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失衡综合征在骨科临床中的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膝关节失衡综合征在骨科临床中的应用研究

贾文良

(营山县中医医院骨科四川南充637700)

【摘要】目的:探讨、研究膝关节失衡综合征在骨科临床中的应用。方法:抽取2016年7月—2017年8月我院骨科收治的关节疼痛患者(40例)为主要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研究组(20例),对照组采用骨关节置换手术方式进行治疗,研究组则在膝关节失衡综合征理论指导的基础上采用重构关节平衡的方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的疼痛控制及疼痛缓解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科临床中应用膝关节失衡综合征,可有效提升患者的临床疗效,提高其生活质量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关节疼痛;关节炎;膝关节失衡综合征

【中图分类号】R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8)32-0122-01

膝关节失衡综合征是由教授张英经提出的,经过多年的研究,他认为引起患者关节疼痛的原因主要是因膝关节负重位间隙变窄,以致于膝关节受力不平衡,最终引起疼痛。为此,针对此种情况教授张英就提出了不均匀沉降理论,该理论认为关节脑内侧承受了超过三分之二的重量,外侧仅承受了不足三分之一的重量,进而因受力不均,造成患者关节受力不平衡,最终引起患者关节疼痛。为进一步研究膝关节失衡综合征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本文抽取2016年7月—2017年8月我院骨科收治的关节疼痛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在膝关节失衡综合征理论指导下采用重构关节平衡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获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2016年7月—2017年8月我院骨科收治的关节疼痛患者(40例)为主要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研究组(20例)。其中,对照组的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9例,年龄区间为68.1至75.8岁,平均年龄为59.7±6.9岁;研究组的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7例,年龄区间为63.6至76.3岁,平均年龄为58.9±5.8岁。排除标准:精神病史患者、肝功能障碍患者、语言障碍患者、凝血功能障碍患者、无法进行硬膜外麻醉的患者、依从性差患者及存在中枢性和外周性的神经肌肉疾病患者。在进行本研究前,均已提前告知所有患者,并签署了同意书。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未发现明显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骨关节置换手术方式进行治疗,研究组则是在膝关节失衡综合征理论指导的基础上采用重构关节平衡的方式进行治疗,即根据患者膝关节变形的情况、受限点以及导致膝关节疼痛的原因等来重建患者的膝关节平衡,缓解患者的疼痛,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观察、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1.3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涉数据均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平方值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针对两组关节疼痛患者实施不同治疗后,对照组和研究组的疼痛控制比例分别为55.0%、65.0%;疼痛缓解比例分别为20.0%、25.0%,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结论

骨关节炎为一种退行性病变,是由于增龄、劳损、创伤、关节先天性异常、关节畸形等诸多因素引起的关节软骨退化损伤、关节边缘和软骨下骨反应性增生,临床表现为缓慢发展的关节疼痛、压痛、僵硬、关节肿胀、活动受限和关节畸形等,该病的发病机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关节软骨病变:长时间的关节软骨基质降解、软骨细胞凋亡等导致关节软骨出现退行性变。(2)炎性因子:一些常见的炎性因子如IL-1、IL-6、TNF-α等,这些炎性因子参与一系列的生化反应,如参与细胞生长分化的调节、加重免疫损伤,影响免疫功能,引起炎症反应或变态反应等,最终导致软骨细胞减少、凋亡。(3)瘦素:瘦素是细胞因子的一种,多数由脂肪组织分泌。瘦素在能量代谢的调节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有研究发现,当瘦素达到一定的浓度时,能发挥促进正常软骨细胞的增殖的作用。

在临床中对于膝关节疾病的治疗,常采用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方法,该手术的主要目标即为对患者的疼痛以及功能性改善起到一定的作用,同时还可对临床上界定为畸形的表现进行矫正处理。但由该手术通常情况下往往会对患者造成较大的创伤,如果不能对患者疼痛状态进行有效控制,则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主动进行康复训练的概率,影响患者的恢复进度。

膝关节失衡综合征是教授张英进过多年研究提出的一种理论,该理论将引起患者关节疼痛的原因总结为因膝关节负重位间隙变窄,以致于膝关节受力不平衡,从而引起疼痛。针对此种情况,教授张英就提出了不均匀沉降理论,该理论认为关节脑内侧承受了超过三分之二的重量,外侧仅承受了不足三分之一的重量,进而因受力不均,造成患者关节受力不平衡,进而引发患者关节疼痛。因此,在骨科临床中,针对关节疼痛患者的治疗,应根据不均匀沉降理论,对患者的关节受力不均衡情况进行严密的检查,并采取有针对性的矫正技术,重构患者的关节平衡,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改善患者的关节功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本研究表明:针对两组关节疼痛患者实施不同治疗后,对照组和研究组的疼痛控制比例分别为55.0%、65.0%;疼痛缓解比例分别为20.0%、25.0%,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说明:在骨科临床中应用膝关节失衡综合征,可有效提升患者的临床疗效,提高其生活质量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英泽,李存祥,李冀东,等.不均匀沉降在膝关节退变及内翻过程中机制的研究[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6,35(2):218-219.

[2]刘月驹,秦士吉,李升,陈伟,王娟.膝关节失衡综合征在骨科临床中的应用[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7,5(36):598.

[3]刘静,解雪,张其亮,等.疼痛控制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早期康复效果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6,12(6):512-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