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疗效观察

/ 1

106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疗效观察

董纯辉

董纯辉(江西省玉山县怀玉乡中心卫生院江西玉山334719)

【中图分类号】R68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3-0237-01

桡骨远端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28-28.5,各种年龄段均可发生,多见于60岁以上的人群。老年患者骨质疏松,跌倒时腕部背伸位手掌着地,骨折的部位大多在松质骨和密质骨的交界处,此处为力学上的薄弱点,所以多见。大多数老年挠骨远端骨折属关节外的简单骨折,一般通过手法复位配合小夹板外固定均可达到满意疗效。但对于不稳定的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尤其是关节内的骨折,单纯的小夹板外固定很难达到关节面的准确对位和稳定的固定,从而导致创伤性关节炎,近而出现腕关节活动范围减小,握力下降,腕关节活动时疼痛等并发症,所以应采取手术内固定治疗。我院自2005年1月至2011-6月共诊治106例挠骨远端骨折患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106例中男75例,女性31例,年龄60-76岁,平均68岁,致伤原因:交通伤32例,跌打伤74例。非手术组62例,男40例,女22例,多为不通关节的骨折。Colles骨折占73例,Smith骨折占23例,Barton骨折10例。手术组44例,男30例,女14例。

2治疗方法

2.1非手术治疗主要是闭合手法复位配合小夹板外固定,并根据不同的骨折类型,复位后采取不同的固定体位。Colles骨折固定于掌屈5-15度及最大限度的尺偏位。Smith骨折固定于前臂旋后和腕关节背伸位。Barton骨折小夹板固定不稳定,但在不允许内固定的情况下,背侧的Barton骨折固定于腕关节掌屈及前臂旋后位。上述位置固定∃周后改成腕关节中立位再次固定至5周左右。

2.2手术治疗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一般行腕部桡背侧切口,对掌侧Barton骨折行腕掌侧切口。常规术式暴露桡骨远端背侧或掌侧的骨折端,整复骨折端并维持复位后的位置,观察关节面是否平整,掌倾角及尺偏角是否正常,如不正常再调整至正常,然后在桡背侧或桡掌侧置入T型钢板,锁紧螺纹钉固定,如骨折远端严重粉碎,不能锁紧螺纹钉,T型钢板固定不能有效地维持桡骨的相对长度、纠正下尺桡关节脱位,则改用外固定支架固定术。在桡骨干距骨折线3~4cm处打入2枚外固定针,在第二掌骨打入2枚外固定针,在维持复位的情况下,将腕关节置于尺偏15°,掌屈20°的位置,行外固定支架固定术。

3结果

非手术组随访58例,手术组随访44例,随访时间为6~12个月。非手术组随访结果显示疗效满意,无一例并发创伤性关节炎,腕关节活动良好。手术组随访结果示骨折全部愈合,关节面平整,掌倾角及尺偏角均正常;2例出现腕关节掌屈及背伸轻度疼痛,1例T型钢板固定术出现桡骨短缩,下尺桡脱位,患肢功能差。

4讨论

由于老年患者多伴有骨质疏松,所以在同样的外力下常为粉碎性骨折,并损伤关节面。频繁的手法复位易造成断端的进一步粉碎,丧失稳定性,这是老年挠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非手术治疗导致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

桡骨远端骨折的复位按其重要程度依次为:桡尺骨的相对长度、关节面平整、尺偏角及掌倾角。桡骨短缩将导致下尺桡关节脱位,腕关节活动度显著下降及疼痛,关节面不平将导致活动疼痛。桡骨远端骨折目前在治疗方法的选择上主要有以下两方面考虑:(1)骨折是否涉及关节面;(2)骨折是否为粉碎,即骨折的稳定性。简单的干髓端骨折,骨质较好,手法复位可以达到解剖复位的首选小夹板外固定,但应严格按照骨折的力学矫正原则固定肢体位置。关节面的骨折,且有明显的关节面移位是手术的适应证。对于处于上述两者之间的病例应根据患者的全身情况,功能要求及所在医院的医疗条件来选择恰当有效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