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I三联疗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胃部病变的近期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PPI三联疗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胃部病变的近期疗效观察

邢大邦

邢大邦(湖北省广水市第二人民医院432721)

【摘要】应用质子泵抑制剂(PPI)、克拉霉素、羟氨苄青霉素三联疗法治疗有胃、十二指肠病变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32例。结果显示,32例慢性活动性胃炎中,炎症减轻或明显减轻23例,达71.7%,19例胃、十二指肠溃疡中,溃疡愈合14例,愈合率73.7.%。32例中Hp阴转25例,Hp清除率78.1%。提示此疗法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胃部病变有较高的疗效。

【关键词】PPI三联疗法幽门螺杆菌

【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6-0175-02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常易并发胃炎、胃黏膜糜烂、出血及消化性溃疡,其治疗较为困难。而对CRF患者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也了解甚少,我们对CRF患者中32例有胃部病变且Hp阳性的采用质子泵抑制剂(PPI)、克拉霉素、羟氨苄青霉素三药联合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近期疗效,现报道如下。

材料与方法

1、病例来源:44例CRF患者均系我院肾病科确诊病例,其中26例作过次数不等的血液透析,男性26例、女性18例。年龄23-47岁。

2、胃镜检查及组织活检部位:44例患者进行胃镜检查时,经仔细观察十二指肠、胃部病变后,再在胃窦部大弯侧取活检一块(病理切片用)。胃、十二指肠病变的取材依病变的部位而定。然后作14C一尿素呼气试验(UBT)检测Hp.

3、药物治疗方法:胃部有病变且Hp阳性者作为治疗观察对象,给予质子泵抑制剂(PPI)奥美拉唑20mg每日早晚各服一次,疗程4周,克拉霉素500mg、羟氨苄青霉素500mg每日2次口服,疗程2周。

4、胃镜复查:所有观察病例于治疗4周后即作胃镜复查,观察每例患者胃部病变变化情况,组织取材同治疗前,停服抗生素1月后重作UBT复测Hp。

结果

1、44例CRF中,胃镜诊断胃、十二指肠病变且Hp阳性者32例,Hp阳性率为72.7%,32例均有慢性活动性胃炎表现,其中伴有胃溃疡者9例,十二指肠溃疡者10例,溃疡均为活动期。

2、32例经治疗后胃镜复查及Hp检测复查结果显示:(1)32例活动性胃炎中炎症减轻或明显减轻者23例(71.7%),炎症减轻的判断标准系根据治疗前后的肉眼观察,结合粘膜组织中粒细胞计数的改变。(2)19例胃、十二指肠溃疡中,溃疡愈合14例(呈红色瘢痕),愈合率为73.7%。(3)、32例中,Hp阴转25例,Hp清除率为78.1%。7例Hp仍为阳性,分别为活动性胃炎4例,胃、十二指肠溃疡3例

讨论

众所周知,CRF患者常有免疫功能障碍,研究业已证实主要是细胞免疫功能障碍,其次,CRF者可因食欲不振、进食少、恶心呕吐以及腹泻等导致营养不良、贫血及代谢性酸中毒,从而使患者机体抵抗力更趋下降。因此,CRF者极易并发各种感染[1]。在胃内则易发生Hp感染,本组44例CRF中,Hp阳性者32例,达72.7%。由于CRF者常有氮质血症或尿毒症。故其体内的含氮代谢产物如尿素,肌酐等积聚增多。因此,当CRF者感染Hp后,Hp所释放的尿素酶可加速患者胃肠道内大量积聚的尿素的分解,其产生的氨与一般Hp感染者所产生的氨相比较,前者的氨量则更多,故氨削弱或破坏胃黏膜屏障的程度更严重,引起或加重胃肠粘膜炎症、糜烂出血、溃疡形成的危害性更大,此外,Hp所产生的空泡毒素的有害物质可破坏胃黏膜的上皮细胞,亦直接破坏胃黏膜屏障[2]。这些都提示Hp感染与CRF患者的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形成密切相关。目前治疗Hp感染和消化性溃疡的药物甚多,但对CRF者而言,某些药物则不宜使用。我们采用奥美拉唑、克拉霉素、羟氨苄青霉素三药联合治疗CRF患者的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及Hp感染的近期疗效显著,且无明显副反应,活动性胃炎减轻率达71.7%,溃疡愈合率达73.7%,Hp清除率达78.1%。PPI已被公认是治疗消化性溃疡最有效的药物之一,具有80%-90%的近期愈合率,如能同时清除Hp,则溃疡愈合率更高,且其复发率显著降低,其疗效与长期维持治疗的效果相仿,根除Hp也可预防或减少消化性溃疡并发出血。某些研究早已证实PPI在体外有抗菌活性,可直接抑制Hp生长,但其机制尚不清楚,但已知PPI在降低胃酸、提高胃内pH后,可显著增强某些抗生素的抗菌活性[3]。采用PPI联合克拉霉素及羟氨苄青霉素治疗,则后二者在胃内的抗菌活性可能有显著提高,故其清清除Hp的作用得到加强。本组采用PPI(疗程4周)及二种抗生素(疗程2周)治疗有Hp感染的CRF患者的胃部病变及Hp感染是有效的。此疗法对CRF者胃部病变的治疗有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中华消化杂志,1995.15杨永宗,董传仁,陈代雄,主编.病理生理学.第2版.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3,362-372.

[2]姚光弼,幽门螺杆菌的致病机制,中华消化杂志,1995,15,56.

[3]胡伏莲关于.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