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血干细胞移植术病人的心理干预与效果的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2-05-15
/ 2

造血干细胞移植术病人的心理干预与效果的观察

李小华黄中兰

李小华黄中兰(四川省人民医院血液科610072)

【中图分类号】R6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25-0026-02

【摘要】目的了解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病人的心理状态,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干预。方法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自行设计的焦虑相关因素调查表,对在我院治疗的30例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病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30例HSCT病人的SAS总分均值高于常模。经过调查分析及与病人交谈,发现病人普遍存在焦虑与孤独、紧张与恐惧、兴奋与担忧、担心经济等心理问题。结论根据病人的焦虑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消除或减轻病人的心理焦虑。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心理焦虑自评量表

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是近30多年来血液学重大进展的领域,其持续深入的发展不仅成为治疗乃至治愈恶性血液病最有效的方法,也是治疗某些免疫异常疾病、遗传性疾病、代谢疾病尤其是某些实体瘤的根本途径。HSCT病人在治疗过程中普遍存在担心疾病的治疗效果、治疗过程中被感染、家庭经济及想念亲人等。这些均不利于病人的病情恢复及我们护理工作的开展。为此,我们针对病人不同的心理特点,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使病人以积极态度面对疾病,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为2009年3月至2010年6月来我院的30例(自体移植10例,异体移植20例)HSCT的病人,其中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在16~62岁,平均年龄45岁。

1.2调查方法

用焦虑自评量表及自行设计的焦虑相关因素调查表,对来我院治疗的30例HSCT病人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病人的一般情况、焦虑因素和对疾病的认识等。调查对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了回答,回答采用4级评分法(1=没有或很少时间,2=小部分时间,3=相当多时间,4=绝大部分或全部时间)得分越高表示焦虑程度越严重。发出调查问卷30份,回收有效问卷30份。

2.结果分析

30例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病人的焦虑总分均值为43.13+9.86分,远高于常模总分均值的上限29.78+0.46分[1]。并经过对焦虑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以及与病人的交谈和临床观察,发现HSCT病人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①焦虑与孤独[2]:环境因素的变化,饮食受限、中心静脉导管插入后的限制、谢绝探视等,使病人时难以适应环境[3],容易产生心理应激,这组病人中90%病人有此感受。②紧张与恐惧:随着化疗放疗开始,患者出现剧烈的呕吐,到了骨髓清空期出现了高热、口腔溃疡、出血等不良反应,这时患者会出现恐惧与紧张心理,表现为自控能力下降、情绪波动大、烦躁不安,甚至无端发怒,本组病人中50%病人持有这种态度。③兴奋和担忧随着病情的好转,出层流室一方面感到兴奋另一方面对未来的病情有所担忧,本组病人中30%病人有这种担忧。④担心住院给家庭及增加经济负担,这组病人中70%有此担忧[4]。

3.护理干预

循证医学指出,任何医疗决策的确定都应基于科学研究依据和客观事实[3]。临床护理也不例外,根据调查所得出的主要心理焦虑来源,开展有针对性的护理。

3.1焦虑与孤独

3.1.1环境因素

因病人骨髓空虚,免疫力低下,造血干细胞移植必须在无菌层流隔离房内进行[5-6]。病人进入无菌层流洁净室后,由于空间小、机器噪声吵、饮食受限、无菌条件的要求,以及中心静脉导管插入后的限制、谢绝探视等,使病人一时难以适应环境,容易产生心理应激,表现为失眠、食欲减退,入室前我们的主管护士就层流室的环境、布局、要求等相关事项主动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的交流沟通,使其得到心理上准备及家属的的支持,让其感觉到受到了尊重与重视,对入室的患者主动热情的接待,先作自我介绍,并在介绍时注意自已的言谈举止仪表,让患者觉得受到尊重,称呼患者应根据患者的身份、年龄、职业等具体情况,因人而异,给患者一个准确而恰当的称呼,尽量不用患者的床号代替患者的姓名,在与患者的交谈中要用普通话,避免过多使用医学专业术语,简单明了,帮助患者熟悉移植病房的环境,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患者对环境不陌生、恐惧、保持情绪稳定。

