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网模式下配网调控一体化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智能电网模式下配网调控一体化探究

陈曙朱和三

(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无为县供电公司238300)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以及网络技术在电力网络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使得电力系统的控制模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基于智能电网模式下的配网调控一体化也逐渐成为电力系统的发展趋势。而目前,尽管智能电网能够有效提升电网的运行效率,但在实际管理配网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使得智能电网的优势以及效能得到较好的发挥,所以加强对配网调控一体化模式的分析有着一定的必要性。基于此本文主要阐述了智能电网模式下配网调控一体化的特点,提出了目前配网调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分析了具体的应对措施,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智能电网;配网调控;一体化;措施

1、智能电网模式下配网调控一体化的特点

1.1、实时性

智能电网模式下,电网调控一体化所具有的实时性主要能够在以下两个方面体现出来:第一,利用先进的遥测技术,对系统中所反映出来的有效数据,做好收集工作,并进行有效的记录,然后将其保存到数据库中,如此,就极大的方便了调控人员与运行人员对电网运行情况的实时监控;第二,系统能够及时响应遥控指令,做到尽快把有用的信息输送到厂站端,最大程度的促进调控指令的要求得到满足。

1.2、开放性

配网调控一体化中最为基础的项目就是开放性的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构造更为开发的平台,此平台具有较强的兼容性,第三方软件也可以介入其中,能够有效的连接信息库、数据库以及通讯系统。

1.3、系统性

第一,智能电网的配网调控一体化系统能实现各变电站和电网网架的实时监控,电网发生故障的时候能及时的报警;第二,根据系统收集到的信息,评估电网的运行状态,分析其潮流,考量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实现全面的分析电网的运行情况;第三,分析整理完收集到的各类信息以后,针对性的做出反馈,使电网运行管理人员能够做出正确的决策,使电网运行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提高。

2、目前配网调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配网调控工作存在局限性

现阶段,国内在对配网调控进行管理时,如果调控操作所涵盖的范围较广时,为了能够有效保证调控的精确度时,因此在实际调控过程中则难以只依靠相关的资料以及工程的图纸进行管理。与此同时,由于在对配网调控一体化体系中包含的电力设备较多,一旦调控出现误差,则会使得设备的运转出现各种差异,影响到电缆的正常架设以及设备的正常运行。截止到目前,国内所具有的有关配网调控的参考资料都难以有效的弥补这一缺陷,对细化配网调控工作产生了一定的阻碍。

2.2、盲目调控导致混乱

在我们的企业,发展还有待完善,管理内部对于电力的合理调控还处于摸索阶段,而且没有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没有普及新技术、新方法,做不到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日常进行管理的时候,还是沿用传统的方法,没有运用当下最先进的信息技术,更不用说向着智能化方向靠近了,如此一来,耗费了大量的资源,却得到很小的回报,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相悖。不仅如此,在替换架空线路开关线的时候,经常出现事故,依靠人力很难避免这些问题,这也是调控工作的盲区。从客观层面来讲,配网调控部门在进行操作工作前期,需要上交规划图,但是大多数的调控人员缺少这方面的意识,对框架结构的整体路径认识不清晰,只进行单方面调控,从而造成系统混乱。

2.3、网管模式不够成熟

纵观我国配网管理,总体而言已基本实现了电缆化,并且对配网进行管理时所使用的模式依旧为单条馈路混合。在该模式下,对配网进行管理会涉及到电缆架设以及架空线建设的有关部门,大大的增加了管理配网的难度。为了防止出现此类局面,在实际调控中可以使用分散管理的方式,认真的落实各部门的责任,确保其能够各司其职。虽然这样的管理方式会简化混合管理的模式,但在实际管理配网时统计数据信息出现混乱,各管理部门管理力度不足导致管理失效。

3、实现智能电网模式下配网调控一体化的措施

3.1、配电网故障监测

想要做到对配电网故障的准确监测,就必须对数据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一般利用通道的底层ONU数据。通过GIS数据依据,在地图上分层显示出各个设备的所在位置,利用设备编号的方式,增加设备的逻辑关系加强方便设备的管理。利用设备逻辑关系自动生成连接拓扑图,为故障预防措施采取奠定良好的基础。利用通信底层数据是变压器CT供电的特性,实时扫描通信ONU的在线状态。通过对故障范围分析、拓扑关系中节点数据变化进行研究,对其故障范围进行初步的断定、推屏。根据停电计划库、台户关系库的查询,总结出故障影响用户数量,以及出现故障的原因。第一时间向用户发出故障调整通知,同时下达抢修工作布置信息的通知,展开维修的工作。

3.2、基于GIS上的配网调控一体化

就技术层面而言,尽管传统的调度管理模式已经基本实现了配网的自动化的实时、远程监控以及在线监控,若没能够安装自动化设备线路,则翻阅图册时则需要利用人工翻阅的方式,有效的调控配网,而智能升级的SCADA系统利用接入配网自动化信息的方式,实现了调度以及监控相结合,从而实现配网调度的一体化管理模式。

3.3、提升调度系统的性能

主网是靠变电设备和输电线路为依据形成的主导网络的体系,安全性是其主要的要素。配网面对的广大的电力用户,是为了满足客户的用电需求建立的。所以,要使配电网的调控体系的针对性提高,和一般的调度系统有所不同,还需要充分的利用电子地图的地理信息平台,整合电缆、线路、变电站、电力用户等资源,全面的掌握所需的信息,使调度操作的针对性和准确性得以提高。

3.4、不断完善配网网架的结构

在配网网架的结构上需要坚持“主网稳定,配网可靠”的基本原则,有效实现对配电网的分区分层的管理,对电网的结构进行优化。而配网实现所联络网架结构能够有效提高居民用电的可靠性。配网系统中,用户用电的质量会受到接线模式的影响,接线的合理性能够避免线路出现中分段的问题,因此,为了能够有效提高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则需要不断提高供电的质量。此外,保证了接线的科学合理性,还能够有效的增加电源点,实现网架结构的分段或者互相连接则更为合理,供电中配网系统也更加可靠。

3.5、分布式电源及分布式储能的接入

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环境的破坏也变得越来越严重,因此,国家制定了相应的发展清洁能源战略对电力系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要求电力企业要加大对电力系统中接入各种分布式电源的研究分析,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有效的保护环境。此种接入方式能够更系统的实现电站的并网运行、检测以及调度,还能够有效监测和调度分布式的电站,促进智能电网的发展,有效的推广了智能电网模式下的配网一体化。

总之,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力系统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为电力管理以及疏松也提供了更多的便利,但在实际调度管理以及监控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因此逐渐确立智能电网模式下的配网调控一体化能够有效解决此类问题,实现了调度以及监控的配合,减少了人力操作,使得智能电网的优势得到了较好的发挥,为国民的生产生活提供充足的电力。

参考文献:

[1]沈杏珍.智能电网模式下的配网调控一体化研究[J].科技风,2014,19:50.

[2]谢玉辉.智能电网模式下的配网调控一体化研究[J].通讯世界,2015,02:120-121.

[3]左鹏,周泽明.智能电网模式下的配网调控一体化探讨[J].低碳世界,2015,31: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