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护理风险及护理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8-18
/ 2

血液透析护理风险及护理措施

符红艳

长沙市第四医院血透室

湖南长沙410006

摘要:目的:评价血液透析室护理风险管理的实践与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6月到2019年6月血液透析室中的患者56例,按照抽签法的要求对其分组,平均分成实验组(护理风险管理护理)与对照组(常规护理),分析风险问题与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的风险管理与满意度优于对照组,相互之间的比较呈现出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在血液透析室实际护理工作中,采用风险管理方式,有助于合理的预防危险问题,有着很好的推广优势。

关键词:血液透析;护理风险;护理措施

1基本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在2018年6月到2019年6月期间血液透析室的患者中,选择56例进行分析,按照抽签法的要求,将其平均分成两个小组,即实验组与对照组,每个小组28例。对照组:年龄:35岁到65岁,中位(42.11±1.22)岁。性别:男13(46.4%)例,女15(53.6%)例。实验组:年龄:34岁到66岁,中位(42.12±1.24)岁。性别:男14(50.0%)例,女14(50.0%)例。纳入标准[1]:进行血液透析时患者对这次研究的内容呈现知情的状态。排除标准:透析中断或有精神疾病。对照组以及实验组的相关基本资料,主要使用SPSS21.0软件进行分析,在计算之后所获得的结果未见差异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在实际工作中主要使用常规护理服务方式,正确开展饮食方面的引导工作,针对用药状况进行合理的监督与调查。实验组:在实际工作中主要使用的是风险管理方式。①改善相关制度内容,要求合理的进行消毒控制,以此预防交叉感染问题。②要求护理工作中正确进行静脉插管的固定处理,预防插管脱落出现感染现象。③在实际工作中要求护理工作者做好各方面的巡查管理,尤其是内瘘部位,如若有渗血问题,需要立即对其进行处理。④护理工作者应当全面了解脉搏状况及血压状况,如果发生了异常现象或是心动过速的现象,应当告知医师,以此预防风险问题。⑤护理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之前,应针对透析所使用的机械设备进行冲洗处理以及消毒处理。⑥应正确进行家属的引导,为其讲解日常需要注意的事项,发放相关的手册,使其可以全面了解到患者可能出现的风险问题,积极配合进行辅助护理,形成良好的支持模式。⑦针对护理工作者进行严格的管理,并阶段性开展教育培训活动,使其掌握专业知识与操作技能,形成良好的风险管理工作观念,意识到各方面管理的重要性,以此提升综合服务水平。

1.3判定指标[2]

①利用问卷的方式对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数一共一百分,得到九十分以上,认定成为非常满意,得到七十分到九十分,认定为一般满意,得到七十分以下,认定为不满意。在这次研究的过程中,将非常满意数据与一般满意数据相加进行满意度的计算。②记录内瘘部位渗血、交叉感染以及濒危风险的发生次数,对发生率进行评价。

1.4统计学分析

对照组以及实验组的相关数据主要使用SPSS21.0软件进行计算,使用百分比、卡方检验的方法进行分析,在相互之间对比呈现出差异性的时候,使用P<0.05的形式表达。

2结果

2.1风险问题

实验组(3.5%)低于对照组(35.7%),P<0.05。详见表1。

2.2满意度

对照组(67.8%)低于实验组(96.4%),P<0.05。详见表2。

3讨论

3.1护理风险诱发因素

针对护理风险事件的诱发原因,首先针对患者出现的各种伴随性症状,很多患者因为病情严重,因此出现各种电解质紊乱、酸中毒、水负荷过重、感染、血压过高或者过低现象。所以老年人在接受血液透析时容易出现各种风险,若并发出现低血压或者高血压并且未接受治疗则能会导致患者病情出现恶化。患者心理状况将会对血液透析造成直接影响,很多患者身体被病痛长时间折磨,就会导致其血液透析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较多的费用,而且因为自身受到限制,患者的心情逐渐受到影响[3]。其次,管理方面存在的因素,首先血液透析设备不够完善,再者是医院感染管理不科学,最后是安全管理设备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最后为护理人员因素比如血液透析医护人员年龄相对较小,判断问题的能力和安全问题的能力都比较弱,而且患者进行血液透析之后有些患者不注意休息,面临着较多的生命危险。

3.2改进措施

首先要能够针对医护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律观念教育,如今生活在法治社会中,医疗护理人员需要了解相应的法律观念,开展的操作流程要能够满足规范化要求,而且应急预案也面临着就较多的风险,还要组织医护人员定期学习关于透析风险应急预案的相关知识,对应急预案进行制定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在风险出现时缺乏方向,让所有从事组织护理工作的人员都要能够熟悉并了解应急预案的相关内容和知识。医护人员的责任包括系统严格的检查制度、巡视患者制度、规范质量控制流程、血液透析操作等,这样才能够保证患者手术顺利开展[4]。另外为了能够做好人性化管理工作,就要能够引导护理人员进行合理排班,护理工作相对复杂,所以护理人员承受的压力较大,管理阶层除了要能够照顾医护人员身体状况,还要关注他们的心理是否健康,很多护理人员没有被患者理解,内心状况较差,所以医院需要强化对他们的照顾力度。护患之间是否能够有效进行沟通将会对护理效果产生直接影响,还能够消除彼此之间存在的误解,帮助护理人员培养自我同情心和责任心。对于血液透析而言,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风险问题,目前在实际诊疗的过程中,血液透析主要应用在肾衰竭领域、服用药品中毒抢救领域中,多数发病程度都很高,免疫能力很低,体内脏器也很脆弱,如果不能合理的控制,将会诱发严重的危险事件。上文主要针对血透室内风险管理护理方式的应用进行分析,对照组的问题发生多于实验组,P<0.05。在对风险问题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应结合实际状况考虑相关问题。一般情况下,在血透的过程中,相关设备会与体内的血液形成直接接触,在长时间接触的情况下,如果相关器械设备没有进行合理消毒,就可能发生交叉感染的问题。在此情况下,要求护理工作者做好相关的机械设备消毒工作,根据具体状况进行处理,保证能够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采用正确的措施解决问题,创建科学化的工作模式。除了要做好设备消毒工作之外,还应按照具体的制度要求,针对室内的空气进行消毒处理,预防交叉感染问题。在此过程中,护理工作者还需密切观察体征状况,一旦发现有心动过速或是其他问题,立即告知医师对其进行处理,以此形成良好的模式。

参考文献:

[1]王杨.血液透析中心护理风险管理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32):21+24.

[2]姚艳丽.护理风险管理在血液净化中心的应用[J].河南医学研究,2018,27(09):1700-1701.

[3]卢菊萃.血液透析室风险因素分析与护理管理对策[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8,26(06):108-109.

[4]张海燕,杨玉丽,孙明琴,李阳真.血液透析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12):187-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