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前期人群的中医药干预现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3

糖尿病前期人群的中医药干预现状

张晟程雯

(上海市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201900)

【摘要】多项研究均表明,糖尿病前期人群与糖耐量正常人群相比,糖尿病的发病率明显升高。著名的“大庆研究”通过对糖尿病前期人群进行20年的长期跟踪随访,发现92.8%的未进行干预的糖尿病前期人群最终进展为2型糖尿病。随着近年来单味中药及有效组分、中药复方等治疗2型糖尿病取得了一系列临床和实验证据,提示中医药在2型糖尿病期、糖尿病前期以及糖尿病并发症防治方面具有广阔前景。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组织下,部分糖尿病领域中医药专家从现有的文献中甄选出相对较为可靠的证据,形成糖尿病前期中医药循证临床实践指南。该指南推荐对糖尿病前期人群在生活干预的基础上,可采用中医药联合治疗,包括口服中药汤剂、口服中成药、针灸、穴位贴敷、耳穴等多种手段进行干预。

【关键词】中医药;糖尿病前期;2型糖尿病

【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4-0331-03

糖尿病前期是指由血糖调节正常发展为糖调节受损(impairedglucoseregulationIGR),血糖升高但尚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包括空腹血糖受损(impairedfastingglucose,IFG)和(或)糖耐量减低(impairedglucosetolerance,IGT)[1]。2017年7月最新发表在JAMA上的数据提示成人中糖尿病前期的比率是35.7%,其中男性为36.4%,女性为35%。而进一步分析显示,糖尿病前期的比率在年龄更大的人群、农村居民、超重和肥胖人群中更高[2]。许多研究均发现糖尿病前期人群冠心病、心力衰竭、心肌梗塞、脑卒中等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均较糖耐量正常人群显著增高[3-5]。

1.糖尿病前期的干预方法

多项研究均表明,糖尿病前期人群与糖耐量正常人群相比,糖尿病的发病率明显升高[6-9]。著名的“大庆研究”通过对糖尿病前期人群进行20年的长期跟踪随访,发现92.8%的未进行干预的糖尿病前期人群最终进展为2型糖尿病。目前对糖尿病前期人群的管理大致可分为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干预两种,而无论是生活方式干预还是药物干预,均能有效阻止糖尿病前期人群进展为2型糖尿病[10-11]。

2.中医药干预糖尿病前期人群

古代中医学没有糖尿病前期这一病名,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在2007年发布的《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的基础上,通过研究、整合、优化以往中医糖尿病标准方面的研究成果,确定了糖尿病前期属中医“脾瘅”范畴,并将糖尿病前期的辨证分为气滞痰阻证、脾虚痰湿证、阴虚气滞证三型[12]。随着近年来单味中药及有效组分、中药复方等治疗2型糖尿病取得了一系列临床和实验证据,提示中医药在2型糖尿病期、糖尿病前期以及糖尿病并发症防治方面具有广阔前景[13]。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组织下,部分糖尿病领域中医药专家从现有的文献中甄选出相对较为可靠的证据,形成糖尿病前期中医药循证临床实践指南[14]。该指南推荐对糖尿病前期人群在生活干预的基础上,可采用中医药联合治疗,包括口服中药汤剂、口服中成药、针灸、穴位贴敷、耳穴等多种手段进行干预。

2.1口服中药治疗

陆俊锋等[15]选取2011年11月至2012年1月期间筛选的糖耐量减低患者共112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饮食运动控制血糖,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药颗粒剂口服治疗1年,随访1年。结果提示治疗组糖尿病前期的逆转率为77.8%,对照组糖尿病前期的逆转率为31.6%,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祝继英等[16]将91例糖尿病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服用西药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片,观察组服用疏肝健脾方,两组疗程均为12周。结果提示疏肝健脾方能调节糖尿病前期患者的糖代谢、脂代谢,延缓或逆转其进展为2型糖尿病的速度,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APN,IL-6及hs-CRP等因子有关。陈文才[17]通过筛选2009年6月至2011年11月期间的糖尿病前期人群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9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取生活方式的干预,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加味六君子汤进行治疗。结果发现两组中FPG、2hPG、TG、LDL-C治疗后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组的观察指标降低程度要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口服中成药治疗

刘晓辉[18]随机选择天津市塘沽区海洋石油社区老年糖尿病前期人群共2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15例,对照组仅采取饮食疗法、运动疗法、心理平衡、控制体重等健康教育干预手段,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口服金芪降糖片,两组人群均观察1年。结果发现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均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效果更佳(P<0.01)。安良毅等[19]对符合标准的216例糖尿病前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进行生活方式教育。对照组仅给生活方式干预,观察组在生活方式干预基础上给予越鞠丸口服并观察12个月,结果发现观察组糖尿病发病率(4.3%)显著低于对照组(10.3%),血糖转归正常(38.8%)远高于对照组(1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包扬等[20]将60例IGT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口服天芪降糖胶囊;对照组口服伏格列波糖。结果治疗组对IGT患者饥饿感、乏力、发热、汗出的疗效较对照组有优势(P<0.05,P<0.01);治疗组对血糖、血脂、BMI的疗效较对照组有优势(P<0.05)。

2.3针灸治疗

刘妍等[21]将6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灸组(32例)与对照组(28例),针灸组在科学生活方式干预前提下以泻胃补脾为指导原则选穴针灸,对照组采用单纯生活方式干预,结果提示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FPG和HbA1c均显著降低(P<0.05);针灸组FPG和HbA1c降低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康卉等[22]在社区筛选糖尿病前期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全部患者进行相同健康教育,并维持其原有基础疾病的治疗不变。干预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体针干预,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提示2组患者干预后BMI、FPG和TC水平较干预前均显著下降(P<0.05或P<0.01),且干预组各项指标较对照组下降显著(均P<0.05)。王彦军等[23]将240例2型糖尿病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20例。对照组采用饮食控制及运动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穴位埋线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3%,对照组为85.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穴位贴敷治疗

