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压管理的护理干预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压管理的护理干预体会

林建琼尚建英

林建琼尚建英(四川省绵阳市中心医院四川绵阳621000)

【中图分类号】R74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6-0112-02

【摘要】总结了神经外科83例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压管理护理干预的经验与体会。针对脑卒中患者血压在急性期与恢复期特点,进行规范的、持续性的血压管理,采用缓慢平稳降压、降压个体化、注意靶器官的保护、加强院外用药指导、改善不良生活方式等多种方式,有效降低脑卒中复发和改善脑卒中预后。科学的血压管理方法对脑卒中的二级预防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出血性脑卒中血压管理二级预防

高血压是出血性脑卒中最常见的病因,占70%以上[1]。2011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修订版第三版)资料显示,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仍呈增长态势,每5个成人中就有1人患高血压,估计目前全国高血压患者至少2亿,而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较低,高血压性脑卒中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高血压夜间血压不下降与出血性脑卒中有密切关系[2],高血压控制不良也是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主要危险因素[3]。所以,出血性脑卒中患者首次发病后尽早进行规范的、持续性的血压管理对脑卒中的二级预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院自2010年4月通过对收治的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科学的血压管理,效果明显。现将具体做法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选择2010年4月至2011年10月在我科住院的83例出血性脑卒中病人,其中男54例,女29例,年龄39~86岁,平均65.5岁。全部病例均行CT或MRI检查确诊。其中入院时收缩压大于200mmHg和/或舒张压大于105mmHg13例,收缩压在180~200mmHg和/或舒张压在100~105mmHg36例,收缩压在160~180mmHg和/或舒张压95~100mmHg25例,收缩压小于160mmHg和/或舒张压小于95mmHg9例。其中既往有高血压史55例,否认高血压史20例,8例未测过血压。

2方法

2.1急性期血压管理措施

急性期血压管理目的是减少血肿扩大,挽救缺血脑组织,改善预后。

2.1.1明确病因

首先应明确血压升高的原因并区分血压升高是持续性的还是暂时性的。研究表明,出血性脑卒中血压升高的机制有既往本身高血压、颅内压增高、机体的应激反应、烦躁、紧张、尿潴留等[4],所以,在临床上应该勤观察、多思考,慎重、适度降压。

2.1.2血压调控

急性期血压控制在什么范围一直是临床争议的问题,因此,应根据现有主要治疗指南中的建议科学管理血压。参照美国心脏病协会(AHA)和美国脑卒中协会(ASA)指南[5],临床采用分阶段降压,血压过高者首次降至180mmHg,每个阶段降压范围不超过原基础血压的10%,降压后维持2~3天,收缩压降至140mmHg左右维持。

2.1.3缓慢平稳降压

降压幅度在20%左右,采用微泵控制给药,在血压监测下缓慢平稳降压,使平均动脉压控制在130mmHg以下,在监测颅内压的情况下,将脑灌注压维持在70mmHg以上[6]。

2.1.4降压个体化

降压治疗要做到个体化,根据患者既往血压水平、颅内压情况、年龄、脑卒中病因、伴随疾病以及患者的全身情况而定。

2.1.4.1注意靶器官的保护

在降压过程中,注意对心、脑、肾等靶器官的保护,避免这些重要器官的低灌注性损伤。

2.1.5避免血压波动

术后疼痛、便秘、肢体约束、早期血容量不足、气管插管及痰液阻塞等均可导致患者血压波动,及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适当地镇静、镇痛,有助于维持血压的平稳,避免血压波动导致再出血。

2.1.6降低颅内压

床头抬高30°,增加颈静脉回流而降低颅内压;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遵医嘱按时使用高渗脱水剂,注意监测尿量及电解质变化。

2.2恢复期血压管理措施

恢复期的血压管理目的是减少脑卒中复发及靶器官损害。卒中复发往往发生于首次卒中发生后的早期,有研究将卒中早期复发的时限定义为初次发病后的90d内,再次卒中的危险性比正常人群卒中发生率中的比例高9倍[7],而再次卒中与首次卒中相比症状更重,体征更明显,合并症更多,随再发次数增加,致残率、病死率明显增高[8]。

