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的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基于“互联网+”的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

姜娜

济宁医学院山东省济宁市272067

摘要:本文从“互联网+”对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入手,在分析了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就“互联网+”背景如何有效开展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提出了几点自己的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

一、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互联网技术将人类带入了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时代。“互联网+”已经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与应用。在当前这个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快的新时代,各个高等学校也面临着新的任务与挑战。其中后勤管理工作是高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信息化建设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改革与完善时期,以适应快速发展的新时代要求。

二、“互联网+”对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高效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推广与普及应用,我国网民的数量一直都在不断快速增加,近几年,智能手机也发展迅速,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的手机网民数量也已经在7亿左右。由于手机移动终端的便捷性特点使越来越多人们开始倾向于通过手机来进行信息交流和沟通。当前,智能手机不仅仅是年轻人的使用的“专利”,很多中老年人也逐渐使用智能手机进行各种信息的交流和交易。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在大学校园,智能手机更是作为学生的重要上网工具被普遍使用。因此,利用手机等互联网新媒体做好高校的后勤管理服务工作已经成为技术和时代发展的必然需求。

(二)信息化建设有助于高校后勤管理服务的转型

随着我国高校教育教学体制的持续深化改革和发展,高校的后勤管理工作面临着新形势、新问题的新挑战。我国教育部也提高了对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并将其作为高校的重点工作来抓。互联网技术给高校的教师和学生带来了极大的教学上、学习上以及生活上的便利性,有效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和质量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互联网+”的应用打破了传统的高校后勤管理理念、管理制度及管理模式,逐渐形成碎片化、开放式的管理系统。

三、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软硬件建设,缺乏对互联网技术的充分利用

我国大多数高校积极响应国家教育部号召,非常重视后勤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在互联网软硬件建设上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但是由于不少高校的后勤管理工作比较繁重,而管理工作人员却比较有限,并且还存在着后勤管理人员老龄化比较严重的现象,对于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方面,工作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没有将互联网技术的优势充分利用起来,从而影响了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功能的充分发挥。

(二)缺乏有效的信息资源共享机制

由于不同的学校信息管理系统其服务项目和构建的人群都是有所不同的,并且都是采用独立运行的方式,因此这些信息管理系统所使用的数据库以及数据库的结构和标准往往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样就会影响到信息系统之间数据的共享,各个系统之间也无法实现数据的实时更新,从而影响了后勤管理工作信息化功能的利用和发挥。

四、基于“互联网+”的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有效路径

(一)积极引进现代化的管理理念

要想实现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现代化信息化建设,就必须在现代化管理理念的指导下才能够真正实现其功能与价值。首先,后勤管理人员要树立以服务为本的信息化管理理念。一是要建立一支符合现代高校发展要求的高素质的专业化、信息化后勤管理人才队伍;二是要不断强化管理人员信息化建设领导能力。工作人员只有具备的相应的能力,才能够去有效执行相应的工作。因此,必须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化技能、管理能力、领导能力等,才能够切实、高效地做好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其次要树立精细化管理理念。基于“互联网+”的信息化管理工作在精细化管理方面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可以有效实现信息资源管理的定量化,有效推动高校后勤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和实施。另外,还要树立知识化管理理念。在这个以知识和科技为主导、创新为发展引擎的新时代,知识已经成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必备资源,并且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知识共享已经成为一种提高各项工作效能的重要途径,因此,要想更好地开展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就必须树立知识化管理理念。

(二)充分利用“互联网+”后勤服务提升管理效能

首先要改变以往的高校后勤管理组织形式,运用现代化的信息化管理组织模式。网络化时代的到来,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以及各种需求都呈现出多元化的现象,因此,传统的单一的组织形式已经不适合当前高校师生的多样化需求,需要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构建出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新型网络组织结构。其次,由于高校后勤管理工作往会呈现出多种数据信息交叉或者平行存在的关系,这种特殊性需要学校上下级领导以及后勤各个部门之间进行无障碍地沟通与交流。基于这种要求,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构建起“并行”的后勤管理流程,通过互联网技术与后期管理工作的有机融合,实现基于信息共享的管理集成化。另外,还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后勤管理系统各个部门之间的职能整合,围绕共同的任务目标展开协同工作,实现高效的并行管理流程。

(三)构建起完善的后勤信息化管理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任何高效率的管理措施或者方法都必须在科学的管理制度的约束下才能够充分发挥出其有效性。因此,要想实现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高效开展和实施,必须建立完善的后勤信息化管理制度。其次是要制定相关的规范化标准体系和规划。我国基于“互联网+”技术高校后勤管理工作还正处在逐渐摸索、实践的阶段,相应的各种标准、规范体系等还不够完善,应当在不断的工作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并应用于实践。

不断建设和完善网络技术规范、基础设施规范、软件系统设计规范及应用终端规范等,明确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发展的总体规划,努力使高校的后勤管理工作在“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走向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发展轨道。最后,要构建起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高校后勤信息化管理工作的评价指标体系必须以我国标准的信息化建设指标体系为主要依据,构建一套科学的高校后勤信息化管理指标体系,同时以高校后勤信息化管理工作的评价结果为今后完善各项工作的指导,逐步实现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科学化和标准化。

五、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后勤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是高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的和谐、健康、稳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和高校的快速发展,给后勤管理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掌握互联网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要不断学习新时代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十九大精神“以创新为发展引擎”的指导下,与高校领导和广大师生联合协作,努力打造一个完善的现代化、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的高校后勤信息化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1]周士炜.基于移动互联网应用的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探索[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20(6):139-140.

[2]张楠.“互联网+”后勤管理服务新模式在高校构建的思考[J].高校后勤研究,20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