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体双胎畸形3例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2-12
/ 1

联体双胎畸形3例临床分析

仝梅花

仝梅花(河南省开封市妇幼保健院475002)

【中图分类号】R714.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0216-01

【摘要】目的介绍联体双胎的病因、分类和终止妊娠的方法。结果65776例产妇中,分娩联体双胎畸形3例,分别为胸脐联胎1例、双头联胎2例。结论去除病因早发现、早治疗。根据妊娠月份选择适宜分娩方式,延长生命。

【关键词】联体双胎联接部位分娩方式

联体双胎是单卵双胎所特有的畸形,是胎儿畸形中极罕见的,是两个胎儿的某一部分联结在一起,联结部位和联结程度各有不同。发生率为1:50000-1:100000[1],或每400个单卵孪生妊娠中约有一个是联体,其存活率为1/20万。本文3例联体双胎分别为胸脐联胎一例,双头联胎2例,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0年1月-2010年11月,在我院住院分娩孕妇共65776人,年龄16-52岁,平均年龄31.6岁,孕周12-44+2周,平均33.4周。均否认不良接触史,无家族遗传史,无异常分娩史。

1.2诊断方法65776例产妇中,产前确诊联体双胎者3例,其中2例分别于孕13周及17+4周产前检查时,常规B超检查发现分别为:胸脐联胎1例,双头联胎1例。另一例以双胎妊娠,足月先兆临产入院待产,行B超检查提示:双头联体双胎。超声所见:胸脐联胎者孕妇于子宫腔内可见两个胎儿影像,双胎儿胸腹部相连,胸膜腔横经明显增宽,1个心脏及1个肝脏、2个胃泡,双胎儿脊柱及四肢未见明显异常。双头联胎者孕妇于子宫腔内可见2个胎头,颈部以下相连,1个胎体,1副内脏系统,2个脊柱相互靠拢,近头部距离较宽,至骶尾部靠近,单个胎儿四肢,有胎心。

2结果

3例高危孕妇入院后,常规化验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及传染病等。结果无异常后,引产分娩2例,剖宫分娩1例。产后检查,胸脐联体双胎:双头外观正常,双儿胸腹部相连,胸腹腔横经明显增宽,双副四肢,外生殖及肛门正常。1例女性,1例男性。双头联体双胎:双头外观正常,自颈部以下为一个躯体,胸径稍增宽,左右上肢各一,左右下肢各一,外观正常。外生殖器及肛门正常,女性。

3讨论

胎儿先天畸形是指由于内在的异常发育而引起的器官或身体某部位的形态学缺陷。国外发病率15‰,国内发病率13.7‰2)。联体双胎为单卵双胎所特有的畸形,其中单羊膜囊双胎妊娠占单卵双胎妊娠的几率不到1%。系单卵单羊膜囊妊娠早期发育过程中分离不完全或分裂不完全所致。

胎儿畸形时期为胚胎发育的最初8周内,即细胞、组织、器官分化期。胚胎阶段最敏感,致畸因素作用后,可致胎儿结构发育异常。在胚胎分化早期,单卵单羊膜囊双胎胚盘上出现两个原条,如果两个原条没有完全分开,便形成了联体双胎。若分裂不完全的胎盘均等发育,则形成对称性联体双胎,否则构成不对称联体双胎。最常见的类型为;胸部联胎、脐部联胎、胸脐联胎、其次为双头联胎、颅部联胎、双臀联胎。胸脐联胎表现为心脏、肝脏、及其他器管不同程度相连,心脏相连者,常表现有严重心脏畸形。双头联胎常为侧侧融合,颈部以下完全融合在一起,两胎脊柱相互靠拢。本文3例分别为胸脐联胎1例,双头联胎2例,且均大小相等,排列相称,连体部位相同,为对称性联体双胎纵形联胎。发生率为1:253353)胎儿。

联体双胎病因不清,多见于双胎或多胎家族。女婴多于男婴,比例为2-3:1,重庆地区联体双胎发生率0.72/万[3]。现有两种假说:一是分裂学说,另一个是融合学说。国外多倾向于前一种假说,认为受精卵分裂复制在受精后第13日以后,原始胚盘形成之后,就可发生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联体儿。人类联体畸形,最常见的原因是卵的老化。长期接触农药的孕妇易分娩联体畸形儿,可能与妊娠早期接触农药有关。

联体双胎早发现、早治疗极为重要。目前超声检查是诊断胎儿畸形的重要方法。对于有生机儿之前确诊的联体双胎,考虑终止妊娠,有生机儿之后确诊的,若为广泛联结,预后差,考虑终止妊娠。原则上毁胎阴道分娩。近足月者可导致难产,致孕妇软产道损伤,子宫破裂等,宜行剖宫产。联体双胎若主要器官不相连,产后可经手术分离。预防出生缺陷应实施三级预防原则,即去除病因,早期诊断,延长生命。积极行围产保健,宣传优生优育,避免近亲婚配,远离辐射,可有效降低各种畸形儿的出生率。

参考文献

[1]褚艳侠,郑艾.双头联体双胎畸形1例报道《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2005年8月第1卷第2期123.

[2]丰有吉.沈铿主编.《妇产科学》临床医学专业用2005年8月第1版2008年4月第1版第5次印刷.

[3]项穻识.葛明.超声诊断联体双胎4例《中国妇幼保健》2010年第25卷718—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