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分析及护理应对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分析及护理应对措施

田雯娣

田雯娣(天津市第一医院重症监护病房300232)

【摘要】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特点及控制措施,减少重症监护病房内危重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方法综合分析ICU病重患者的临床特点、医疗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当以及ICU病室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高的关系。结果ICU病室患者大多病情危重,机体抵抗力降低。导致医院感染的致病微生物为致病力较弱的条件致病菌。原因与患者抵抗力降低;通过留置各种引流管及血管内的导管侵入;护理操作中无菌观念不强;病室环境及不合理应用抗生素等因素有关。结论ICU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应加强对重症患者呼吸道、泌尿道的护理干预,提高危重患者救治效果和护理质量。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19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0-0088-02

本文对重症监护病房收治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的17例进行调查分析其感染的相关因素,并提出有效的护理对策,对降低和预防感染的发生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98例均为重症监护病房的危重患者,发生院内感染者17例,其中男10例,女7例,平均年龄70±2岁,多脏器功能衰竭6例,呼吸衰竭4例,脑梗塞4例,其他3例。

1.2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根据医院感染病例登记表内容。

1.3诊断标准: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3年颁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以医护人员的各种记录及检验结果为诊断依据。

2结果

98例患者发生院内感染17例,感染率5.76%,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最常见,占50.0%,其次为泌尿道感染。接受侵入性操作的患者医院感染明显高于无侵入操作的患者,其中机械通气患者相关下呼吸道感染占57%。

3讨论

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病种多,患者多为神经系统疾病、晚期肿瘤、感染性休克、大量脑出血、多脏器衰竭等严重疾病,免疫力低下,营养状况差,加上糖皮质激素的使用,侵入性操作等,极易发生医院感染。在治疗过程中给予机械通气、气管切开、留置导尿等侵入性操作患者极易发生相应部位的感染。常发生于下呼吸道、泌尿道、血源性、外科伤口及长期受压的皮肤等。其中下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重症监护室病房医院内感染。其次为泌尿道、胃肠道,与文献报道相似[1]。与以下因素有关:1.侵入性操作增加,如:深静脉置管、气管插管或切开、长期留置导尿等;医务人员是否无菌技术操作,尤其是医务人员手污染是引起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2]。2.患者因素:(1)年龄≥60岁;(2)慢性阻塞性肺病;(3)免疫功能低下,营养状况差;(4)意识不清;3.误吸。4.环境因素:监护仪与医疗设备多,医护人员操作多,人员走动多,患者并发症多。病房空气不流通,温度过高,湿度过大,通气不足,造成人多菌株杂的环境。吸痰过程发生飞沫四处播散。5.药物因素:长期反复使用广谱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可抑制部分正常菌群生长,从而使真菌大量繁殖,形成菌群失调[3]。

3.1预防措施: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患者都具有病情危重、侵入性检查治疗较多、免疫功能低下等特点,入住重症监护病房后极易合并获得性细菌感染。如感染不能及时有效地控制,极易导致脓毒症和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生,危及患者生命。针对感染因素采取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是控制和减少感染发生的最佳策略。

3.1.1尽量减少广谱抗生素的应用。针对病原菌选择相应的抗生素.慎重使用介入治疗,控制使用抗生素。

3.1.2做好手部卫生是最有效的预防、控制以及减少感染发生的手段,可以有效抑制病原菌在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物之间的传播。

3.1.3实施口腔护理以减少口腔菌群的蓄积和定植,从而减少医源性感染的风险。

3.1.4反复评估患者是否发生急性脏器功能不全,监测每小时尿量是一个简单而又有意义的做法.

3.1.5积极治疗原发病、基础病,采用各种医护措施增强患者自身抵抗力和有效营养支持治疗。这些都是控制ICU院内感染的有效措施[4,5]。

3.2护理干预

3.2.1呼吸道管理:长期住ICU患者,由于呼吸功能较差,大部分病人被行气管切开(插管)及机械通气。这样使原有的上呼吸道生理防御屏障遭到破坏,条件致病真菌易于进入肺部组织形成真菌感染,所以护理上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翻身拍背,及时吸痰,用无菌生理盐水8~10ml/次冲洗气道,每日8—10次不等,使痰液易于吸出,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行床边纤支镜冲洗,以有效清除血、痰痂和气道分泌物,改善氧合,减少真菌感染机会。禁止吸痰时上下多次反复吸引。最好使用一次性吸痰管。预防病人之间交叉感染,机械通气的病人.每周更换呼吸机管道1次[6]。