3.1.2家庭社会支持系统

突然与外界隔离,失去了社会支持系统,又见不到亲人,再加上对环境的陌生及对治疗的担心,易产生孤独感及焦虑情绪,他人的支持能缓减病人的压力或消除不良情绪[7]。一方面在这种特殊的环境里,患者往往会感到孤独无援,此时,亲友的关怀、爱护和支持是不可缺少的,也是其他人无法代替的。利用室内电话,探视仓通过对讲机让患者与亲友进行思想交流,得到亲人的安慰与鼓励,保持最佳心理和生理状态,保证移植的顺利进行。

3.2紧张与恐惧

随着化疗开始,患者出现剧烈的呕吐,到了骨髓空虚期出现了高热、口腔溃疡、出血等不良反应,此时患者因躯体和心理承受着巨大的痛苦,病人多有紧张恐惧心理,表现出消极对抗、烦躁、易怒等情绪,可能产生敌视、甚至有自杀倾向,也有病人表现淡漠和抑郁[8]。这时护理人员在态度上要更加关心患者,注意多使用鼓励性语言,最主要的是向患者耐心讲解,比如向者讲解血小板低下的注意事项,白细胞降低时怎样预防感染等,另外还可让移植成功的人现身说法来增强患者的信心。总之,这一阶段是患者最痛苦的时期要尽可能地减轻患者痛苦,增加患者的舒适感和安全感,帮助患者度过危险期。

3.3兴奋和担忧

随着血细胞的生长,病情逐渐恢复至痊愈,即将离开医院,总的来说,心情是兴奋的,但又怕疾病恢复不彻底复发,经常对化验单变化尤其敏感,稍有变化则心理反应强烈,并要求晚些出院。针对恢复期病人的心理状态,护理人员要运用倾听与沟通技巧,了解患者想法,向患者解释骨髓移植的可靠性、先进性和科学性,说明移植已成功,鼓励病人坚定信心,消除种种顾虑。同时还应告诉病人出院后如何服药,以及药物的副反应,如何门诊随诊。

3.4担心住院给家庭增加经济负担

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的治疗需要多方面的综合治疗,治疗环境特殊,封闭式治疗过程长,治疗费用昂贵,并发症多,病人的心理随病程进展而起伏不定,排斥药,刺激因子的使用,血制品的输注等,这些昂贵的药物给部分家庭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护士在催促病人交款时,应注意说话的技巧,应对病人的遭遇表示同情和理解,又要让病人理解我们的出发点。实在有困难的我们可以暂时向药房借药,帮助病人解决用药之急。积极配合治疗,避免不良因素对病人的刺激,让病人感受到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关心和支持,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4.讨论

通过对30例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病人的护理,依据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性格特征等在做好基本护理的同时进行有针对的心理干预,获得了良好治疗效果。由此看来,在护理过程中及时发现并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是做好心理干预的关键,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对促进疾病的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要不断满足患者心理的需求,需要不断提高护理服务质量,这将是以后移植护理工作所应面临的巨大挑战。

参考文献

[1]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中国心理卫生出版社,1999.238.

[2]郑作祥.临床心理护理.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20~25.

[3]CroneCC.Nursingcareofbonebarrowtransplantation[J].CriCareNurs,1999,19:51.

[4]姜美玲,法联青.自体骨髓移植病人的心理护理[J].齐鲁医学杂志,2000,15(4):297.

[5]王雯,刘晓黎.对骨髓移植病人心理感受的调查[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1,20(5):228.

[6]张晋碚,周英,关念红,等.急性白血病病人心理状态调查[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1,10(4):302.

[7]徐琴.帮助癌症患者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J].河北医学,2003,9(7):655-656.

[8]周立宁.心理指导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极期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3):224-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