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消毒供应室对于再生医疗器械的感染控制相关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探究消毒供应室对于再生医疗器械的感染控制相关对策

崔梅

双流区妇幼保健院四川成都610200

摘要:目的:掌握消毒供应室再生医疗器械感染控制关键点与管理程序,制定并实施感染控制措施。方法:分析消毒供应室再生医疗器械感染的原因,于2015年9月~2016年9月实施回收、清洗消毒、灭菌、包装、无菌物品存储和下送等关键点控制,制定和实施防止感染措施。对实施感染控制前后的器械回收、清洗、包装、灭菌、存储、下送的合格率,以及医护人员对医疗器械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实施各个环节的质控措施后再生医疗器械的回收、清洗、包装、灭菌、存储与下送合格率均显著高于质控前(P<0.05)。质控后满意度达到100%,显著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02,P<0.05)。结论:掌握消毒供应室再生医疗器械感染控制关键点,切实实施管理程序,可显著提高对于再生医疗器械的管理质量,避免无菌物品受到污染。

关键词:消毒供应室;再生医疗器械;无菌;感染控制

再生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隔离等处置直接影响着患者的治疗与预后[1],为了更好的做好消毒供应室对再生医疗器械的感染控制,笔者探讨了消毒供应室再生医疗器械感染控制关键点与管理程序,旨在为避免无菌物品受到污染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对我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消毒供应室1000套再生医疗器械合格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其中造成污染的原因;于2015年9月~2016年9月采用回收、清洗消毒、灭菌、包装、无菌物品存储和下送等关键点进行控制,制定和实施全面质控措施。

1.2方法

2014年8月~2015年8月消毒供应室对再生医疗器械均采用以往常规管理,2015年9月~2016年9月对再生医疗器械实施全面质控管理,具体方法为:

①回收过程的质控管理:在器械临床使用后要将血迹与肉眼观察到的组织进行及时的冲洗,做好保湿处理,每日由消毒供应室进行分次统一回收,禁止在使用场所对器械数量进行清点,回收过程中加强工作人员的自身防护,密闭运送;到供应室后根据器械的数量、名称进行清点与核对;要严禁一次性使用物品进入消毒供应室消毒再利用。

②清洗、消毒过程的质控管理:对器械进行彻底的清洗,这也是消毒灭菌的关键步骤。为了避免形成生物膜,对回收的医疗器械要及时清洗,避免微生物污染。结构复杂的器械需要分解到最小部件,有血迹、蛋白残留污染的再生器械可先进行多酶浸泡,超声清洗,然后使用清洗消毒机进行清洗消毒;带齿器械需要充分地撑开然后进行彻底清洗,蒸汽浴器械表面要充分地接触。

③包装、检查过程质控管理:配备好的器械均由配包人员交给包装人员,灭菌包装材料符合GB/T19633要求,灭菌要及时,在包装前要核查器械数量与质量,放指示卡,标明灭菌、失效日期,包装人员编号等信息。

④灭菌过程的质控管理:在完成包装后对器械及时灭菌,开始灭菌前要对器械包装的完整情况进行确认,检查灭菌标识、包数量、失效日期等,并且严格的按照《压力蒸汽灭菌操作规程》执行灭菌。

⑤存储、下放的质控管理:按照灭菌日期,遵循“先进先出”原则,对无菌器械进行有序的分类和防治,尽可能的减少触摸无菌物品的此时;做好防潮处置,发生松懈、穿孔、污染、受潮等要重新进行灭菌处理。每天检查器械失效期,保证器械在有效期内存储与下放;放置在密闭清洁下送车中送到科室,将下送车及时清洗(每天1次)。

1.3观察指标

统计感染控制措施实施前后1000件器械回收、清洗、包装、灭菌、存储、下送的合格率,对比医护人员对医疗器械满意度。满意程度满分为100分,低于60分表示不满意,60~80分表示基本满意,高于80分表示非常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基本满意。

1.4统计处理

对获得的计数资料均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处理,质控措施实施前后合格率、满意度均采用卡方检验,显著水平α=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质控管理前后再生器械各个环节合格率比较

实施各个环节的质控措施后再生医疗器械的回收、清洗、包装、灭菌、存储与下送合格率均显著高于质控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医护人员满意度比较

质控后,20名医护人员表示非常满意12名,基本满意8名,满意度100%;质控前表示非常满意3名,基本满意11名,不满意6名,满意度为70%。对比质控前后医护人员对再生器械满意度,质控后满意度显著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02,P<0.05)。

3讨论

再生医疗器械指的是临床使用后经过清洗、消毒与灭菌等一系列处理后进行重复使用的器械,通常为金属材料所制成的,具有很多种类。当前,由于医疗卫生有较大的风险,容易对患者的治疗及预后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医院对再生医疗器械的质控管理引起了高度的重视。

通过掌握消毒供应室再生医疗器械感染控制关键点与管理程序,制定并实施感染控制措施,将全面质控贯穿于整个再生医疗器械的回收、清洗、包装、灭菌、存储与下送过程中[2],科室的所有成员都参与到其中,与实施全面质控前相比,再生医疗器械各个环节合格率均得到显著的提高,达到了98.4%~99.9%。这与各个环节严格遵循规范操作有着直接的关系,通过对不合格器械及时返回上一环节处理,有效地保证了无菌质量安全,符合卫生部相关标准要求,得以让消毒供应室工作可及时准确地开展,服务于临床,控制器械感染[3]。同时,通过全面质控,医护人员对再生医疗器械的满意度更高,这是因为通过层层把关,不仅提高了器械的消毒灭菌效果,同时器械的性能与使用质量也得到提高,大大减少了对患者的损伤,为医护人员工作提供了保障[4-5]。

综上所述,掌握消毒供应室再生医疗器械感染控制关键点,切实实施管理程序,可显著提高对于再生医疗器械的管理质量,避免无菌无菌物品受到污染。

参考文献:

[1]黄燕,丘惠萍,廖瑞芬.消毒供应室对再生医疗器械的感染控制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0):49-49.

[2]郝筱.消毒供应室对再生医疗器械的全程质控管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4(93):1398-1399.

[3]韩永清.消毒供应室再生器械清洗及质量控制[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6):121-121.

[4]周燕.消毒供应室医疗器械的清洗方法[J].医学信息旬刊,2010,23(10):299-299.

[5]龙伟文.再生医疗器械包集中管理的优势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2):324-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