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构初中地理的开放式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3-13
/ 1

如何建构初中地理的开放式教学

孙素云

河北省邢台市育才中学孙素云

地理学不但具有综合性和地域性,还具有开放性的特点。构建开放的地理课堂已迫在眉睫。

地理开放式教学

那么,如何建构初中地理的开放式教学呢?

1什么是开放式教学开放式教学,是以知识教学为载体,把关注人的发展作为首要目标,通过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教学环境,提供给学生充分发展的空间,加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促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探索过程中,各方面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可以说开放式教学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它更是一种教学理念,它的核心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2建构初中地理开放式教学的策略2.1地理教师的教学观念要开放。开放式地理课程的实施是地理教师面临的新课题。有的教师习惯了以往的课程模式,总感到“如今的课程无章可循”。有的教师意识到开放式地理课程对学生发展非常有利,但不知怎样把握。因此,作为地理教师应该努力做到:2.1.1转变观念,成为学习型、学者型的教师。教师不能单靠一块黑板、一支笔和一本书,还要努力学习和掌握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技术等,如制作课件、利用多媒体上课。

2..2要精讲多练,放出时间,留出空间,让学生当堂消化。

根据地理科特点,教学中一定要精讲多练,充分利用地图,分析地图,掌握因果规律。通过识图教学、讲练结合、展示才能、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达到巩固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还能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到教与学的双赢。

开放式的课程目标。新课程不再以掌握知识为唯一目标,更加强调发展能力,更加关注过程和方法,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所以我们在制定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时不但要明确知识、能力等教学目标,而且要注重学生在完成学习活动后所表现的行为目标。例如了解地理现象,记忆地理知识,理解地理概念和地理原理,分析地理规律,运用地理原理说明现实问题,这些属于知识和技能目标。

学生对地理问题是否具有探究兴趣,能否用地理思维方法来分析现实问题,能否在生活中运用地理技能,是否具有地理学的思想观念、道德情感和行为习惯,这些属于表现性的行为目标。行为目标没有确定性,它期待学生做出的反映不是规范性的,而是多样性的、积极的。

2.3开放的教学模式。开放的地理课堂,教师的着眼点不是放在如何把要讲的知识讲清楚,而是如何引导学生深入地探讨问题、如何搜集和分析信息资料、如何在讨论中表明自己的观点和听取他人的意见,使学生在探讨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研究和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不再主宰课堂,师生双方都同时扮演双重角色,既当老师又当学生,构成了“师生互导、生生互导、师生互学、生生互学”的多向互动模式,导中学、学中导,学生既有独立思考的个体活动,又有学生间、师生间的合作、讨论、交流的群体活动,在宽松民主的教学环境中促进学生主体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适应了健全人格、多重人格发展的需要。

2.4开放的教学组织形式。开放式教学是以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主,以教师指导为辅的多种教学组织形式进行教学的,其主要特点是教学氛围的轻松和谐、师生关系的民主平等、教学过程的启发诱导、信息交流的双向互动、教学时空的开放延续、教学方法的形式多样、教学手段的形象直观等。

2.5开放的教学评价。开放的地理课堂评价关注学习结果,更关注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行为的变化。开放教学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的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改革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开放的地理课堂评价应该体现发展性课程评价的基本理念,坚持评价标准全面化、评价操作过程化、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做到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结合,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举,全方位提升评价的自我激励和科学导向功能,建立起学生成长档案。

2.6要布置外向型作业。所谓外向型作业,就是指向校外的作业,它可以引导学生走出校园步入社会。说白了,就是需要学生到社会上进行调查研究,才能够完成的作业。布置外向型地理作业,常用的方法有:淤社会调查。让学生在教学新内容之前,调查自己生活圈里与教学有关的内容,为下一步教学做铺垫。于分析报告。让学生分析自己周围的地理现象,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盂生活回顾。回想自己经历过的,自己身边的地理现象,研究它们出现的历史背景和现实背景,推测它们的发展走向,深化对所学地理知识的理解。

2.7课堂教学要联系实际。地理课堂教学联系实际,就是在地理课堂教学中,不能够从书本到书本,讲那些大而空的理论,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实施教学。联系实际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在社会实践中感知地理现象,研究地理现象,总结地理规律。另一种是在课堂上,让学生再现参加社会实践的情景,把从社会实践中感知的东西作为学习地理的基石,使之对社会的感受得以升华,形成抽象的地理概念和概括出地理规律。课堂教学中的联系实际,主要采用的是第二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