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要点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7-17
/ 2

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要点探析

唐柯

(湖南省湘潭市建筑设计院,湖南,湘潭,411100)

【摘要】近年来,由于我国深圳等多个城市多次出现内涝灾害,城市排水问题越来越受到国家关注。2014年10月,政府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明确了城市规划、工程设计、建设、维护及管理过程中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内容、要求、方法。本文主要探析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要点,以学习和了解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的意义。

【关键词】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要点;探析

1.前言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还具有能吸收,能渗透,能涵养,能净化,能释放的特点。同时,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2.海绵城市由来及背景

首先,我国是一个淡水资源缺乏的国家,我国人均水资源量达不到2000m3/人.年,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且我国淡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主要体现夏多冬少、南多北少的特点。加上我国河流干涸、污染、断流、湖泊污染以及面积缩小等情况日益严重,城市发展与自然水体的关系呈现出混乱状态。此外由于在城市发展中,没有处理好与自然水系的关系,使得水生态遭到破坏。而在水安全方面,国内多数城市在近一两年内草鱼看海,甚至出现“逢雨必涝”状态,一旦进入冬季、春季大部分地区却有处于干旱状况。另一方面,近年来,由于我国北京、深圳、武汉、杭州、南昌等多个城市多次出现城市内涝,对城镇居民生活造成了极恶劣的影响,以2013年为例,县级以上受灾城市数量达到234座(占全国城市总数的35.4%),与2011年相比,激增了72%,城市受灾人口超过5000万人(伤亡774人),经济损失3146亿元。特别像海南这样的临海城市,其经济损失超过当年GDP的2%,受灾面积、经济损失程度以及人员伤亡都呈现上涨趋势[1]。

面对这一状况,中央政府采取了相应措施。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保障水安全重要讲话中指出“要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布局;;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的干扰和损害,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水、能源资源;解决城市缺水问题,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并且强调:在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时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坚决纠正“重地上、轻地下”、“重高楼、轻绿色”的做法,要求即要注重地下管网建设,也要自觉降低开发强度,保留和恢复恰当比例的生态空间;重塑健康自然的弯曲河岸线,营造自然深潭浅滩和泛洪漫滩,为生物提供多样性生境。同时,让城市“弹性适应”环境变化与自然灾害,雨季是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3.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要点

3.1设计方向

首先,建筑与小区设计方向,建筑屋面和小区路面径流雨水应通过有组织的汇流与传输,经截污等预处理后引入绿地内用作雨水渗透、储存、调节等为主要功能的低影响开发设施。对于因空间限制等原因不能满足控制目标的建筑与小区,径流雨水灌渠还可以通过城市雨水灌渠系统引入城市绿化地与广场内的低影响开发设施。低影响开发设施的选择应因地制宜、经济有效、方便易行,如结合小区绿地和景观水体优先设计生物滞留设施、渗井、湿塘和雨水湿地等。其次,城市道路设计方向,城市道路路径流雨水应通过有组织的汇流与传输,经截污等预处理后引入道路红线内,外绿地内,并通过设置在绿地境内的以雨水渗透、储存、调节等为主要功能的低影响开发设施进行处理,同时,低影响开发设施与建筑与小区选择要求一致;

对于绿地与广场设计方向,城市绿地、广场及周边区域径流雨水应通过引入城市绿地内的以雨水渗透、储存、调节等为主要功能的低影响开发设施,消纳自身及周边区域径流雨水,并衔接区域内的雨水灌渠系统和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提高区域内涝防洪能力。最后,对于城市水系设计方向,城市水系在城市排水、防涝,防洪及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城市水循环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湿塘、雨水湿地等低影响开发末端调蓄设施也是城市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城市水系也是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城市水系设计应根据其功能定位、水体现状、岸线利用现状及滨水区现状等,进行合理保护、利用和改造,在满足雨洪行泄等功能条件下,实现相关规划提出的低影响开发控制目标及指标要求,并与城市雨水灌渠系统和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有效衔接。

3.2设计技术框架

海绵城市设计技术的整体框架主要包括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在建设用地规划审批或土地出让环节加强审查),修建性详细规划(在建设工程规划审批环节加强审查),设计(在施工图审查与施工审批环节加强查),施工与验收,运行维护,实施评估几个方面。其中,城市总体规划内容包括基于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的有关专题研究,提出城市低影响开发策略,原则与目标要求,确定低影响开发控制目标与指标(绿地率、水域面积率、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等),各相关专项(专业)规划的协调与落实以及提出用地布局及相关条件要求,确定低影响开发设施重点建设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内容包括确定各地块控制目标以及建筑道路交通绿地水体(水面)排水防涝等,而修建性详细规划则在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实施优化措施;而设计主要从方案设计征集(或招标)、初步设计与审批、施工图设计与审查方面进行规划设计。

3.3设计技术

对于海绵城市技术选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透水铺装主要是按照面层材料不同可分为透水砖铺装、透水水泥混凝土铺装和透水沥青混凝土铺装,嵌草砖、园林铺装中的鹅卵石、碎石铺装等也属于渗透铺装,主要使用于广场、停车场、人行道以及车流量和荷载较小的道路,如建筑与小区道路、市政道路的非机动车道等,透水沥青混凝土路面还可以用于激动车道;第二,绿色屋顶也称种植屋顶、屋顶绿化等,根据种植基质深度和景观复杂程度,绿色屋顶又分为简单式和花园式,适用于屋顶荷载、防水等条件的平屋顶建筑和坡度≤15。坡屋顶建筑;第三,下沉式绿地是指低于周边铺砌地面或道路在200mm以内的绿地,并且具有一定的调蓄能力,可用于调蓄和净化径流雨水的绿地,包括生物滞留设施、渗透糖、湿塘、水湿地、调节塘等,这种设计技术广泛应用于城市建筑和小区、单路、绿地和广场内。对于径流污染严重、设施底部渗透面距离季节性最高地下水位或岩石层小于1m及距离建筑物基础小于3m的区域,应采取必要措施防止此生灾害的发生。第四,渗井设计技术选择,渗井是指通过井壁和井底雨水下渗设施,为增大渗透效果,还可在渗井周围设置水渗排管,并在渗排管周围铺设碎石。渗井主要适用于建筑和小区内建筑、、道路及停车场的周边绿地内,也可应用于径流污染严重、设施底部距离季节性最高地下水位或岩石层小于1m及距离建筑物基础小于3m的区域,应采取必要措施防止此生灾害的发生[2]。.

4.结束语

总而言之,选择合适的设计方向以及采用适当的设计技术是构建海绵城市的主要途径。构建海绵城市,不仅能解决城市内涝等问题,一定程度上也实现了城市发展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目标,对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具有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徐振强.我国海绵城市试点示范申报策略研究与能力建设建议[J].建设科技,2015,13(03):58-63.

[2]吕伟娅,管益龙,张金戈.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思路探讨[J].中国园林,2015,16(06):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