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胡国兴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4-14
/ 2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胡国兴

胡国兴

绥芬河市人民医院黑龙江牡丹江157399

摘要: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脑梗死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所有患者均在我院影像科进行核磁共振检查,对照组患者采用CT进行病情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的病情诊断情况,从而分析总结核磁共振成像在脑梗死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实验组对病情的诊断敏感性高于对照组,能够及时的发现患者的病变情况。结论: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脑梗死诊断当中具有显著的诊断价值和应用价值,而且其诊断准确率较高,并且能第一时间发现患者的病变情况,从而为临床提供有力的治疗帮助,也对患者疾病康复具有显著的意义。

关键词: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脑梗死诊断;应用

Applicationofmagneticresonanceimaginginthediagnosisofcerebralinfarction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applicationofmagneticresonanceimaginginthediagnosisofcerebralinfarction.METHODS:EightypatientswithcerebralinfarctionwhocametoourhospitalfromJanuary2017toJanuary2018wereenrolled.Thepatientswerepidedintoexperimentalgroupandcontrolgroupaccordingtorandomnumbermethod,40caseseach.AllthepatientsintheexperimentalgroupwereexaminedbyMRIinourhospital.ThepatientsinthecontrolgroupwereexaminedbyCT.ThediagnosisofthetwogroupswascomparedtoanalyzetheclinicalvalueofMRIinthediagnosisofpatientswithcerebralinfarction.Results:Thediagnosticaccuracyoftheexperimentalgroupwas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atofthecontrolgroup,andthedifferenc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Moreover,theexperimentalgroupwasmoresensitivetothediagnosisofthediseasethanthecontrolgroup,andwasabletodetectthelesionsintime.Conclusion:MRIhassignificantdiagnosticvalueandapplicationvalueinthediagnosisofcerebralinfarction,anditsdiagnosticaccuracyishigh,anditcandetectthelesionsofpatientsinthefirsttime,thusprovidingpowerfultherapeutichelpfortheclinic.Thepatient'sdiseaserehabilitationhasasignificantsignificance.

Keywords:magneticresonanceimaging;diagnosisofcerebralinfarction;application

引言:脑梗死(CI)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有着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的特点[1]。近几年,我国脑梗死的发病率正在随着老龄化的日益加深而逐渐上涨,所以无论是患者还是医院本身都对脑梗死这类疾病的诊断方法有着较多的关注。为了更准确的对脑梗死进行治疗,并对疾病进行针对性治疗,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时间,需要对核磁共振成像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做详细的分析,从而判断其在脑梗死诊断当中的诊断价值。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脑梗死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选择研究对象的时候是随机进行的。把这80名患者随机的分成两组,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的40名患者当中,男患者17例,女患者23例,年龄分布在53-8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3.21±4.32)岁。对照组的40名患者当中,男患者19例,女患者21例,年龄分布在52-8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4.51±3.91)岁。根据前期的深入诊断,实验组的患者当中完全前循环梗死(TAIC)患者有10例,部分前循环梗死(PAIC)12例,后循环梗死(POIC)9例,腔隙性梗死(LAIC)9例。对照组患者当中,完全前循环梗死(TAIC)患者有12例,部分前循环梗死(PAIC)10例,后循环梗死(POIC)7例,腔隙性梗死(LAIC)11例。经过研究发现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上没有明显的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的结果具有可比性。选择患者的时候完全是随机抽取,并且所有参与到本次研究的患者均知情,并签署了同意书。

1.2方法

实验组的患者均采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进行病情的诊断。本组患者均选用1.5超导MR仪进行检查。仪器参数设定时将层数设置为9~12层,层距设置成2mm,层厚为10mm。患者在进行检查的时候保持仰卧位,并使用扫描仪对患者从颅底扫描至头顶,横断面成像18层。对照组患者采用CT进行诊断,患者采用仰卧位,扫描前以静脉注人含碘水容性造影剂,扫描头部横断面,外加用冠状面。CT检查的时候使用的仪器是美国的GE64排螺旋CT,参数设置是层距及层厚都为10mm。首先对患者进行平扫,然后增强。最后对图像进行专业的处理以供医生进行病情的诊断。在进行实验结果的分析的时候,统计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性,并且对两种诊断方式的患者病情诊断效率和发现病变的效果进行分析。在最终进行实验结果统计的时候应用SPSS19.0统计学系统,完成对诊断敏感性及准确率的计算及对比,并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意义的标准。

2.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诊断结果诊出率如下图所示:

实验组的诊断结果诊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所以通过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进行脑梗死的诊断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可以保证诊断结果的真实性。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患者的病情诊出准确性如下图所示:

综合上表来看,采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进行脑梗死的诊断无论是诊出率还是准确性都比较高,明显优于其他的诊断方式,在实际当中具有应用的价值。

3.讨论

脑梗死是一种神经内科疾病,多发于老年人群,而且近年来其发病率正在逐渐上升[2]。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常表现为四肢无力、头晕、步伐不稳等临床症状[3]。临床上若只用常规的X线、CT进行脑梗死的检查,并不能达到理想的诊疗效果,缺乏病理学的具体分类从而影响治疗时间。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是目前临床上诊断脑梗死的常用方法之一,与CT相比,它具有较多的优点。而且从上述的实验结果来看,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的使用漏诊概率更低,诊断准确性更高,在脑梗死的诊治中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在实际当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邢亮,张通,顾越,等.反馈式功能性电刺激治疗对脑梗死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及其机制的fMRI究[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3,12(06):604-608.

[2]刘海燕,刘明,隋宪明,等.磁共振成像评估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及相关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18):4478-4480.

[3]赵海,周林江,沈天真,陈星荣,张暹东等.磁共振弥散及灌注成像在脑梗死缺血半暗带测量及预后判定的应用[J].中国CT和MRI杂志.2012.10(02):1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