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改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1-21
/ 2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改实践

杨子军

(哈尔滨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目前的社会,对信息的获取、存储、传输、处理和应用能力越来越成为一种最基本的生存能力,正在逐步被社会作为衡量一个人文化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高校学生不但应该掌握计算机及其网络日常使用的知识和技能,还应该理解计算机处理问题的基本过程,了解应用计算机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步骤;不但应该掌握一些常用软件的基本使用技能,还应该具有学习和掌握使用新软件、新系统的基本能力,这对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改实践

1引言

随着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目前大学中计算机文化层次的教学内容将会逐步下移到中小学。但由于各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在今后一段时间,新生入学的计算机水平会呈现出更大的差异,从而对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这种情况,我校将原来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升级为“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在原来“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内容基础上增加了计算机导论课程内容,将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采用“辅导+讲授+实践”的方式,使计算机基础教学更加适应2l世纪人才培养的需要。

2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重要性

计算机技术是当代众多新兴技术中发展最快,应用最广,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最为深远的一项技术,是现代高科技的结晶。从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至今天只有半个多世纪,其应用范围覆盖了社会的各个领域。由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控制技术结合起来的信息产业,已成为社会的支柱产业之一,成为发展工业、农业、科技、教育、经济、金融、国防及社会进步的技术基础和保证。正因计算机技术表现出无与论比的重要性,所以人们把它视为与语言、文字、活字印刷并列为人类文明发展的第四个里程碑,这项新兴技术正在蓬勃发展。计算机教育是一项面向未来的教育,是关系到国民整体素质提高及教育事业发展的重大课题,掌握计算机这个通用的智能化工具是非常必要的。科学家们曾寓言,21世纪的文盲已不是是否识字的问题,而是是否会不会使用计算机的问题,甚至可以说不会使用计算机就是当代的“文盲”。这话听起来似乎有些过分,但说明了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的重要性。

3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3.1学生水平参差不齐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由于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受地区、家庭、教育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每个学生在入学前所掌握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存在很大的差别,一些经济发达、教育资源丰富的地区,学生已经具备计算机科学和信息技术的最基本理论和基本常识,能够熟悉掌握各种办公软件的操作方法,利用网络获取和发布信息,甚至已经掌握了一些编程知识,而偏远地区的学生很少接触计算机、多媒体等,他们的计算机知识和应用能力很欠缺。实践中,不结合学生差异进行教学,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3.2教学内容滞后

目前,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大多局限在掌握简单的办公软件操作、方便使用汉字、利用网络实现资源共享等方面。但事实上,大学生计算机基础教学更应该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包括学习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其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面向所有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高校不分专业实行统一教学,导致学生学习的动力、学习效果并不理想。

3.3教学方法单一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涉及理论知识和上机实践两个部分。在理论知识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相对单一,大多采取以老师教授为主的模式,缺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在上机实践教学中,一般都采取操作型教学形式,学生只要在教师的要求下完成实验任务即可,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计算机思维。

4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改革及实践

4.1对教学理念与方式进行改革

教师应该及时地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把学习计算机只是为对科学进行普及的理念摒弃,应该形成一种学生对计算机学习是为了使生活更方便,是为了服务未来工作的理念。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由科普型转型为实用型,这就要求教师具有更高的责任心,这样才能有效地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师对计算机课程教学的效果及质量。对于计算机基础教学方式单一问题,教师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进行教学,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①学生以自动学习为主;②实行案例教学方式;③使用项目教学方式。

4.2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

大学计算机的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十分丰富,非常适用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但对非此专业的学生则没有这个必要。在对教学内容进行设置时,应结合专业的特点,选择性地对计算机知识模块进行介绍和学习。这种教学方式可以突出学生学习的重点,可以让学生学习起来更加简单易懂。因此,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类,分别为:普理学类、艺术学类、计算机学类、管理学类,然后把计算机内容也分为若干模块,在对计算机基础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类别的学生选择不同的学习模块内容。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有效地将知识教授于学生,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3]。

4.3对考核方式进行完善

(1)突出操作技能和实验能力的考核。如在实验课上出一些考核操作技能和实验能力的题,主要检查学生操作技能和实验能力,同时也考核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给学生一个发挥才能的空间,变被动的应试为主动的学习,使学生成为考试的主人。

(2)注重创新能力的考核。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若有创新,就可以给高分,这样做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给他们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从而培养出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3)加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核。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总成绩为:笔试成绩+平时成绩+上机考试成绩。笔试成绩占总成绩的20%,平时成绩加上机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80%。笔试成绩侧重于考查理论知识,上机成绩侧重考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平时成绩侧重对学生作业的检查。这样可以避免学生盲目追求高分采取死记硬背的方法学习计算机,激励学生创新,追求全面的知识。

(4)通过多种方法考核学生的技能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如在校园网络平台上设置一些学习、对话、软件发布等栏目,对参与者加权积分,作为考核总成绩的一部分,从而培养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

4.4实行激励机制

通过对计算机基础内容的学习后,院校可以组织学生以及社团举办一些关于计算机类型的比赛,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地掌握所学知识内容,熟练其操作技巧,提高操作的速度。在进行比赛时,学生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能够用到实处,可以给学生带来一定的成就感。所以,实行激励机制,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质量。

5结语

总之,高等院校计算机教育未来发展的重点是质量和特色,计算机基础教育是培养应用型人才重要的基础课程,计算机基础实验课程是计算机基础课程的重点内容,只有抓好实践环节的教学工作,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才能达到,这对推进我国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和提升教学质量也将起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安利,赵永梅.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4,(12).

[2]王玉萍,曾毅.分析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4,(03).

[3]郑阳梅.高职高专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探析与反思[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1:78-83.

[4]努尔阿里娅・吾不力卡斯木.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及改革探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07: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