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急性期应用早期神经康复治疗的影响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9-19
/ 2

脑梗死急性期应用早期神经康复治疗的影响评价

刘琼

浏阳市集里医院神经内科七病室湖南长沙410300

【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应用早期神经康复治疗的影响。方法:研究选择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本院接收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82例作为资料,依据治疗方法分组各41例,对照组行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增加早期神经康复治疗,评价两组疗效,并比较神经功能和运动功能改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82.93%比较,观察组97.56%明显更高,疗效更好,P<0.05;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及运动功能明显改善,且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脑梗死急性期患者治疗中实施药物配合早期神经康复治疗可确保减轻神经功能损伤,促使症状及体征尽快消退,恢复日常运动能力,治疗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脑梗死急性期;神经康复;神经功能

脑梗死具有病情重、发展快等特征,为避免患者病情快速加重,需及时给予有效治疗,否则可能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其中药物控制为缓解症状的有效措施,虽可减轻疾病所带来的诸多症状,但对患者神经及运动能力改善效果有限[1]。针对此种情况可给予早期神经康复治疗,如电针疗法、理疗及运动疗法等,可进一步消除不良症状,并确保患者神经、运动功能得以改善,治疗价值较高[2]。为此,本次研究对脑梗死急性期应用早期神经康复治疗的影响进行了探讨,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研究选择本院接收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82例作为资料,依据治疗方法分组各41例,均经CT、MRI检查确诊,且满足《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中相关诊断标准[3]。对照组男患者24例,女患者17例,年龄在50岁至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1.28±3.34)岁,病程3d至14d,平均病程(7.12±0.94)d;观察组男患者23例,女患者18例,年龄在50岁至7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1.07±3.45)岁,病程3d至14d,平均病程(7.08±0.92)d;排除严重认知障碍、肢体严重偏瘫患者等。两组基本资料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1.2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选择吡拉西坦片(生产厂家:广东华南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44020779)口服治疗,每天3次,每次0.8g,选择血栓通(生产厂家:丽珠集团利民制药厂,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44020285)300mg与0.9%氯化钠注射液(生产厂家:广西裕源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45020977)250ml混合静脉滴注,每天1次,选择阿司匹林(生产厂家:沈阳奥吉娜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65051)口服治疗,每天1次,每次0.1g,连续治疗3个月。

1.2.2观察组在上述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增加早期神经康复治疗,如下:①理疗,采用低频脉冲神经损伤治疗仪进行理疗,设置脉冲波形设不对称双向方波,控制输出强度以刺激神经干支配肌肉耐受为宜,每天1次,每次30min,其中上肢选择尺侧、桡侧的腕伸肌,肘肌、肱二头肌等,下肢选择腓骨短肌、胫骨前肌、脉。②电针治疗,选择相应穴位针刺,并连接电疗仪治疗,控制电针强度以耐受为宜,每天1次,每次30min,仰卧位下选择人中穴、委中穴、极泉穴,侧卧位上肢选合谷穴、曲池穴、天井穴、肩髃穴、手三里穴、手五里穴等,下肢选择太冲穴、承扶穴、风市穴、足三里穴、阳陵泉等。③运动疗法,卧床期间指导患者肢体良姿位的摆放,以被动训练为主;离床期可行坐位训练、站立平衡训练、肢体协调训练等;步行期以普通步行训练、上下楼梯训练为主。每天训练1次-2次,每次40min。连续治疗3个月。

1.3观察指标

评价两组疗效:痊愈为症状及体征基本消退,NIHSS评分降低91%以上,且恢复活动能力;显效为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NIHSS评分降低46%-90%,且活动能力改善;有效为症状及体征改善,NIHSS评分降低18%-45%,活动能力受限;无效为不满足上述要求。治疗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神经功能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价,运动功能采用Fugly-Meyer运动量表评价。

1.4统计学处理

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进行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平均数±标准差进行表示,采用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标准为P<0.05。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分析

分析表1可知,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82.93%比较,观察组97.56%明显更高,疗效更好,P<0.05。

表1两组临床疗效分析(%)

3讨论

急性期脑梗死作为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为机体脑血供突然中断后引起的脑组织坏死疾病,会导致患者出现肢体麻木无力、吐词不清等症状,严重者会出现半身不遂、昏迷不醒等症状[4]。目前临床治疗该疾病可采用药物进行控制,但单纯药物治疗仍然存在诸多不足,部分患者运动功能障碍、语言功能障碍等难以明显改善。而若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增加早期神经治疗,如电针穴位治疗、理疗肌群及运动康复指导等,可帮助患者进一步改善神经功能,利于促进患者尽早康复。如电针治疗可抑制主动肌痉挛,调控运动异常状态;理疗可促进中枢神经系统传输皮肤感觉,并促进脑细胞重组功能改善[5]。运动指导则能够帮助患者锻炼肢体功能,改善躯体功能。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97.56%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82.93%比较明显更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及运动功能明显改善,且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给予药物配合早期神经康复治疗可帮助患者尽早改善神经障碍和运动障碍,利于消退不良症状,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脑梗死急性期应用早期神经康复治疗对改善神经障碍和运动障碍有积极的影响,获得满意的疗效,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彭全成,李鑫海,曹义.早期神经康复应用于脑梗死急性期治疗的影响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30):186-186.

[2]张依蕾.早期神经康复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脑功能重塑的影响分析[J].医学信息,2016,29(8):69-70.

[3]黄远秋.早期神经康复在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中的治疗效果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7,24(7):67-69.

[4]牛坤.早期神经康复治疗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31):5998-5998.

[5]杨屹梅,梁红妃.依达拉奉与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7,37(9):14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