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患者的临床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2-12
/ 1

焦虑患者的临床护理

周文革

周文革(黑龙江省巴彦县龙泉卫生院151800)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0286-01

【摘要】焦虑通常指一种情绪反应,是人们面对环境中一些即将来临、可能发生的灾祸或重大生活事件时,机体适应环境变化而产生的一种复合情绪反应。焦虑症状可以是某些躯体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在所有进行精神治疗的患者中,5%~42%患者的焦虑症状由躯体疾病所致,引起焦虑的躯体疾病中25%是继发于神经系统疾病,25%是内分泌原因,12%是循环系统疾病、慢性感染,14%是其他科疾病的误诊。焦虑的病因尚不清楚,已认识到该病的发生于社会心理因素、遗传因素、发育因素、人格因素、个体神经因素、生化因素、内分泌因素、药物因素有密切关系。焦虑是心因性疾病,存在心身两方面的病理过程。

【关键词】焦虑情绪护理

(一)焦虑

1.对病人焦虑程度进行评估,尤其对于有躯体疾病的老年患者。

2.加强心理护理,消除疑虑。

3.病人焦虑症状发作时,采取分散注意力方法。严重患者护士陪伴,给患者安全感。

4.教会病人应对焦虑的方法。如放松疗法、森田疗法、肌肉放松技巧,做深呼吸等。

5.接触病人时应尊重、同情、关心病人,得到病人信任。

6.鼓励病人表达自身感受,减少心理负担,用支持性语言帮助病人。

7.鼓励病人参加活动,分散其注意力。

(二)自我保护能力改变

1.评估病人可能受伤的危险因素。

2.病人严重焦虑时将病人安置在安静舒适的房间,避免干扰、设专人看护。

3.密切观察躯体情况的变化并记录,遵医嘱给药。

4.病人情绪稳定时,适时沟通做好心理护理。

5.伴有躯体疾病的注意生命体征变化。

6.严重躯体疾病的注意营养的补充。

(三)舒适改变

1.认真评估患者主诉,特别对于有躯体疾病的和老年人。

2.病人出现心悸、胸闷等表现给予安慰解释,有人陪伴。

3.向病人解释疾病的知识,告知本病可以治愈,增进信心。

4.鼓励病人参加活动,学会放松。

(四)部分自理能力缺陷

1.为病人制定日常生活计划,并督促检查执行情况。

2.保证每日营养摄入,选择营养丰富易消化食物。

3.鼓励病人参加娱乐活动,减少关注自身不适的时间,减轻不良体验。

(五)恐惧

1.对恐惧原因进行评估,设法减少或消除与其恐惧的有关因素,病人恐惧时及时提供帮助,适时陪伴,给病人安全感。

2.与病人共同讨论制定其对危险环境的反应及原因,帮助其学习减少恐惧的应对技巧,介绍松弛方法。

3.鼓励患者增强适应的能力,培养良好的个性和坚强的意志。

(六)睡眠型态紊乱

1.评估睡眠规律、卫生习惯、入睡方式,详细记录睡眠时间。-

2.找出病人睡眠不好的诱发因素,减少或消除环境中造成心情紊乱和睡眠中断的因素,尽量避免不良刺激。

3.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护理动作轻柔,减少打扰。

4.做好心理护理,教病人放松自己。白天增加活动,睡前饮热牛奶等,促进睡眠。

(七)药物治疗护理

1.抗焦虑作用较强的有地西泮、奥沙西泮、劳拉西泮等,阿普唑仑有抗抑郁作用,适用于焦虑伴轻度抑郁的病人,睡眠障碍常用的有硝西泮、艾司唑仑等。为防止产生药物依赖,应采用短期、间断、交替和小剂量治疗。

2.药物不良反应嗜睡、记忆力减退、运动协调性降低等。

(八)健康教育

1.病人

(1)向病人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

(2)指导病人掌握复发的先兆症状和预防复发。

(3)指导病人掌握药物的不良反应和预防措旋。

(4)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查。

(5)鼓励患者积极参加社会活动,锻炼自理能力,加强沟通应对。

2.家属

(1)指导家属学习相关疾病知识及预防常识。

(2)为患者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和人际互动关系。

(3)指导家属监管药物并监护病人服药。

(4)指导家属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和药物不良反应,保护病人不受自残行为的伤害。

(5)及时鼓励患者的进步表现,予以肯定。

参考文献

[1]王祖承.精神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2]陈彦方.精神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3]钟意娟.焦虑症患者心理障碍特征用其心率变异性频谱分析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2年.

[4]王颖辉.广泛性焦虑的中医症状学调研[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