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T磁共振成像对乳腺癌诊断临床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8-18
/ 2

3.0T磁共振成像对乳腺癌诊断临床价值

沈兰张顺源李稼宏

(绵阳市中心医院四川绵阳621000)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采用3.0T磁共振成像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9月-2017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15例为研究对象,均行3.0T磁共振成像检查,并且将病理结果作为基本依据,分析其诊断价值。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本组的115例患者中,107例诊断正确,准确率为93.04%,5例误诊,2例漏诊;经MRI检查,良性肿瘤21例,漏诊1例、误诊3例,检出率为80.95%;乳腺癌94例,误诊3例,无1例漏诊,符合率为96.81%;经病理学检查,115例乳腺癌患者中,1例为乳腺腺病、2例为非典型性导管增生、2例为乳腺导管扩张、2例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12例为纤维腺瘤、6例为乳腺增生、25例为良性乳腺肿瘤、90例为浸润性导管癌。结论:临床上运用3.0T磁共振成像诊断乳腺癌的符合率较高,尤其是浸润性导管癌,可以为治疗提供有效依据。

【关键词】乳腺癌;3.0T磁共振成像;诊断价值

【中图分类号】R44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3-0238-02

乳腺癌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在女性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不仅危害患者健康,在一定程度上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当前临床上在诊断乳腺癌时,有多种多样的方法,包括超声波检查、X线摄片等,但是误诊和漏诊率较高。因此,本文对3.0T磁共振成像运用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进行了探讨,如下报道。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6年9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115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为女性,年龄35~68岁,平均(51.2±16.4)岁,其中绝经者58例、月经紊乱者40例、经期正常者17例,所有患者均出现了乳房肿块、疼痛不适等症状。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3.0T磁共振成像检查,选择西门子3.0TSkyra超高场MR扫描仪,4通道乳腺专用相控阵表面线圈,检查中指导患者保持俯卧位,自然下垂双乳于线圈孔洞内,首先进行平扫,运用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2_tirm_Fs_tra、t1_tse_tra_nonfatsat、高清弥散序列resolve_diff_tra_spair_p2对患者进行横断扫描,其中矩阵为192×78,视野为340mm×138mm,层间距为1.0mm,层厚为5mm,相位编码方向为P>>A,激励次数2~3次。运用短时反转恢复序列T2_tirm_FS_sag_right、T2_tirm_FS_sag_left进行左右乳腺矢状位扫描,其中矩阵为358×448,视野为350mm×350mm,层间距为0.8mm,层厚4mm,相位编码方向为H>>F,激励次数1次。运用t2_qtirm_fs_cor_chest序列检查腋窝淋巴结,矩阵为288×320,视野为380mm×400mm,层间距为1mm,层厚为5mm,相位编码为方向F>>H,激励次数1次控制好扫描时间,一般单个序列2min以内,运用高级匀场,并且手动矫正频率。然后运用快速小角度激发三维成像(Flash-3D)对T1WI序列(t1_fl3d_tra_dynaVIEWS_spair_1+9动态增强、ti_fl3d_tra_delay_high_res_VIEWS高清薄层延迟扫描及t1_fl3d_sag_spair,通过高压注射器运用0.3ml/kg钆喷酸葡胺液对患者进行肘静脉注射,控制好注射速度,对比剂注入后30s,连续进行9次扫描,共12min4s。同时,将病灶大小和需要作为基本依据,运用最大信号投影技术或冠状面、矢状面、横断面的多平面重建技术,并且运用图像工作站处理数据。

1.3图像分析

对恶性肿瘤和良性肿瘤的形态特征进行分析观察,包括局部皮肤浸润、腋窝淋巴结转移、病灶形态、范围、数目以及大小等,并且将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作为基本依据,分析强化方式和曲线类型等。

2.结果

2.1乳腺癌的影像学特征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本组的115例患者均为单发病灶,MRI表现:T1WI表现为低信号,T2WI表现为混杂不均匀高信号或稍高信号;乳腺良性肿瘤具有清楚的边界,病灶多边缘无毛刺,没有出现肿大的淋巴结,其对比增强具有均匀性特点;而乳腺癌具有不规则的病灶边缘,呈毛刺征象,具有模糊的边界,内部信号不均匀,经动态增强扫描,可见病灶不均匀强化表现为环形、条片状以及多发斑点,一些患者合并淋巴结肿大或异常增多血管影。

2.2MRI诊断结果

本组的115例患者中,107例诊断正确,准确率为93.04%,5例误诊,2例漏诊;经MRI检查,良性肿瘤21例,漏诊1例、误诊3例,检出率为80.95%;乳腺癌94例,误诊3例,无1例漏诊,符合率为96.81%;经病理学检查,115例乳腺癌患者中,1例为乳腺腺病、2例为非典型性导管增生、2例为乳腺导管扩张、2例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12例为纤维腺瘤、6例为乳腺增生、25例为良性乳腺肿瘤、90例为浸润性导管癌。

3.讨论

乳腺癌具有复杂的发病机制,认为其发病与外界刺激、饮食、基因突变、遗传因素以及雌激素变化等有关,有研究发现,在乳腺癌早期进行治疗,其具有较高的10年存活率,所以早诊断、早治疗对提高治愈率和降低患者死亡率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2-3]。在乳腺影像学检查中,磁共振成像是一种比较重要的手段,主要指的是通过磁共振现象从人体中获得电磁信号,并对人体信息进行重建的一种显像技术,利用MRI能够获得各个方位的断层图像,在乳腺癌的诊断和术前评价中得到广泛运用[4-5]。与超声检查、X线摄片相比较,MRI具有显著的优势。MRI具有很高的软组织分辨率,在乳腺癌诊断方面的敏感率比较高。MRI可以任意角度断层以及三维重建,通过三维成像可以更加准确的定位,更加直观的显示病灶部位,更可以更加清晰的显示高深位置的病灶。本次研究结果显示,MRI诊断乳腺良性肿瘤的检出率为80.95%,恶性肿瘤为96.81%,提示MRI诊断乳腺癌具有较高的符合率,尤其对浸润性导管癌的敏感性较高,而对于良性肿瘤的检出率不高,其原因可能与增强扫描没有清晰显示边界,早期存在环状强化,使纤维腺瘤呈假阳性有关,说明乳腺恶性、良性病灶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重叠性,所以应该及时行增强扫描,降低误诊率[6-7]。

综上所述,在乳腺癌的临床诊断中,运用3.0T磁共振成像检查,具有图像清晰、准确性高、检测范围大等诸多优点,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刘万花,邓钢,滕皋军,张琳琴.全数字化乳腺摄影与磁共振成像对乳腺癌诊断价值的比较[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6,12(20):1819-1822.

[2]赵双全,殷亮,周永生.3.0T磁共振成像对乳腺癌的临床诊断价值[J].中国医学工程,2015,02(9):60-61.

[3]李洪松.3.0T磁共振动态增强及波谱成像对乳腺癌定性诊断的价值[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4,01(12):22-24.

[4]胡松.磁共振成像对乳腺癌中心病灶检测的临床诊断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13,18(9):191-193.

[5]周英豪,张诗琳,周立艳.3.0T磁共振成像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与病理学对照研究[J].医学综述,2012,08(20):1276-1278.

[6]赵峰,杨春燕,庞华军等.3.0TMRI动态增强扫描及DWI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分析[J].农垦医学,2016,38(2):125-128.

[7]钱会绒,李刚,朱刚明等.3.0T磁共振成像扩散加权成像联合动态增强扫描对乳腺癌检查的技术探讨[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6,17(3):192-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