2.2.1加强院外用药指导

许多患者在脑卒中发病前服用降压药或卒中后存在持续性高血压,需要长期接受抗高血压治疗。

2.2.1.1根据《美国预防、检测、评估与治疗高血压全国联合委员会第7次报告(JNC7)指南》建议,目前脑卒中恢复期血压应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合并糖尿病和慢性肾病患者的血压应控制在130/80mmHg以下。

2.2.1.2指导患者长期定时服用降压药,不可自行增减或血压平稳后停服或漏服,以免血压忽高忽低,应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

2.2.1.3长效制剂宜早晨服用,尽量不要碾碎。

2.2.2指导患者自我血压管理

2.2.2.1规范化测量血压

定体位、定时间、定部位、定血压计,建议早晨7:00~9:00之间(醒来尚未坐起时),晚上19:00~21:00之间(睡前)测量。

2.2.2.2提倡患者家庭自测血压

测量前至少休息30分钟,在温暖安静的环境下进行,指导患者放松心情,教会患者家庭正确测量方法。

2.2.2.3正确记录血压值

设计家庭血压记录表,使用不同颜色的笔在表中标记相应血压数值(收缩压用红色,舒张压用蓝色),将相邻标记用直线连接,形成血压曲线图,便于复诊时准确提供数据。

2.2.3改善不良生活方式

2.2.3.1合理膳食搭配

多吃新鲜水果、蔬菜,限制动物脂肪,进食适量蛋白质及富含钾、钙食物,主食以米面、粗杂粮为主,甜食少吃,副食选择瘦肉、禽类、鱼和豆制品等,肉类以75~100克为宜,进食以7~8成饱,每日食盐在6克以下。

2.2.3.2戒烟限酒

戒烟或每日吸烟<5支,限制饮酒与咖啡,每日饮酒量<1两。

2.2.3.3促进健康行为

减少精神压力,保持情绪稳定,睡眠充足;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控制体重。应选择自己喜爱并力所能及的运动项目,如保健体操、慢散步、打太极拳等,持之以恒,劳逸结合,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

2.2.4定期专科门诊复查

2.2.4.1每月定期复诊,检查血压、血糖、血脂情况,了解认知、语言、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并在医生指导下继续用药及康复训练。

2.2.4.2如发现肢体麻木无力、言语不清、口角歪斜、视物模糊、进食困难、步态不稳、眩晕、严重头痛等症状应尽快就医。

3讨论

3.1中国居民第三次死因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脑血管病已超过肿瘤,成为我国城乡居民第一位死因,并且我国脑血管病具有高发生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等特点。脑卒中已对社会产生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并且中国脑卒中的死亡率是心肌梗死的4-6倍,其带来的经济负担是心肌梗塞的10倍。因此减少脑卒中的发生,加强我国脑卒中的筛查与规范化防治刻不容缓。

3.2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由于采取血压管理的护理干预,血压得到有效控制,病死率有所下降。说明进行科学规范的血压管理得越好,预后也就越好。本研究中83例病人无一例因护理干预的介入而导致病情加重,因此护理干预是安全有效的。

3.3我国是出血性脑卒中高发区,虽然对于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血压控制范围目前仍无统一标准,但是通过对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与恢复期科学的血压管理,能有效预防再次卒中和继发卒中,对卒中预后及复发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出血性脑卒中的二级预防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宝华,王永卿.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进展.山东医药,2008,48(28):107.

[2]孟德泉,郭丽,戴振媛等.高血压性脑卒中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变化规律观察.中原医刊,2006,33(2):20~21.

[3]王成义,杨金荣,荣阳等.再发脑出血的临床特征与病因分析.中国医药导报,2006,3(24):82~83.

[4]吴钢.关于高血压卒中急性期的血压调控机制与血压管理的思考.中国卒中杂志,2007,2(9):780~782.

[5]黄绮芳,王继光.关注脑卒中患者的血压管理.上海医学,2010:33(9):796~797.

[6]李卓星,褚晓凡.脑出血后血压与脑灌注和继续出血及预后的关系.中国卒中杂志,2006,1(11):822~823.

[7]沈钺.血压管理与脑卒中预防的临床研究.护理研究,2009,23(7):1884~1885.

[8]宗秋.再发脑出血的临床特征.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6,8(6):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