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产妇不同分娩方式与产后抑郁的相关性研究及护理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初产妇不同分娩方式与产后抑郁的相关性研究及护理措施

唐彩

(南充市嘉陵区文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四川南充637932)

【摘要】目的:对比不同分娩方式对初产妇发生产后抑郁的差异。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8月在我院行产后妇儿保健的初产妇共352例,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dinburghPostnatalDepressionScale,EPDS)对所有初产妇均进行问卷调查,比较不同分娩方式发生产后抑郁的差异。结果:本次研究中共计83例初产妇发生产后抑郁(EPDS≥13),发生率为23.6%。结论:剖宫产是导致初产妇出现产后抑郁的重要原因之一,加强产褥期护理,降低产后抑郁发生。

【关键词】初产妇;产后抑郁;分娩方式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6-0317-02

产后抑郁是一种产褥期常见的精神疾患,多在产后2周内发生,发病率高达13%,是正常女性高20倍,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悲观、沮丧等负面情绪[1-3];不仅影响产妇的自身健康、婚姻及家庭和谐,而且还影响哺乳及母婴关系,对婴儿生长发育和情绪行为产生不良影响,严重者会出现杀婴和自杀倾向,对家庭和社会危害极大。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8月在我院行产后妇儿保健的初产妇共352例,其中顺产245例,剖宫产107例,年龄18~33岁(23.3±4.6岁)。

1.2方法

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dinburghPostnatalDepressionScale,EPDS)对所有初产妇均进行问卷调查。EPDS共10项,总分为0~30分,包括乐趣、自责、焦虑、心境、失眠、应付能力、恐惧、哭泣、自伤、悲伤等10个问题。每题按症状的严重程度为0~3分,总分为10道题的得分总和,总分≥13分为产后抑郁阳性,总分越高,提示抑郁程度越严重。

1.3统计学

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分析;其中计数变量采用χ2分析,连续变量采用(x-±s)表示,组间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如表1、2所示,本次研究总共纳入初产妇352例,其中剖宫产107例,顺产245例,共计83例初产妇发生产后抑郁(EPDS≥13),发生率为23.6%;其中剖宫产36例,占33.6%(36/107),顺产47例,占19.2%(47/245),两组间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3);而产后抑郁初产妇中,剖宫产组的EPDS评分为18.6±4.1,顺产组EPDS评分为16.1±2.4,两组间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

3.讨论

本研究中,初产妇的产后抑郁发生率为23.6%,符合既往的文献报道;其中剖宫产107例中发生36例,占33.6%,而顺产245例中发生47例,占19.2%,同时产后抑郁初产妇中,剖宫产初产妇的EPDS评分为18.6±4.1,顺产初产妇的EPDS评分为16.1±2.4,两组间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提示剖宫产相对于顺产是初产妇出现产后抑郁的危险因素,且抑郁程度较重。

一旦产妇发生产后抑郁,产妇可能出现家庭角色认识障碍,严重者可出现轻生或暴力倾向。故此类产妇要及时预防、早期进行心理干预,使其情绪舒缓稳定、配合医护及家人的治疗措施。护理方面要求具体包括:(1)一般护理: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合理安排饮食,保证营养摄入。鼓励产妇白天多活动,保证夜间睡眠质量。(2)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多于产妇沟通,态度和蔼,耐心倾听,鼓励产妇表达自身感受,避免不良的精神刺激。同时,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让家属给予更多的耐心,爱心,责任心。(3)协助产妇并促进其适应母亲角色:指导产妇正确哺乳,鼓励产妇多于婴儿接触、交流,培养产妇的信心。(4)防止暴力行为的发生:护理人员要严密观察产妇的一举一动,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报告,并教会家属注意产妇的举动,以防产妇自残或伤及婴儿。(5)做好出院指导及家庭随访:为产妇提供心理咨询。(6)提供预防措施:早期发现产妇抑郁,早期干预,加强卫生宣教,使产妇得到正确的治疗;加强孕期保健,普及妊娠分娩的相关知识,减轻产妇的紧张恐惧心理;有精神病家族史的产妇,要定期密切观察,给予更多的关爱。

综上所述,剖宫产是导致初产妇出现产后抑郁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产后抑郁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涵盖了生理、心理、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故良好的医学及社会家庭支持是应对产后抑郁的重要基础。需加强妊娠期及产褥期心理健康宣教,开展个性化、家庭化分娩模式,预防产后抑郁的发生。而对于剖宫产初产妇更应注重健康教育,减轻产妇分娩恐惧,加强产后护理,提高产褥期舒适度,降低产后抑郁发生。

【参考文献】

[1]BellAF,CarterCS,DavisJM,etal.Childbirthandsymptomsofpostpartumdepressionandanxiety:aprospectivebirthcohortstudy[J].ArchWomensMentHealth,2016,19(2):219-227.DOI:10.1007/s00737-015-0555-7.

[2]CorriganCP,KwaskyAN,GrohCJ.SocialSupport,PostpartumDepression,andProfessionalAssistance:ASurveyofMothersintheMidwesternUnitedStates[J].JPerinatEduc,2015,24(1):48-60.DOI:10.1891/1058-1243.24.1.48.

[3]张巍,安力彬,刘媛.产后抑郁研究进展[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4):2227-2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