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形势下耕地资源保护工作的创新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浅析新形势下耕地资源保护工作的创新发展

张朕

阜阳市国土资源局安徽阜阳236000

摘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由于人口基数较大,存在人多地少的问题,这也促使耕地保护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近年来国家针对于耕地资源的保护和占用耕地的补偿问题做出了一系列的调整,以此来实现对耕地资源的有效保护。但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耕地资源被征用的情况还十分常见,这就导致耕地资源保护工作受到较大的威胁。因此在当前新形势下,需要对耕地资源保护工作进行不断创新,确保耕地红线。

关键词:耕地资源;保护;制度

1我国耕地保护面临的严峻现实

1.1人均耕地数量少

相较于世界人均耕地水平,我国人均耕地与之存在较大的差距,人均耕地占用面积较少。当前我国人均耕地高的一些省份主要分布在东北和西部地区,许多地区人均耕地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警戒线。针对当前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较少的耕地面积要确保我国的粮食安全,这必然要求做好耕地保护工作。

1.2耕地质量水平不高

当前我国多数耕地分布在山地、丘陵和高原地区,分布在平原及盆地的耕地数量所占比例较小。而且在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区域耕地分布数量较少。大部分耕地资源都处于水资源缺乏的区域,这就导致当前我国耕地能够得到充足水资源灌溉的面积较少,耕地质量普遍不高,再加之自然灾害的影响,高产稳产田面积十分有限。而且当前我国有一半左右的耕地存在一定程度的环境恶化现象。

1.3耕地存在污染和退化

近年来我国重工业发展速度较快,虽然取得了较好的发展成果,但也对大量耕地带来了严重的污染。大量耕地受工业三废污染、酸雨及长期施用化肥等的影响,存在地力下降、水土流失及土壤盐渍化等问题,耕地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

1.4后备耕地资源短缺

针对相关数据调查显示,当前我国后备耕地资源严重不足,而且还存在区域分布不均衡的问题,大部分后备耕地资源分布在西北干旱地区、山区及高原地区,这就导致后备耕地资源自身即存在质量问题。即使在对其进行开发后,也容易发生水土流失、风蚀等土地退化和生态等问题。

1.5经济増长中伴有严重的耕地流失

最初土地以农业作为主要用途,但当前土地用途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特别是随着对土地开发利用的不断深入,土地的功能作用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当前我国还处于城市化和工业化快速发展的阶段,这必然会存在对土地资源的巨大消耗,耕地资源的流失也将不断增大,这对于耕地保护带来较大的难度。

2新形势下耕地资源保护工作的创新发展策略

2.1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优化城市发展布局

由于基本农田是粮食生产的核心产能,通过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实现对耕地优先保护,遵循数量和质量并重的原则,并对城镇周边的优质耕地建成高标准农田,将粮食主产区和现代农业发展基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通过确定城市发展边界,利用耕地红线来对城镇过度扩张进行有效控制,进一步对城市发展布局进行优化,有效的对城市发展和耕地保护之间的关系进行统筹协调。

2.2全面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制度

耕地占补平衡政策是针对于工业和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不断扩大占用耕地的补救措施,也是守住耕地红线的重要举措。在耕地占补平衡制度落实过程中,需要从规划来对源头进行管控,对于建设占用耕地要严格进行预审和审批,引导建筑用地少占或是不占耕地。对于建筑占用耕地的情况,需要剥离表土,并对耕地开垦费收缴标准进行调整。在土地整治项目中,需要先对耕地质量进行评定,然后才能开展具体的验收工作,以此来为耕地占补平衡夯实基础性工作。

2.3搭建耕地资源保护监管平台

在当前大数据时代,各地区可以针对已有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等的大数据基础,构建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平台,并建立健全耕地数量和质量年度变更监测机制,强化对耕地保护的监管。通过对耕地资源保护工作中大数据的创新和深化应用,构建决策支持系统和智库信息化平台,进一步提高耕地资源保护服务水平。加大对耕地资源调查评价监测技术的研发力度,依托于互联网来搭建耕地资源保护监管平台,实现对耕地资源数量、质量和生态的全面监测。

2.4加大新形势下土地整治的转型升级

首先,重新定位土地整治发展战略。在当前新形势下,需要重新对土地整治进行定位,具体落实好空间规划,助力于精准扶贫,实现土地的生态化建设。在土地整治工作中,需要参与到多类型的整治,并通过实施综合性整治,进一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耕地资源的建设性保护,确保实现土地资源的集约和节约利用。其次,转变土地整治的理念。在当前土地整治工作中,需要树立数量、质量、生态和人文四体一位的理念,并以促进城乡和区域的协调发展作为目标,以提升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治理作为核心导向,以此来改善民生条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以划定的基础农田为基础,充分的结合区域的发展特点,对土地整治工作进行统筹布局,打造一套与城市发展相配套的景观田和生态田,开创出开放的空间,建设一批耕地资源生态价值和文化价值的乡村休闲地。在耕地资源整治和恢复工作中,可以基于城市污染治理作为出发点,并运用海绵理念,以此来提高耕地的质量,进一步改善农业基础设施,确保耕地产出的稳定性,为国家粮食安全起到重要的保障。最后,创新土地整治设计。目前土地整治设计主要包含田间道路工程、排灌工程及土地平整工程。按照土地整治新的战略定位及理念,现行的三大工程难以满足需求。土地整治新设计支撑新理念,增加柔性设计,增加符合农业之美的工程。同时变革设计理念,差别整治设计,摆脱同质化趋势,从而实现整体提升耕地资源生态价值、文化价值,促进耕地资源可持续整治和恢复。

2.5完善政绩考核制度,调动地方政府的耕地保护积极性

目前对于各级政府工作业绩的考核多集中经济发展数据指标上,这也导致一些形象工程出现,同时这些为了政策绩而出现的形象工程多是基于低成本的侵占耕地外延式的开发建设。在对地方政府业绩考核过程中,对于资源消耗及生态退化等生态环境指标较为忽略,这对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制约。为了有效的改善这种情况,需要对政府政绩考核机制进行创新和完善,在政府考核中落实好以人为本及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避免出现一些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根除可供形象工程生存的土壤,即在将耕地占用计入到国民经济的的成本核算中来,以此来更好的调动起地方政府保护耕地的积极性。

结束语

虽然我国地大物博,但由于人口数量众多,因此一直以来存在人多地少的情况,而且人均耕地面积严重不足,这对于农业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制约。针对于这种情况,需要加大对耕地资源保护的力度,确保耕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和生态,进一步提高耕地的生产产量,这不仅有利于增加农民的收入,而且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也十分有益。

参考文献:

[1]张满红.广东省耕地资源保护利用现状和对策[J].广东农业科学,2010(02).

[2]周健民.我国耕地资源保护与地力提升[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3(02).

[3]任平,吴涛,周介铭.基于耕地保护价值空间特征的非农化区域补偿方法[J].农业工程学报,20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