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微循环改变的CT诊断价值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3-13
/ 2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微循环改变的CT诊断价值分析

胡蓉

湖南省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湖南衡阳421001

【摘要】目的:研究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微循环改变的CT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到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设置为试验组,令选取同时期60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脑血流量、脑血容量和平均通过时间等CT灌注成像参数。结果:试验组的脑血容量和脑血流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具体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平均通过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灌注成像能够准确检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脑血流量,能够帮助及时诊断后脑微循环改变,具有很高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微循环改变;CT诊断价值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CTdiagnosticvalueofsubarachnoidhemorrhageafterbrainmicrocirculation.Methods:fromApril2015toApril2016admittedduringtheperiodof60patientswithsubarachnoidhemorrhageastheresearchobject,itissetastheexperimentalgroup,toselectwith60casesofhealthypeopleascontrolgroup.Comparetwogroupsofcerebralbloodflow,cerebralbloodvolumeandtheaverageofCTperfusionimagingparameters,suchasbytime.Results:thepatientsofcerebralbloodvolumeandcerebralbloodflowobviouslylowerthanthecontrolgroup,twogroupsofspecificdatadifferenceshavestatisticalsignificance(P<0.05).Averagethroughtimeofexperimentalgroupwasobviouslyhigherthanthatofcontrolgroup,twogroupsofdatastatisticallysignificantdifference(P<0.05).Conclusion:CTperfusionimagingcanaccuratelydetectcerebralbloodflowinpatientswithsubarachnoidhemorrhage,canhelpthetimelydiagnosis,afterbrainmicrocirculationhashighclinicalvalue.

【keywords】subarachnoidhemorrhageHeadmicrocirculationCTdiagnosticvalue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一般会导致患者出现脑血管痉挛、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等状况,严重的时候会导致患者残疾甚至死亡[1]。根据相关研究表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出现的并发症与患者脑血管微循环改变有很大关联。但目前临床上使用的血管成像和数字减影血管成像等,只能完成对颅内较大血管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反映,并不能真实反映微循环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因此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微循环改变的诊断中缺乏实际意义[2]。而CT灌注成像技术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技术,其能有效检查微循环血流动力学变化,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微循环改变的诊断中具有很大的价值[3]。本研究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微循环改变的CT诊断价值进行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4月到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设置为试验组,令选取同时期60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试验组中男性患者33例,女性患者27例,年龄在24~72岁,平均年龄(54.26±6.18)岁。对照组中男性31例,女性29例,年龄在22~71岁,平均年龄(53.64±6.23)岁。两组在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上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采用CT检验对两组患者进行诊断,对两组患者的脑血流量、脑血容量和平均通过时间进行比较分析。其中脑血流量是脑组织血管中单位时间的血液流过的量,脑血管容量则是指脑血管中的血液总含量,平均通过时间是一定量的血液在流过不同脑血管时所需要的平均时间。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脑血流量、脑血容量和平均通过时间的值进行记录和统计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数据进行处理,其中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差异用t检验,以P<0.05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对两组CT诊断的数据统计,试验组的脑血流量平均值为(1.76±0.14)ml/g,脑血容量平均值为(28.72±2.41)ml/(min·ml),血液平均通过时间为(4.52±0.47)s;对照组人群的脑血流量平均值为(2.59±0.18)ml/g,脑血容量平均值为(48.24±2.62)ml/(min·ml),血液平均通过时间为(3.05±0.24)s。试验组的脑血容量和脑血流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具体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平均通过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一种常见的血性脑血管病,导致其出现的原因有很多,并且有不同的发病特点,其中根据病因不同主要可以将其分为外伤性蛛网膜下降出血和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两种[4]。在患者发病后,一般会在短时间内立即出现相应的症状,并且该病的治愈几率较小。患者患病前期的主要症状有视力下降、恶心、呕吐和头晕头痛等,一部分患者会伴有乳头水肿的症状。在患者患病后期,会因为患者脑补缺血而导致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并且会出现脑血管痉挛,严重的时候会导致患者残疾或死亡[5]。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患病后一般不能自理生活,并且会承受身心上的巨大痛苦,导致其生活质量严重下降。相关研究表明,蛛网膜下腔出血与患者闹微循环改变有很大关联,并且也使用相关仪器设备进行了检查,其中主要是利用MR灌注成像技术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等。但是使用这些检测方法始终存在一定的缺陷,只能完成对颅内较大血管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的检测,并且检测方法还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设备的限制,不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6]。

CT灌注成像诊断是目前临床上的一种新技术,将其用于后脑微循环改变的检测中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并且与原有的检测方法相比,CT灌注成像技术受到环境的影响较小,操作十分简单,并且图像的清晰度很高,适用的范围及其广泛,价格成本也相对较低,将其应用在人体血流动力检测中能够有效计算患者的血流量,帮助及时查找出患者缺血的区域,从而为脑缺血的早期诊断提供有力依据。

本研究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微循环改变的CT诊断进行研究,试验组的脑血容量和脑血流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具体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平均通过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CT诊断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微循环改变的诊断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吴尚红.CT诊断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微循环改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保健营养,2013,06:1577-1578.

[2]万静茹,王楠楠,李广微.CT诊断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微循环改变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6,14:84-85.

[3]李晓新.CT诊断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微循环改变中的临床应用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01:45-46.

[4]张俊.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微循环改变中的CT诊断价值[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13:74-75.

[5]李春莉,赵国莹,史东彬.CT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微循环改变的临床应用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31:173-174.

[6]黄新珠.CT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微循环改变的临床探讨[J].中国伤残医学,2014,05: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