3.2.2机械通气的护理:密切观察自主呼吸、氧饱和度及末梢氧合情况、呼吸机工作是否正常。清醒病人脱机时,先让其做好思想准备,并鼓励其积极咳嗽、咳痰、锻炼腹式呼吸及膈肌,有利于痰液排出及呼吸功能的恢复,争取早日脱机。预防或减少ICU机械通气患者下呼吸道的真菌感染还要做到以下几点:①尽量减少气管插管等有创操作,并缩短机械通气时间;②纠正低蛋白血症,改善机体营养状态;③对有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应及早进行经验性抗真菌治疗,针对假丝酵母菌治疗时,应提高氟康唑的剂量[7]。

3.2.3血管内留置导管病人的护理严格无菌操作,将三通、接头放置于无菌治疗巾内或用无菌纱布包裹,每日更换无菌治疗巾或纱布,以减少导管相关感染。在国外,有的医院导管连接处用无菌纱布包裹,再用薄膜封闭;三通放置于带有消毒液浸泡海绵的塑料盒巾,输液、静脉注射给药、采血标本等操作均需打开三通盒进行,减少了经静脉感染的机会。所有动静脉导管的薄膜、延长管、三通每隔3d更换1次.以减少导管相关感染的机会。每日创口消毒1次,更换无菌敷料。更换敷料时,注意观察穿刺局部有无红肿及脓性分泌物[8]。

3.2.4尿管管理:由于病人长期卧床造成的尿液排出不畅,淤积于膀胱内,部分病人由于处于昏迷状态不得不留置尿管,且留置时间长易感染真菌。故留置尿管时,必须选择粗细适合的尿管,严格执行无菌原则,动作要轻柔,避免不必要的尿道损伤。并以0.5%呋喃西林膀胱冲洗,每天2次,每10—14d更换尿管、并尽量缩短尿管留置时间[9]。

3.2.5深静脉导管管理:由于留置深静脉管时间长.同时lCU病人病情危重,机体抵抗力差,易造成真菌逆行感染,故以碘酊、酒精消毒穿刺点,盖上无菌干纱布块,每天更换覆料,并保持深静脉管补液时处于无菌状态,减少真菌感染机会[10]。

3.2.6皮肤真菌感染护理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真菌喜温暖、潮湿环境,浅部真菌最适宜的温度是22~28℃。腹股沟、会阴、肛周、腋窝等处因局部通风不足及汗液、尿液等使局部潮湿,易致真菌感染。我院除常规护理措施外,对大小便失禁者予以紫草油外用,使之成为一个天然屏障,减少尿液、大便对皮肤的刺激。对于皮肤有破损、表面有渗出者用生理盐水冲洗后,予以康复新液外用,再辅以红外线照射20~30分钟,促使皮肤干燥、收敛[11]。

ICU病人病情危重,抵抗力的下降,又兼ICU病种繁杂,大多数为侵入性操作,所以较其他病人医院感染的几率显著增加。故必须采取有效地监控措施,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加强护理,防止感染蔓延,积极控制原发病,可提高治愈率,有效降低感染率,控制和减少重症监护病房的医院感染,从而提高危重患者的救治效果和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付敏,洪艳华.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现状及干预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8):914-915.

[2]刘雪燕,徐勇,文舜康,等.重症监护病房医院真菌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1):31-32.

[3]代永静,王建荣.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及护理预防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2):239-240.

[4]王秋霞.ICU病房真菌性医院感染的检验结果分析[J].医学信息,2009,1(10):231.

[5]齐燕,邓克勤,黄兰芳,等.重症监护病房患者获得性深部真菌感染的情况分析[J].浙江创伤外科,2008,13(1):76-77.

[6]林汉慧,林碎钗,孔海燕,等.ICU患者院内深部真菌感染情况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08,21(12):1101-1102.

[7]王树云,葛勤敏.急诊ICU机械通气患者下呼吸道真菌感染临床分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9,29(8):975-977.

[8]张晓春,沙丽.ICU病人并发真菌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护理研究,2009,20(10):2590-2591.

[9]顾斌芳,封凯旋,凌杰兵,ICU深部真菌感染52例临床分析和防治[J].临床肺科杂志.2010;15(1):93-94.

[10]邱志兵,李朝先,陈鑫,等.CSICU内患者获得性真菌感染的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6(11):1239-1240.

[11]朱翠萍,潘丽华,ICU内患者皮肤真菌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8B):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