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制剂不良反应报告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1-11
/ 2

中药制剂不良反应报告探讨

陈常刚

陈常刚重庆市巴南区界石镇中心卫生院重庆401346

[摘要]目的:分析中药制剂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2月至2014年12月期间门诊及住院部所发生的186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事件。结果:在186例事件中女性患者比例明显大于男性患者,<12岁以下的儿童及>60岁以上的老年人患者占总数的34.94%及33.87%,从给药方式的角度来看,静脉滴注所发生的不良反应最多,且第二年比例在上升。从药品种类角度看,活血化瘀类药物注射用血塞通发生不良反应的比例最大。结论:引发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因素的可包括患者自身的体质以及药品使用不当等,临床医生应尽量减少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尤其是儿童与老年人,此外还应加强对中药制剂的管理,保证患者安全用药。

关键词: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安全用药

近年来,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进步,各种新型的中药制剂、中药品种被不断的研发并投入到临床使用,但是有关中药制剂引起的不良反应(ADR)以及药源性疾病也随之增加[1]。中药制剂所引发的药物不良反应也逐渐被人们重视,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指的是药物在正常使用下出现与药物目的无关的反应或意外[2]。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是一种加强药品管理、提高药品质量的手段,它是确保用药安全的重要环节,对中药制剂的不良反应监测、统计及分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3]。现在对收集的本院2012年2月至2014年12月所发生的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为减少中药制剂的不良反应提高依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院2012年2月至2014年12月门诊及住院部所上报的中药制剂不良反应报告186例。

1.2研究方法对所有报告中患者的年龄、性别、给药途径以及药品的种类进行统计分析。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系统软件统计分析资料;其中计量资料用(`x±s)表示,并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性别、年龄分布在186例患者中,男性患者共84例,占总数的45.16%,女性患者102例,占总数的54.84%,女性比例明显高于男性,<12岁的儿童共65人,占总数的33.87%,>60岁以上的老人共63人,占总数的33.87%,见表1。

表1发生不良反应事件的患者性别、年龄分布(n,%)

2.2给药途径在186例不良反应事件中,静脉滴注所发生的不良反应共132例,占总数的70.9%,其中2012年40例,2013年45例,2014年47例,比例逐渐增加。

2.3药物种类186例不良反应事件中,所涉及的药物种类有五种,分别为活血化瘀类、醒脑开窍类、清热解毒类、保肝类及补益类。其中活血化瘀类药物注射用血塞通所占比例最大,为16%。

3.讨论

中药制剂的不良反应可涉及多个器官或系统,但是其中以皮肤最为常见,主要的表现有局部皮疹、瘙痒、荨麻疹、面部潮红等,其次为消化系统,主要表现有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的不适反应,部分患者会出现肝功能异常现象,另外,还会涉及到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大多数的患者在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后,立即停药,并且根据症状进行处理,大部分患者的症状可以减轻或痊愈。但是情况较为严重的患者,如喉头水肿、过敏性休克及呼吸困难等,应立即停药进行抢救,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4]-[5]

在本次研究中,女性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要高于男性患者,这个结果可以说明不良反应与患者自身的体质有着很大的关系,女性患者的体质较男性弱,对药物的承受能力较差些,所以容易发生不良反应,此外,研究结果显示,儿童发生不良反应的比例达到34.94%,主要因为儿童年龄较小,身体的各个器官未完全发育成熟,功能不完善,所以对药物的承受能力比较差。儿童常患的疾病主要为支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以及肺炎等,这些疾病在治疗时通常以清热解毒药物为主,例如常见的双黄连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等,患儿的病情较轻时,使用这些药物尽量选择口服,避免静脉用药,防止发生不良反应。

>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在本次研究中发生不良反应的比例为33.87%,这主要因为老年人年事已高,身体患有多种不同的老年疾病,使用的药物种类比较多,且疗程较长,而老年人服用的大多数药物会改变身体的血药浓度,使其维持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平,增强了身体各器官对药物的敏感性,加上本身年龄较大身体免疫功能逐渐下降的原因,非常容易发生变态反应,所以用药患者为老年人时,选择的药物种类以及给药途径需要特别的注意,尽量避免选择联合用药的方式,在用药过程中,必要时监测患者体内的血药浓度,观察药物对身体带来的影响,从最大程度上预防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中药制剂的成分比较复杂,所以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也比较大。传统的中医理论讲究辨证治疗,目前临床上使用的中药制剂,是通过制剂方法将传统的中药特点进行保留,添加了一些其他的化学成分,但是在临床应用时仍应该遵循辩证治疗的原则,合理的选择用药途径,尽量避免使用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的方式给药,如果不得不选择静脉滴注给药,在给药的前30min,应该加强对患者的关注,如果发现异常,应立即停止给药,对患者进行救治。

综上所述,使用中药制剂进行治疗时,应本着安全、合理、有效、经济的原则,重视中药制剂的管理工作,加强医护人员对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全面认识,开展系统性的监测工作,提高用药的安全性以及药学服务质量,尽可能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患者的用药安全性,让中医药事业取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巽奕.中药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5,7(22):26-27.

[2]周文莉,李红刚,朱本淑等.我院70例药品不良反应分析和临床对策[J].中国药业,2015,24(13):54-55,56.

[3]徐茂星.药品不良反应报告175例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5,(5):58-60.

[4]宁桃丽,张云芳,王锦爱等.349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4,10(24):132-134.

[5]王丹,刘小玲.11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4,14(10):924-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