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二极管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安全性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0-20
/ 2

发光二极管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安全性观察

陈银容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510180

摘要:目的探察发光二极管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安全性。方法抽选本院88例黄疸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给予传统蓝光灯进行治疗,观察组(44例)使用发光二极管蓝光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的血清胆红素水平无明显差异;治疗后的第2天及第4天,观察组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7%,对照组为18.18%,P<0.05,存在显著差异。结论使用二极管蓝关治疗黄疸患儿可有效降低其血清胆红素水平,减少不良反应情况发生,安全性更高。

关键词:发光二极管蓝光;新生儿黄疸;安全性

前言

新生儿黄疸属于婴儿新生儿期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是指患儿因机体肝脏功能发育未全,无法摄取足量的胆红素供给需求,未结合胆红素水平异常升高,从而导致婴儿全身各组织产生黄染现象[1]。据相关研究统计,临床上1/2足月儿及4/5早产儿均在新生儿时期发生不同严重程度的黄疸,而该疾病极易使患儿引发胆红素脑病,发病时约有一半的患儿因急性期死亡,少数存活下来的患儿遗留严重的神经系统障碍[2]。早前临床上常采用荧光灯、光毯光疗仪等传统方法治疗黄疸患儿,但这些治疗仪器具有光照不足、光衰强等缺点。本文采取发光二极管蓝光对部分新生儿黄疸进行治疗,研究其安全性,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17年2月~2018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新生儿黄疸住院患儿中,选择88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成两组,明确所有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检测均高于205μmol·L-1,且无Rh溶血病、窒息史、先天性畸形患儿。44例对照组患儿中,男24例,女20例;胎龄范围在35~41周之间,平均胎龄为38.62±1.01周;体重在1~4kg之间,平均体重为1.95±0.54kg。观察组44例患儿中,男23例,女21例;胎龄范围在36~41周之间,平均胎龄为39.01±1.22周;体重在1~3kg之间,平均体重为1.16±0.47kg。对比两组患儿的基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P>0.05)。

1.2治疗方法

所有患儿均予以补充维生素B2、照蓝光、增加水份摄入,将患儿放入暖箱,为其穿戴手套、脚套、眼罩,使用蓝光尿垫,给予新生儿黄疸治疗仪进行连续照射,时间3~5天,对照组患儿使用传统蓝关灯,观察组则用发光二极管蓝光。

1.3观察指标

采取钒酸氧化法检测两组患儿治疗前、治疗后第2天及第4天的血清胆红素水平,观察记录治疗期间患儿发生皮疹、脱水、腹泻、烦躁哭闹等不良反应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此次研究数据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检验计数资料(%),t检验计量资料(),出现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胆红素水平

对比发现,两组治疗前的血清胆红素水平无较大区别(P>0.05);治疗后,对照组的各项血清胆红素检测水平均高于观察组,且差异大(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详细数据见表1:

表1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胆红素水平(,c/(μmol·L-1))

2.2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治疗期间,对照组患儿出现2例皮疹、3例腹泻、3例烦躁哭闹,不良反应情况发生率为18.18%;观察组患儿仅出现1例烦躁哭闹,发生率为2.27%,两组数据对比=6.06,P<0.05,有统计学差异。

3.讨论

临床上依据黄疸患儿病情的严重程度分为生理性及病理性两种类型,生理性黄疸的患儿病情较轻,常发生轻微的食欲不佳;而病理性黄疸的患儿病情便属于逐渐加重状态,机体的血清胆红素水平持续升高,未结合胆红素累积并侵入大脑皮层进而产生神经毒性,对患儿的运动系统、神经系统等器官功能均有可能造成永久性的伤害[3]。到目前为止,临床上采用的治疗方法有换血疗法、药物疗法、光照疗法、高压氧疗法以及酶学疗法,光照疗法属于疗效最好、毒副作用较轻的一种,成为治疗黄疸患儿的推荐方法[4]。光照疗法主要是通过过高的胆红素发生光氧化、异构化作用,产生胆绿色、水溶性双吡咯并排出,达到降低患儿体内血清胆红素浓度的目的。但是常规蓝光光疗的光照强度不高,常需要测定,对医护的操作极为不便;而且此方法因其光源含有紫红外线,治疗时长时间的照射容易损伤患儿细胞中的DNA,进而引发体温波动、脱水、皮疹、水样便等不良反应作用。如本文研究结果2.2所示,对照组在皮疹、腹泻、烦躁哭闹等不良反应情况发生的概率(18.18%)明显高于观察组(2.27%),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本文采取的发光二极管蓝光属于光电技术中的创新发展,具有体积小、单色性好、寿命长、耗量低、发热量低且控制灵活等优势,受到新生儿黄疸治疗的广泛关注;而且发光二极管蓝光因高强度的光能量,其广谱波长可与患儿机体胆红素转化时的吸收波长保持最佳吻合,有效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5]。此外,发光二极管蓝光不仅可以连续使用,治疗过程中还可依据台车的需要进行水平、垂直组装,随时移动,治疗时间更短,操作简便,医护成本以及患儿家属的负担也相应降低。如本文结果2.1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第2天的血清胆红素水平为210.42±42.21c/(μmol·L-1),第4天为122.54±32.04c/(μmol·L-1),对比对照组的相应值:267.67±48.99c/(μmol·L-1)、188.57±35.64c/(μmol·L-1),均更低,P<0.05,差异显著。

综上所述,对黄疸患儿采取二极管蓝关进行治疗的疗效、安全性均更高,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静,张静,高翔羽,等.发光二极管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6,2(5):9-11.

[2]钱建刚.LED冷光源与常规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J].中外医疗,2017,36(6):52-54.

[3]赵亮.LED冷光源与常规蓝光光疗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及副作用对比[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25):101-103.

[4]周雪莲,张天勇,杨小凤,等.LED冷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21):3260-3261.

[5]张瑜丹.双面大灯泡LED蓝光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5):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