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小儿感染性腹泻病100例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小儿感染性腹泻病100例临床观察

黄珠曾凡连

黄珠曾凡连(江西省兴国县人民医院儿科342400)

【中图分类号】R7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34-0190-02

感染性腹泻是损害小儿健康的疾病之一,反复的腹泻,迁延不愈最终导致营养不良,营养良不良又使腹泻加重,两者形成恶性循环。为了阻断这种恶性循环,许多腹泻患儿经静脉输液、抗感染治疗,但疗效差,患儿仍腹泻不止。为了提高疗效,防止反复的腹泻,我科从2010年8月26日至2011年12月30日采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小儿感染性腹泻病疗效可观,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根据全国小儿腹泻病诊断标准,确诊为小儿腹泻病,选择病例100例,按3:2比例分成两组,治疗组60例,其中男46例,女14例,年龄1岁-3.5岁,平均1.5岁,病程平均5d;对照组40例,其中男30例,女10例,年龄1-3岁,平均1.33岁,病程平均7d。

1.2治疗方法治疗组:常规治疗(静点抗生素、莪术油、口服肯特令)+低分子右旋糖酐5ml/kg•d,疗程2-3d;对照组:常规治疗+口服思连康,3次/d,疗程2-3d。

1.3观察方法与疗效判断见附表,低分子右旋糖酐对小儿腹泻病疗效评定的结果,临床症状好转有效率9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

附表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小儿腹泻病100例临床疗效观察n(%)

症状好转治疗组(n=60)对照组(n=40)

大便次数56(93.3)24(60)

大便症状56(93.3)32(80)

口渴尿少54(90)30(75)

呕吐腹胀54(90)22(65)

精神状态58(96.7)24(60)

脱水外观54(90)24(60)

总有效率9465

2讨论

小儿感染性腹泻的病原菌经粪一口或呼吸道传播在疾病,细菌侵袭肠粘膜,在肠粘膜上皮细胞内寄生、繁殖,出现肠上皮细胞的破坏,肠粘膜绒毛萎缩、脱落、数量越来越少、排列非常紊乱,隐窝底部的细胞加速上移,上移的细胞功能非常不成熟,呈分泌状态,分泌大量的Na+、K+、HCO3-及H2O至肠腔内,导致回收减少,血浆晶体渗透压下降;同时,肠粘膜微绒毛刷状缘的双糖含量和载体减少,乳糖酶缺乏,乳糖和碳水化合物吸收不良,在肠腔内形成高渗物质,引起渗透性腹泻,腹泻迁延不愈。

低分子右旋糖酐的作用机制是:①为机体提供较高的能量,帮助肠绒毛的修复;直接提高血桨胶体渗透压,阻止了血管内液体的外渗,使回收增强;②在严重的腹泻脱水时,低分子右旋糖酐抗高凝,抑制血栓的形成,降低血粘度,改善微循环;在严重的细菌感染时,低分子右旋糖酐起到扩容,保证血容量,抗休克、维持血压的作用。

经本文100例感染性腹泻患儿的再次验证,低分子右旋糖酐能明显改善病情,表现为大便次数减少、大便性状好转、口渴尿少、呕吐腹胀、精神状态、脱水外观等6个方面症状好转优于对照组,并且缩短了疗程。因此,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小儿感染性腹泻病不仅疗效显著,且副作用少,价格便宜,有利于在广大农村及基层单位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方鹤松,魏承毓,段恕诚,等.中国腹泻病诊断方案.中国实用儿科学,1998;12(6):381.

[2]袁灵枝,孙玲玲,刘连奎,等.小儿腹泻病的预防.实用小儿腹泻病学,1995;5: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