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科介入患者风险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心内科介入患者风险管理

朱丹

唐山弘慈医院河北省唐山063000

摘要:目的:观察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介入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将在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来我院接受心血管介入性治疗的患者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5例,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分别对两组护患纠纷投诉率、风险事件发生率、患者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实施护理干预组与常规护理组相比,术后并发症发生次数明显少于常规组,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风险管理能有效减少冠心病介入患者投诉率及风险事件发生率,减少了患者并发症的发生,还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

关键词:心内科介入;风险管理;患者

近年来,随着介入技术的不断进步,介入器械的适应症越来越多,伴随着心脏介入治疗的患者日趋增多,手术期的风险也在逐年增加。心内科介入治疗是用心导管技术疏通狭窄甚至闭塞的冠状动脉管腔,是心肌血流重建术创伤性最小的一种。如何加强患者围手术期的风险管理,是心内科护士面临的护理难题。本文对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30例病例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治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我院接受心血管介入性治疗患者30例,分为实施护理程序组和常规护理组,每组各15例,分析对比两组护理效果。对照组:男8例、女7例;年龄22-74岁,均值(59.3)观察组女10例.男5例,年龄24-76岁,均值(59.6),两组患者在前述资料上对比无显著性差异。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比如健康教育、心理疏导等,而观察组在实施常规护理的同时还实施风险管理,具体包括如下措施:

(1)术前处理

首先是术前充分评估。责任护士手术后要及时与病人进行有效的沟通,仔细了解患者的基础病和合发症,有无心律失常,血糖、血脂、血压的控制情况,根据收集的主客观资料准确客观的评估病人的各脏器功能和围手术期存在的主要护理问题,预测手术风险。

其次是做好心理支持。心理因素对手术的顺利进行产生很大影响,不良的情绪刺激往往会导致不良事件的发生。术前患者由于文化程度差异,对疾病知识了解甚少,更不了解手术的程序及术中感受,担心手术中不成功会给家庭带来经济负担和压力,往往会产生紧张、恐惧甚至拒绝手术,责任护士应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以耐心温和的态度告知病人手术的安全性,请同种手术的病例消除病人紧张、焦虑及恐惧心理,从而增加手术的安全性。病人入介入室后护士应全心护理,主动消除陌生感,巡回护士应经常给予病人肢体语言,经常鼓励病人及时说出术中感受,使患者有安全感。

最后是重视护士培训,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强化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与道德素质,促使他们具有科学化的管理能力与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此外,还应确保他们尽快熟悉与选择器械,及时察觉病情变化,在医生下达医嘱后敏捷地做好相关工作。术前24h作碘过敏试验,抽血标本作配对和交叉试验、出凝血时问、凝血酶原时问、肝。肾功能、电解质等测定。术前晚饭后服肠溶阿司匹林300mg和氯吡格雷75mg。术后保持静脉输液通道24h。停用肝素4~6h后即可拔除导管鞘管,如无出血用沙袋压迫4h。穿刺桡动脉施术者术后立即局部加压包扎。每个工作日前都应保障设备摆放位置正确,同时准备好临时起搏系统应的准备检查。患者送入手术室后对患者的姓名、科室、床号、病型、手术名称及知情同意书签字等情况进行核对。并进一步做好相关检查,确保双人核对。

(2)术中风险管理:

一是做好心电监护。心内介入手术治疗患者若有轻微症状都很有可能引发不良反应,从而术中必须加强患者的心电监护,为此,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T波、ST段等改变进行严密监测。压力监测:有创压力是手术生命线,为此压力有异常则应及时告知术者并暂停手术,分析原因后及时处理。

二是并发症的观察和处理:术中应重视患者心动过缓与房室传导阻滞及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等的识别与处理,比如有室速要叮嘱患者实施有力连续咳嗽,若有严重心动过缓等则应推注0.01mg阿托品处理。

(3)术后风险管理

术中可能有心功不全等,为此术后要将护理记录详细记录在册。风险事件主要有室速与室颤延迟识别/处理、患者血管迷走反射延迟识别与处理等。

1.3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计数资料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5作为统计学有意义的标准。

2结果

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5.10%,而对照组则为17.40%,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98.40%,对照组为71.43%。

3讨论

心内科介入是高风险的专科之一,心内科病情预见性差,病死率高,多因患者体质各异对于疾病的耐受性各不相同。心内科护理的特点为急、难、险、重,对于护理人员综合素质要求高。因此,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降低护理风险,显得尤为重要。

心内科介入是高风险的专科之一,心内科病情预见性差,病死率高,多因患者体质各异对于疾病的耐受性各不相同。心内科护理的特点为急、难、险、重,对于护理人员综合素质要求高。因此,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降低护理风险,显得尤为重要。心脏病属于常见疾病,实施冠脉介入手术治疗可取得不错的效果,但并发症较多需加强护理。本次研究针对我院接诊的30例冠脉介入手术患者进行对照,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风险管理,总的来说,心内介入手术治疗的并发症发生不仅与术者经验及手术器械选择等有关,还与护理管理有关,为此术前应充分做好相关准备工作,术中术后则要将相关注意事项交代清楚,控制风险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雷鸣.冠脉介入手术的护理风险管理体会[兵团医学,2012,34(4):60-62.

[2]周智.护理风险可能因素及防范.中国实用医药,2009,4(33):257.

[3]周智.护理风险可能因素及防范.中国实用医药,2009,4(33):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