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外伤后的康复治疗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2-12
/ 2

手外伤后的康复治疗分析

周大勇

周大勇

(黑龙江省海员总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20)

【摘要】目的:探讨手外伤康复的常见问题处理及康复治疗。方法:选取对2013年3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手外伤患者34例的康复特点及临床治疗分析。结果:经1~3个月治疗,主动活动范围优15例,良16例,中2例,差1例,有效率97.05%。被动活动范围优15例,良17例,中2例,有效率100%。结论:预防、减轻肿胀,促进组织愈合,缓解疼痛,预防肌肉误用、失用或过度疲劳,避免关节再损伤,恢复与重建感觉功能等。在手外伤患者的康复治疗中,治疗师应有完备的手解剖知识,遵循损伤愈合的原则,制定合理的康复治疗计划,才能实现预期的康复目标。

【关键词】手外伤;康复;常见问题

【中图分类号】R4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2-0092-02

手康复是在手外科诊治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残疾预防和康复治疗措施,以最大限度地恢复或代偿伤手的功能。手外伤康复最关键的是早期进行手指活动的功能锻炼。一般于伤后2周左右,创口缝线已经拆除,当医师说明可以活动锻炼时,即应抓紧锻炼[1]。方法是最大限度地屈曲和伸直手指,每日数十次至数千次,循序渐进,逐渐增加次数及活动幅度,直至手指活动功能恢复正常。选取对2013年3月~2015年6月收治的手外伤患者34例的康复特点及临床治疗方法资料进行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的34例手外伤患者,其中男24例,女10例,年龄17~56岁,平均年龄42岁。损伤原因:刀砍或切割伤20例,压轧伤6例,撕裂伤4例,其它4例。损伤程度:单纯肌腱缝合20例,合并骨折10例,神经损伤4例,皮瓣移植术2例。

1.2方法

1.2.1屈肌腱修复术后的康复

1.2.2.1固定术后固定患手于屈腕20°~30°、屈MP关节45°~60°、指间关节伸直位。将橡皮筋一端用胶固定于指甲,另一端通过掌心的滑车后用别针固定在前臂屈侧的敷料上。

1.2.2.2功能锻炼术后1~2d开始早期活动,利用橡皮筋牵引被动屈曲指间关节。在夹板范围内,主动伸展指间关节,维持PIP关节充分伸直位。此期间禁止主动屈曲指间关节及被动伸展指间关节。在练习间歇及夜间用橡皮条固定PIP,在夹板内保持伸直位[2]。从手术后开始至4周,在夹板内进行单个手指的被动屈曲/伸直练习。第4周,允许伤指主动屈曲。假如关节屈曲范围大于正常值的75%,提示修复后瘢痕较轻,需要继续使用夹板保护1.5周;假如肌腱滑动范围小,提示术后瘢痕粘连较重,则去除夹板,进行主动运动练习。包括单个手指、指屈浅和深肌腱的练习,勾指、握拳等。①单独指屈浅肌腱的练习方法:维持MP关节伸直位,固定PIP关节的近端,主动屈曲PIP关节,同时保持DIP关节伸直位;②单独指屈深肌腱的练习方法:维持MP、PIP关节伸直位,固定DIP关节的近端,主动屈曲DIP关节;③勾拳练习方法:PIP和DIP关节屈曲,同时MP伸直,从而保证了指屈浅肌腱和深肌腱的最大范围活动;④直角握拳练习:MP和PIP关节屈曲,同时保持DIP伸直。该练习可使指屈浅肌腱最大范围滑动;⑤复合握拳练习:屈曲MP、PIP和DIP关节,使指屈浅、深肌腱最大范围滑动。术后第6周,轻度功能性活动。假如PIP关节屈曲挛缩,可使用手指牵引夹板。术后第7周,抗阻力练习,如使用强度各异的海绵球、塑料治疗泥练习,以恢复手的抓握能力。术后第8周,强化抗阻练习,增强肌力、耐力。术后第12周,主动活动。

1.2.2伸肌腱修复术后的康复

1.2.2.1固定术后使用掌侧夹板,固定腕关节30°~40°伸直位,同时用橡皮筋牵拉伸直所有指间关节。另外用掌侧夹板防止MP关节屈曲。嘱患者在夹板范围内主动屈曲手指,依靠弹力牵引被动伸展手指。

