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衰的疗效及对心功能和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0-20
/ 1

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衰的疗效及对心功能和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王志宁

腾冲市中医医院云南腾冲679100

摘要:目的:研究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衰的疗效及对心功能、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将我院于2016年4月-2017年6月确诊为缺血性心肌病心衰的82例患者作为对象,随机均分为两组,实验组41例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和曲美他嗪治疗,对照组仅使用曲美他嗪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的心功能及心率变异性。结果:实验组患者疗效97.56%明显高于对照组80.49%,治疗后两组患者LVEF、SV、SDNN、SDANN、PNN50及RMSSD均有所升高,LVEDD及LVSED均有所降低,实验组患者升高及降低的水平优于对照组,且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衰的效果较为显著,可对患者心功能和心率变异性进行调节,可继续推广。

关键词:曲美他嗪;缺血性心肌病心衰;疗效;心功能;心率变异性影响

缺血性心肌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疾病中的一种,在心肌长时间缺血后患者心肌细胞会发生弥漫性纤维化的现象,一定时间后患者心脏收缩舒张功能会受损,心脏会出现扩大,心衰和心律失常的情况,致死率较高[1]。临床多使用传统抗心衰方法对缺血性心肌病心衰患者进行治疗,但经临床实践发现效果未达到预期要求,此次探究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衰的疗效及对心功能、心率变异性的影响,内容如下[2]。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将我院于2016年4月-2017年6月确诊为缺血性心肌病心衰的82例患者作为对象,随机均分为两组,实验组41例患者中有男性21例、女性20例,年龄介于55.56-79.0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7.32±7.04)岁;对照组41例患者中有男性22例,女性19例,年龄介于55.59-79.1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7.35±7.07)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及年龄上的差异不显著(P>0.05)。

1.2方法

实验组及对照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规治疗,包括利尿剂,强心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抗血小板,洋地黄类及硝酸酯类药物等等;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曲美他嗪(南京恒生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73969)进行治疗,每次服用剂量为20毫克,每天在三餐后半小时各服用一次,治疗周围为三个月。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疗效、治疗前后心功能及心率变异性,使用超声心动图对患者LVEF(左室射血分数),LVED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SE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及SV(每搏输出量)进行检查。使用动态心电图对心率变异性进行计算,包括SDNN(一天内全部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ANN(一天内五分钟平均正常R-R间期标准差)、PNN50(一天内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大于50毫秒心搏数站总数的比例)及RMSSD(一天内每两个相邻R-R间期均方根值)。

1.4统计学分析

全部数据使用SPSS20.0进行整理和计算,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使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表示,采用t检验,P<0.05时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效果对比

表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分析[n%]

实验组患者疗效97.56%明显高于对照组80.49%,组建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治疗前后心功能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LVEF及SV均有所升高,LVEDD及LVSED均有所降低,实验组患者升高及降低的水平优于对照组,且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3两组患者心率变异性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SDNN、SDANN、PNN50及RMSSD均升高,实验组患者升高水平大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对比分析[n/]

3讨论

心衰是缺血性心肌病的主要致死原因,为了减少病死率各医院需对心衰治疗产生更多的重视,临床治疗以心肌缺血情况改善及能量代谢优化为主。此次对此种药物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衰的疗效及对心功能和心率变异性的影响,结果为实验组患者疗效97.56%明显高于对照组80.49%,治疗后两组患者LVEF、SV、SDNN、SDANN、PNN50及RMSSD均有所升高,LVEDD及LVSED均有所降低,实验组患者升高及降低的水平优于对照组,且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可知,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衰的效果较为显著,可对患者心功能和心率变异性进行调节,可推广。

参考文献:

[1]倪沈锋.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衰的疗效及对心功能和心率变异性的影响[J].中国药业,2016,25(19):23-25.

[2]陈学彬,孙晓红.养心通络汤联合曲美他嗪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率变异性及左室功能的影响[J].陕西中医,2017,38(1):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