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位妊娠药物治疗的临床观察(附64例的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异位妊娠药物治疗的临床观察(附64例的体会)

李春凤韦秋群蒙丽娟

李春凤韦秋群蒙丽娟(广西南宁市宾阳县妇幼保健院妇产科530400)

【中图分类号】R714.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5-0121-02

【摘要】目的探讨异位妊娠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月~2010年l2月符合保守治疗标准并自愿选择药物治疗的异位妊娠患者64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采用甲氨喋呤配伍米非司酮治疗,观察和记录腹痛、阴道流血、血β—HCG、治疗有效率及相关不良反应。结果有效58例,有效率90.6%;5例失败改为手术治疗,1例在药物治疗期间发现宫内妊娠而予人工流产术。所有病例均治愈出院。结论药物治疗异位妊娠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早期诊断是异位妊娠药物治疗成功的关键,由于减少手术之苦,极为中青年女性及要求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所接受。

【关键词】异位妊娠药物治疗甲氨喋呤米非司酮

异位妊娠(ectopicpregnancyEP)是妇科最常见的急腹症,以前的治疗方法是以手术切除输卵管为主。随着阴道超声和快速敏感的血β—HCG的应用,为异位妊娠的早期诊断提供极大的帮助,也为药物治疗提供良好时机,因而药物治疗渐被临床医师和中青年女性患者所接受。现将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异位妊娠采用药物治疗64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符合药物治疗条件并愿意接受治疗的异位妊娠患者64例,年龄17~40岁(24.5±5.3),停经35~60天(45.5±6.4)。其中不规则阴道出血28例,下腹痛47例;有生育史23倒,无生育史41例;有人工流产史46例。尿HCG(+),B超附件包块直径≤4.0cm(3.6±1.4),排除宫内妊娠,血红蛋白>80g/L,血β-HCG<2000U/L(1268.5±103.3),排除心肝肾疾病。

1.2药物治疗的选择标准(1)B超提示未见宫内妊娠,均有附件包块且包块直径≤4.0cm;(2)早期输卵管妊娠且未发生破裂或流产;(3)无明显腹腔内出血,后穹窿液性暗区厚度<2.0cm;(4)血β-HCG<2000U/L;(5)无米非司酮和甲氨喋呤禁忌证;(6)患者知情并自愿选择药物治疗。

1.3方法给药方法均采用单次剂量甲氨蝶呤(MTX)1.0mg/kg,肌内注射,口服米非司酮100mg/次,1次/d,连续3d,用药后第4日和第7日测血β-HCG;若下降<15%,则重复剂量治疗。治疗同时,适当辅以抗炎治疗。

1.4观察项目观察和记录腹痛、阴道流血、血β—HCG、治疗有效率及相关不良反应。

1.5疗效评定有效标准:患者腹痛消失,血β—HCG及孕酮水平逐步下降至正常范围内,包块缩小;失败标准:患者再次腹痛,腹腔内出血增多,B超下包块增大、液性暗区增多,或血β—HCG水平下降不明显或反而上升,需剖腹探查者。

1.6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

2结果

药物治疗64例,有效58例,有效率90.6%;失败6例,其中,3例于用药后1周内再次下腹疼痛且加剧,B超提示腹腔内出血明显较前增多,予急诊手术,腹腔内积血500~1000ml,2例用药10天后血β-HCG持续升高而改手术治疗,1例(未婚)在药物治疗期间B超监测见宫内妊娠而予人工流产术。β-HCG平均恢复正常水平时间为21.6±5.4天,平均住院日为23.8±7.2天。5例出现轻微恶心呕吐,3例出现口腔溃疡,口腔溃疡者予含漱液,肝功能SGPT轻度升高1例,未见血白细胞下降病例。