曾裕宏等将100例糖尿病前期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每组各50例。常规组采用健康管理,干预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采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结果提示干预前两组患者FPG、2hP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FPG、2hPG水平比较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患者糖尿病发病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

2.5耳穴治疗

王延玲等将上海市徐汇区天平街道40至75岁糖尿病前期患者117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9例采用耳穴(胰腺、内分泌、缘中、三焦、肾上腺、交感)贴压王不留行籽,配合生活方式干预;对照组58例进行生活方式干预。结果提示2组患者干预前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显著降低(P<0.001);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治疗期间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下降更快。赵臣来等选取糖耐量受损患者60例,随机分为电针治疗组和耳穴贴压组。电针治疗组选取肾俞、脾俞、肺俞、足三里、三阴交穴,常规针刺得气后接通电针;耳穴贴压组选取内分泌、肺、脾、肾、胃。结果提示电针治疗组治疗前后2hPG、HbA1c变化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FBG变化无显著性差异。耳穴贴压组治疗前后2hPG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5),FBG、HbA1c无显著性差异。电针治疗组有效率93%,耳穴贴压组77%。

2.6八段锦

伍艳明等将175例糖尿病前期者按年龄分为I层(35~55岁)、II层(56~75岁)2个年龄层,每层再按随机卡片法分为空白对照组(简称对照组)、健康教育组、八段锦组3组,3组分别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随访6月后发现健康教育组和八段锦组均无人发展为真正的糖尿病,对照组有11例发展为糖尿病,糖尿病总发生率为6.29%。并由此认为八段锦养生法可预防或延缓糖调节受损发展为糖尿病。

3.展望

目前糖尿病的发病率的不断增高,而中医药干预糖尿病前期人群也是糖尿病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随着越来越多中医药学者的努力和临床研究结果的公布,中医药干预糖尿病前期人群的疗效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认可,部分学者也提出了糖尿病前期中医药循证临床实践指南。但目前中医药干预糖尿病前期人群仍没有形成一定的规范,缺少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证据支持,其作用机制也值得进一步探索,仍有许多工作等待我们去完善。

【参考文献】

[1]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2,01:81-117.2.

[2]LiminWang,PeiGao,MeiZhang,etal.PrevalenceandEthnicPatternofDiabetesandPrediabetesinChinain2013.JAMA.2017;317(24):2515-2523.

[3]EadesCE,FranceEF,EvansJM.PrevalenceofimpairedglucoseregulationinEurope:ameta-analysis[J].EurJPublicHealth.2016,26(4):699-706.

[4]SchinnerS,FuthR,KempfK,MartinS,etal.Aprogressiveincreaseincardiovascularriskassessedbycoronaryangiographyinnon-diabeticpatientsatsub-diabeticglucoselevels[J].CardiovascDiabetol.2011,24;10:56.

[5]CurrieG,AngelynBethelM,HolzhauerB,etal.Effectofvalsartanonkidneyoutcomesinpeoplewithimpairedglucosetolerance[J].DiabetesObesMetab.2017,17.

[6]李妍妍,陆菊明,卢艳慧,等.正常糖耐量、糖调节受损人群4年转归情况及其影响因素[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0,(01):74-78.

[7]张海光,王岩,王旭辉.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受损人群3年自然转归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国临床新医学,2009,(07):706-710.

[8]李春霖,田慧,潘长玉,等.老年糖耐量受损人群合并代谢异常及其转归分析[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5,(03):230-232.

[9]杜群,石福彦,丁奇龙,等.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受损人群2年自然转归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4,(03):46-49.

[10]童于真,童南伟.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预防的专家共识精要[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4,(07):671-677.

[11]杨文英,林丽香,齐今吾,等.阿卡波糖和二甲双胍对IGT人群糖尿病预防的效果——多中心3年前瞻性观察[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1,(03):7-10.

[12]仝小林,倪青,魏军平,等.糖尿病前期中医诊疗标准[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05):446-449.

[13]赵进喜,王世东,申子龙.中医药用于2型糖尿病的中国证据[J].药品评价,2015,(11):25-29.

[14]方朝晖,仝小林,段俊国,等.糖尿病前期中医药循证临床实践指南[J].中医杂志,2017,(03):268-272.

[15]陆俊锋,袁怡.中医药干预糖耐量减低83例临床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6,35(07):24-25.

[16]祝继英,秦佰焰,王明贤,等.疏肝健脾方治疗糖尿病前期46例[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4,20(14):188-192.

[17]陈文才.加味六君子汤干预糖尿病前期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2):292-293.

[18]刘晓辉.金芪降糖片联合非药物干预老年糖尿病前期115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0):2403-2405.

[19]安良毅,韦海涛,张相珍,等.越鞠丸口服用于糖尿病前期患者“治未病”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5,21(04):429-431.

[20]包扬,朴春丽,吴巍.天芪降糖胶囊早期干预糖耐量异常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1):49-50.

[21]刘妍,孙志.针灸泻胃补脾疗法治疗糖尿病前期疗效观察[J].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36(02):42-45.

[22]康卉,官杰.中医体针干预社区糖尿病前期人群的临床观察[J].北京中医药,2011,30(04):318-320.

[23]王彦军,焦生林.穴位埋线治疗2型糖尿病前期患者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5,34(11):1064-1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