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9-19
/ 2

浅谈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体会

黄桂松

(广西河池市人民医院胸心血管外科广西河池547000)

【摘要】目的:对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总结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27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腔静脉滤器置入介入溶栓治疗,在治疗的过程中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观察并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疼痛症状有所缓解,且患肢的肿胀完全消失,无1例患者出现肺栓塞。结论:对于行介入治疗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给予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介入治疗;下肢静脉血栓;护理;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7-0214-02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inthrombosis,DVT)是一种不容忽视的周围管性疾病,若病情拖延可引起肺栓塞后综合征[1]。对患者的下腔放置静脉滤器并行静脉溶栓是目前开展的一项新技术,其并发症少、对血管损伤小、术后恢复快,因而受到广大胸外科医生的一致认可。我院心胸外科自2015年12月—2017年12月共对27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给予了该项治疗,最终收到了显著的效果,现将具体情况进行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本院收治的27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16例,女11例;年龄在43岁~69岁之间,平均51.4岁;均为左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5例髌骨骨折合并下肢血栓,16例患者伴有患侧腹股沟以下部位肿胀及疼痛,且肢体呈现出麻木状态。所有患者均经彩超得以证实,采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术后给予溶栓及抗凝治疗。

1.2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局麻的方式,并从右侧股静脉放置血管鞘,将SIMON5F导管插入右髂总静脉注入造影剂进行静脉造影,下腔静脉在形态及大小上均有良好的显示,明确血栓位置、范围和程度后,摄片记录,对肾动静脉进行有效的观察,当血流情况正常后将交换导丝插入,并将SIMON导管及血管鞘拔出,将扩张器及SIMON2120F型永久性下腔静脉滤器分别插入,对右股动脉进行穿刺后放置血管鞘,将双肾静脉下方第三腰椎中下缘作为定位点,并进行缓慢的释放,滤器的位置在造影中显示得良好,且在滤器内血液是正常通过状态,将扩张器拔出后进行压迫止血处理,将4FCORBAR导管经血管鞘插入到左髂外静脉下段,固定好导管,经导管给予动脉内灌注溶栓、抗凝治疗。

2.结果

27例患者经介入治疗后,术日患肢疼痛稍有缓解,肿胀稍减退,皮温下降,皮肤张力明显降低,可触及足背动脉及表浅动脉;2天后患肢周径变小,皮温基本正常,肌张力降低,触之柔软,足背动脉及表浅动脉显示出良好的搏动,将导管拔除后经过陪人协助能够进行床边活动;10天后患者的患肢无肿胀且功能得以恢复;经住院观察12~15天后,患者的下肢肿胀情况及疼痛症状均消失,能够进行轻松自如的活动,无肺栓塞并发症发生。

3.护理

3.1一般护理

重点评估患肢血运,用斜坡式海绵外科固定架将患肢抬高,一般高于心脏水平面20~30cm;避免用力咳嗽,避免剧烈翻身、泡热水、按摩、挤压患肢,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同时加强基础护理,做好健康教育指导。

3.2术前护理

3.2.1心理护理术前对患者及家属做好宣教,尤其对该方法的治疗优点、具体的操作步骤及应该注意的地方,优化患者的心理状态,从而能够主动进行积极的配合。

3.2.2患者准备在手术前协助患者进行相关的检查,主要包括血常规、凝血四项、血检四项、肝肾功能、B超、心电图、胸部CT等;术前禁食禁饮4~6h。

3.3术中护理

协助患者平卧于手术台上,充分暴露术野及穿刺部位(一般选择腹股沟),协助医生消毒铺巾,穿刺的同时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3.4术后护理

3.4.1体位与休息患者介入治疗完毕回病房后,应绝对卧床休息,穿刺肢体制动24h,穿刺点用宽胶布轻度加压包扎;制动期间应协助病人翻身,并注意翻身时要向健侧翻。

3.4.2观察生命体征及全身出血情况密切观察患者皮肤情况,如皮肤出现淤点、淤斑等,要报告医生处理,同时注意监测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及部分活化凝活酶时间(APTT),如果PT大于正常值的2.5倍,APTT小于90秒时,即报告医生停止溶栓[2]。术后对患者进行多参数的心电监护,要警惕内出血发生,如有异常急时报告值班医生。

3.4.3观察患者并发症—肺栓塞的发生注意观察患者意识及呼吸的变化,治疗期间询问患者有无胸闷、呼吸不畅、咳嗽、咳痰带血丝、口唇发绀等,防止肺栓塞倾向发生。

3.5饮食指导

术后4~6h如无恶心、呕吐可进食,饮食上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并告知患者多进食维生素含量丰富的食物。

3.6治疗效果的观察

溶栓治疗后,护士应每日测量双下肢周径,测量方法是髌骨上缘15cm及髌骨下缘10cm周径,并做好记录,同时注意观察患肢皮肤温度、色泽、微循环改善情况,及时了解患肢肿胀消退情况,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4.康复期指导

术后指导患者可对双下肢进行适当的活动,并进行下肢的功能锻炼,方法是患者平躺双下肢伸直脚尖尽力做踩空动作之后脚尖尽力回收,如此反复练习,速率20次~30次/分钟,每次锻炼3~5分钟,以活动后不感疲劳为度。加穿弹力袜或者是弹力绷带,可尽早下床活动,避免长期卧床再次出现血栓形成。一般手术后3~5天,伤口出血停止,无明显的红肿,即可下床慢走,促进血液循环和康复,预防血栓复发。

5.出院指导

5.1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人出院后,仍严格遵医嘱口服华法林,用药期间要注意有无出血征象。

5.2绝对戒烟,保证合理饮食,保持大便通畅,多饮水。

5.3正确使用弹力袜。根据患者情况,逐步恢复正常工作及生活,避免长距离行走及久站。

5.4按时到门诊进行复查。

6.小结

目前,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给予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是非常有效的。我科通过对27例行滤器置入加溶栓治疗的患者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及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和配合,使治疗效果良好,无肺栓塞等并发症发生,使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科室医疗护理质量信誉度也得到明显提升。

【参考文献】

[1]张燕.下肢深静脉血栓留置导管溶栓的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15):148-149.

[2]韩丽芳.血管腔内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围手术期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27(18):15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