3讨论

异位妊娠是妇科最常见的急腹症,近年来因人工流产、药物流产的增加以及相应的盆腔炎的增加都导致了异位妊娠的增加,药物治疗异位妊娠避免了手术及术后的并发症,减少盆腔粘连,提高了将来的生育力,为患者特别是年轻、有生育要求的妇女提供了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并非所有的异位妊娠患者都能采用药物治疗的方法。封浪报道对223例异位妊娠药物治疗,成功199例,成功率为89.2%[1]。早期诊断是药物治疗成功的关键,随着阴道超声和快速敏感的血β—HCG的应用,极大提高异位妊娠的早期诊断率,为药物治疗提供良好时机。有研究认为异位妊娠包块直径≤4.0cm×4.0cm,子宫直肠窝积液量≤2.5cm×2.0cm时,药物治疗成功率高[2]。血β—HCG的高低反映滋养细胞增生的活跃程度,并可作为评定治疗异位妊娠成功与否的良好指标[3],其值越低,药物治疗效果越好,成功率越高。统计表明血清β—HCG<2500IU/L成功率为95.08%,血清>2500IU/L成功率为37.5%[3]。

氨甲喋呤(MTX)是一种对滋养细胞高度敏感的化学性药物,可阻止嘌呤核苷酸的合成,干扰蛋白质的合成,有效对抗迅速增生的滋养细胞,使滋养细胞死亡。异位妊娠中滋养叶细胞发育和卵巢黄体功能均较差,血清β—HCG、孕酮水平较低,尤其在妊娠囊未破裂患者,两者水平更低,提示其滋养叶细胞及卵巢黄体细胞活性更低,这为药物杀灭滋养叶细胞,使胎胚萎缩、死亡、吸收提供了基础。米非司酮为孕激素受体拮抗剂,阻断孕酮作用后可导致富含孕酮受体的蜕膜组织变性、水肿、出血、坏死,引起蜕膜与绒毛板的分离,胚胎游离排出,还可以抑制滋养细胞增殖,促进滋养细胞凋亡而达到终止妊娠的目的。有研究表明氨甲喋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成功率优于单一用药,且付作用轻,疗程缩短[4,5]。本组药物治疗的有效率为90.6%,与相关研究结果基本一致[3,5]。

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定期复查血β—HCG和阴道超声动态观察孕囊大小。有报道当β—HCG水平平均每天降低程度达到5%时,异位妊娠药物疗法的成功率可达97%[3]。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1)下腹痛进行性加重;(2)B超提示后穹窿积液增加;(3)超声提示孕囊呈破裂倾向;(4)血β—HCG水平仍不断升高或维持居高不下等以上情况之一时,应选择手术治疗,以减少不必要的失血,降低死亡率,也避免医疗纠纷。药物治疗失败可能与异位孕卵着床部位滋养细胞发育良好,而药物治疗所使用的药物剂量偏小,不足以杀灭孕卵有关。本组1例孕周为35天的未婚患者,入院时B超提示宫外包块,在药物治疗期间B超监测见宫内妊娠而予人工流产术。这说明对孕周<35天又有生育愿望的患者,应慎用任何药物治疗,以免引起医疗纠纷。

本临床观察结果表明,氨甲喋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付作用少且轻,由于免受手术之苦,避免术后盆腔粘连所继发的不妊症,保留生殖器官的完整性,极为中青年女性及要求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所接受。

参考文献

[1]封浪.异位妊娠826例临床疗效观察[J].重庆医学,2008,37(16):1834-1835.

[2]刘京.经阴道超声诊断异位妊娠80例分析[J].重庆医学,2008,37(11):1238-1239.

[3]何玉娥.血清β-hCG水平与宫外孕保守治疗效果的关系[J].医学文选.2006,25(4):662-663.

[4]陈小玲.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未破型输卵管异位妊娠40例[J].广西医学,2010,32(6):752-754.

[5]温百端,刘晓.药物治疗异位妊娠101例疗效分析[J].重庆医学,2006,35(11):1022、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