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I四联药物治疗Hp感染阳性胃溃疡并发胃十二指肠出血的效果以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9-19
/ 2

PPI四联药物治疗Hp感染阳性胃溃疡并发胃十二指肠出血的效果以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

陈亮

(徐州市睢宁博爱医院)

摘要:目的探究PPI四联药物用于治疗HP感染阳性胃溃疡并发有胃十二指肠出血的疗效,总结其炎性因子变化。方法在我院于2017年3月至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感染胃溃疡并发十二指肠出血的患者中,随机择取8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实验组与普通组。实验组使用标准三联疗法,普通组采取三联疗法,对比两组疗效和炎性因子数值动态变化。结果实验组Hp根除率和总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普通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炎性因子动态变化值显著优于普通组患者,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PI四联药物用于治疗由幽门螺旋杆菌引起的胃溃疡合并胃十二指肠出血的疗效甚好,值得在临床中大面积推广应用。

关键词: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标准四联疗法;胃溃疡;炎性因子

随着幽门螺旋杆菌耐药性的增强,标准三联疗法的疗效有所降。基于此本文主要探究标准PPI四联疗法用于治疗HP感染阳性胃溃疡并发有胃十二指肠出血患者的疗效,特选取82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使用随机数表均分为两组,现作如下详细报道: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我院于2017年3月至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感染胃溃疡并发十二指肠出血的患者中,随机择取8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实验组与普通组。所有患者接受呼气试验后均确诊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阳性,研究前已排除对于试验药物过敏患者、有重大脏器疾病患者和处于妊娠期与哺乳期的患者。实验组41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3比18,年龄为(24~76)岁,平均年龄为(50.4±11.7)岁。普通组41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4比17,年龄为(25~76)岁,平均年龄为(50.5±11.6)岁。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以及性别比例方面使用统计学软件辅助分析后并无显著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同期比较价值。本次研究前已获得患者认同并签署有治疗同意书,研究项目已上报科室领导后下发有立项同意书。

1.2方法

实验组使用标准三联疗法,普通组采取三联疗法。普通组患者需要每天服用两次治疗药物,服药时间间隔为12小时,需在空腹状态下服药。埃索美拉唑片一次服用20mg,阿莫西林胶囊口服1.0g,克拉霉素片口服0.5g[1]。实验组患者则采取标准四联疗法,服药时间与次数和普通组相同,服药时需注意在空腹状态。一次口服雷贝拉唑肠溶片20mg,阿莫西林胶囊1.0g,口服克拉霉素片0.5g,胶体果胶铋则需要口服220mg。两组患者共需接受为期一周的药物治疗,治疗期间不能服用其他种类药物避免影响药效,且整个治疗期内禁止使用生冷食物和辛辣食物,以易于消化的事物为主,必须禁烟戒酒。观察两组患者停用药物一个月后的疗效。

1.3观察指标

(1)两组患者停药一个月之后接受呼气实验和胃镜检查,记录其Hp根除率和治疗效果。疗效痊愈:溃疡面已经消失或者有瘢痕形成,胃十二指肠出血症状消失;有效:发生溃疡的胃部面积已缩小一半以上,且胃十二指肠出血的症状大幅改善;无效:发生溃疡的胃部面积疡面缩小在一半以下或者出现扩大现象,胃十二指肠出血症状无改善。(2)记录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前后的血清炎性因子变化(CPR、IL-6、HSF-60和TNF-ɑ)。

1.4统计学方法

将所有研究数据使用SPSS21.0版本的统计学软件进行运算,过程中采取X2与T检测,P值小于0.05时即可认为两组间研究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如下文表1所示,实验组患者Hp清除率与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普通组患者,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两组患者Hp清除率与治疗有效率比较[(n)%]

注:治疗后与普通组相比,p<0.05。

3.讨论

幽门螺旋杆菌属于格兰阴性菌,可在酸性环境中的胃部存活,广泛分布于人体胃肠道中,口腔中也可分布,其中胃部分布最多。幽门螺旋杆菌可引起消化性溃疡等胃肠道疾病,中老年人因抵抗力下降故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后发生胃溃疡的风险更高[2]。幽门螺旋杆菌可以透过胃部黏膜和黏液的屏障,进而破坏胃及十二指肠自我保护机制,胃部细胞表面黏膜的疏水功能大幅降低,其分泌的大量尿素酶可影响胃泌素分泌过程致使其分泌紊乱,最终引起胃酸分泌过量,诱发消化系统溃疡疾病。因而治疗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引起的胃溃疡的首选治疗方案是使用抗生素药物杀灭Hp,从而起到有效抑制胃酸分泌和保护胃黏膜的效果。

标准三联疗法中使用质子泵抑制剂(PPI)类药物联用两种抗生素作为总治疗方案,一度成为是临床杀灭Hp的标准疗法。随着幽门螺旋杆菌耐药菌株抗药性的增强,标注三联疗法的疗法已经大幅下降,远不能达到预期的抗菌杀菌作用,且患者接受治疗过程中极易产生胃肠部的不良反应,例如恶心、呕吐和腹痛腹泻。四联疗法在三联疗法基础之上额外加入例铋剂药物,可显著提高其治疗效果。胶体果胶铋起到保护胃黏膜的作用,作为胃黏膜保护剂,胶体果胶铋进入胃部内将在发生溃疡和炎症表面形成溶胶保护膜,进而有效隔离胃酸并保护受损的胃部黏膜,同时还能加快上皮黏膜细胞的自我修复速率,也可对Hp起杀灭作用[3]。

综上所述,使用标准四联疗法用于治疗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引起的胃溃疡合并胃十二指肠出血患者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能较好,值得在临床应用中大规模推行。

参考文献

[1]吴俊标,倪小佳,陈设,段晓红,汪小惠,王颖彦,赖潇潇,郭新峰,林华,罗懿妮.我国质子泵抑制剂临床实践指南的概况与分析[J].中国药学杂志,2017,52(18):1649-1654.

[2]李美姗,魏鑫,吕士红.兰索拉唑三联疗法与铝碳酸镁联用对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胃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价[J].抗感染药学,2018,15(01):115-117.

[3]徐燕君,曾万里,郑显维.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效果观察[J].中国乡村医药,2018,25(08):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