1.2.2.2功能锻炼术后1~3周,在夹板控制范围内练习主动屈指,被动伸指,禁止被动屈指和主动伸指。3周以后,去除掌侧夹板,嘱咐患者继续主动屈指练习,继续依靠弹力牵引被动伸指。6周后,去除夹板,开始主动伸指练习,包括各条肌腱滑动练习。术后7周,开始抗阻力练习。伸肌腱修复术后并发症有严重背侧肿胀,伸直受限,外在肌紧缩。处理方法为:①水肿:抬高患肢、包扎、理疗等;②伸直受限:瘢痕松动技术,单个肌腱伸直练习,晚上可使用伸直夹板固定;③外在肌紧缩:松动软化瘢痕组织,按摩、超声波及音频疗法,屈曲型动力夹板牵引等。

1.3评定标准

优:手指伸屈功能总主动活动度与健侧相同,活动范围正常。良:手指伸屈功能总主动活动度大于健侧的75%;中:手指伸屈功能总主动活动度大于健侧的50%。差:手指伸屈功能总主动活动度小于健侧的50%。

2.结果

经1~3个月治疗,主动活动范围优15例,良16例,中2例,差1例,有效率97.05%。被动活动范围优15例,良17例,中2例,有效率100%。

3.讨论

手是运动和感觉器官,亦是人类最为重要的劳动器官,在生活和劳动中最易遭受创伤,大多数手外伤需要手术治疗。创伤及手术皆可使伤手发生肿胀、粘连、瘢痕、挛缩、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并发症。手康复是在手外科诊治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残疾预防和康复治疗措施,以最大限度地恢复或代偿伤手的功能。分精密抓握(捏、撮)、力性抓握(握、提、钩)和非抓握(推、拖、揪)动作三类。手的动作完成,需要各部分的协调配合。拇指有内收、外展、伸屈和对掌活动[3]。拇指功能丧失时,手的功能丧失50%,故必须充分重视。示指有单独的伸、屈肌,与拇指配合能完成握、持、捏等动作。第4、5掌骨、钩骨和中指、环指、小指具有扩大手掌和协助拇、示指的握、持等功能。第2、3掌骨、小多角骨和头状骨之间有坚强韧带固定,是手部活动的支柱。

手部功能非常精细复杂,但其基础仍在于关节活动度和肌力两个要素。只要具备了这两个要素,各种精细复杂的技巧动作就不难恢复。实践证明,关节活动度和肌力恢复到正常值的50%左右,就可顺利进行各种日常生活活动和从事复杂的手工操作的工作。因此,手外伤康复治疗应从手部关节活动度锻炼及肌力锻炼入手。

手外伤后常有明显水肿,如不能及时消除,将有纤维蛋白沉积而导致组织粘连与关节囊和韧带等纤维组织的挛缩,加重了关节活动度障碍,故必须积极消肿。常用的治疗方法有:①抬高患肢;②前臂和手部肌肉有节律地收缩和放松,促进静脉血、淋巴液回流;③物理疗法,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速渗出液的吸收;④按摩、手套状气囊交替加压和减压等治疗[4]。应注意防止上肢未受伤关节特别是肩关节和掌指关节的失用性挛缩。如关节的主动活动度明显小于被动活动度,则提示有肌腱粘连,可用被动运动、关节牵引等被动方法,牵引肌腱扩大其向远端滑动的幅度,但被动方法不能促使肌腱向近端滑移,只有肌肉的主动收缩可能有效。预防在于及早开始动力性或静力性肌肉收缩练习。存在神经损伤时做肌肉电刺激。组织愈合后,利用皮球或橡皮筋网进行抗阻练习,可以有效地增强各指屈、伸肌肌力及手内部肌肌力。

【参考文献】

[1]顾玉东.手部肌腱修复后评定[J].中华手外科杂志,2000,16(1):134.

[2]朴宏鹰,刘铭然.手外伤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29(5):545-546.

[3]孙醒杰.复杂手外伤的处理及功能康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9):85-86.

[4]吴霜,李玫,马丽.手外伤后的综合康复治疗[J].贵阳医学院学报.2005,30(5):460-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