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护生针刺伤调查分析及心理感受研究

/ 2

实习护生针刺伤调查分析及心理感受研究

陶俊华周文

陶俊华周文(四川省简阳市人民医院妇科641400)

【中图分类号】R19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6-0050-03

针刺伤是医院临床护理工作中一种常见的职业性损伤,是指被各种注射针、穿刺针、缝针等针头扎伤皮肤出血的意外伤害[1]。调查显示针刺伤可传播20多种血源性传染病,80%-90%的健康医护人员患血源性传染病是由针刺伤所致[2]。实习护生由于操作不熟练,缺乏相应的实践经验及防护知识,在实习过程中常常发生针刺伤。发生针刺伤后,实习护生常出现焦虑、恐惧、担心、害怕等心理反应[3]。特别是当知道刺伤针头是血源性传染病患者的时,极易留下严重的心理阴影,对后期实习丧失信心,产生严重的思想负担。本调查旨在通过对实习护生发生针刺伤相关因素调查分析及心理感受研究后,能加强临床带教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尊重和重视护生的生理、心理健康,减少护生针刺伤的发生。增强护生防范意识,提高心理素质。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择2011年7月至2012年4月,在我院实习的临床护生58名,年龄17-22岁,女性,实习期间参加临床护理工作,在各个科室轮转。

1.2方法

采取问卷式回顾性调查护生在实习期间发生针刺伤的原因,次数,科室,发生环节,接受的防护教育,心理感受。共发放问卷60张,回收有效问卷58张,丢失问卷2张,有效回收率96.6%。

1.3统计学方法

对回收的问卷Excel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针刺伤发生的原因

2.1.1心理素质不稳定

护生刚从学校转向临床,因为环境陌生及工作节奏太快而不适应,操作不熟练,紧张而导致针刺伤。

2.1.2防护意识薄弱

护生刚到临床,自我保护意识淡漠,容易发生职业暴露。

2.1.3违反操作原则

工作繁忙的情况下,护生没有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发生针刺伤。

2.1.4职业安全防护知识缺乏

教材课程设置上没有职业安全防护教育内容,临床带教老师注重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对安全教育缺乏重视。

2.2护生发生针刺伤的科室分布情况(见表1)

表1护生发生针刺伤的科室分布情况(n=254)

2.3实习护生发生针刺伤的环节(见表2)

表2实习护生发生针刺伤的环节(n=254)

注:x^2=2.09p<0.05

由表2可知针刺伤主要发生在针头回收毁形环节,其次为加药,为病人拔针环节。经x检验,在需要针头毁形和无需针头毁形医院实习的护生,对针头毁形这一环节发生针刺伤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实习护生发生针刺伤后处理情况

58名护生在实习期间发生针刺伤者50名,占86.2%,共254次,平均4.3例次/名。发生针刺伤后有38名(76%)护生将血液挤出后进行消毒,包扎。受伤后向带教老师报告者16名(27%),报告的结果大多为带教老师对护生给予安慰或协助其处理伤口。有36名(71%)护生受伤后没有报告,原因主要是觉得没有必要或不知道向谁报告或是怕影响不好。

2.5实习护生接受防护教育及防护知识的掌握情况

58名实习护生中,只有14名(24%)护生接受过学校注射方面的安全教育,13名(23%)护生接受过实习医院的相关教育。经x^2检验,接受过相关教育与没接受过相关教育的护生发生针刺伤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98p<0.05)

2.6针刺伤后的心理感受

2.6.1情绪变化

护生在发生针刺伤后,会产生非常强烈的情绪变化,主要表现为担心、害怕、恐惧、哭泣和不知所措。

2.6.2心理变化

护生在针刺伤后发生一系列的心理变化,第一次发生针刺伤时表现出担心、害怕、恐惧、向同学诉说或报告老师。积极处理伤口后多次发生针刺伤,恐惧感减轻,很少再报告老师,自行处理伤口。部分护生害怕影响不好而隐瞒不报。

2.6.3针刺伤后工作生活上的影响

护生发生针刺伤后觉得护理工作危险性太大不再那么积极主动,害怕再次扎伤,上班注意力难以集中,经常走神。同学疏远被血源性传染病针头刺伤的护生,让其觉得孤独。

3讨论

护生是护理行业中的弱势群体,其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发生针刺伤后精神和心理变化都具有相似的过程和需求,因此在针刺伤发生前后采取各项有效预防措施,减少针刺伤带来的伤害

3.1加强职业安全防护知识教育,制定完善的教学计划。

护生安全知识缺乏,自我防护意识淡漠,是发生针刺伤的根本原因。加强对实习护生的防护教育已被认为是减少职业损伤的有效措施之一。在对护生进行理论授课的同时,应将职业安全防护知识纳入教学计划,并请专业人员进行讲课,提高学生的自我防护意识,了解发生针刺伤后的正确处理方法,减少针刺伤发生。

3.2重视操作训练,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护生刚进临床,经验不足,操作不熟练,不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带教老师应具备一定的资历,具有熟练的操作技术,在带教过程中认真讲解相关理论知识。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减少针刺伤的发生。

3.3建立针刺伤登记制度,完善伤后支持系统

3.3.1建立护生健康档案

护生实习期间存在职业风险,给护生建立健康档案,接种乙肝疫苗,定期健康体检。

3.3.2建立登记报告制度

实习护生发生针刺伤后应及时向带教老师或医院有关部门上报,并作详细的记录备案,从而有利于主管部门的跟踪调查和提供进一步的解决方案。

3.3.3切实做好伤口保护,提供有效支持系统

实习护生发生针刺伤时,应先将血液挤出,用清水冲洗后,再用碘酒消毒,重要的是应做好相关的血液检查和应用有效的药物预防。带教老师应正确指导她们采取疾病预防措施,指导她们进行血液检查及注射相关疫苗等。实习护生没有经济来源,护生学校或实习医院可考虑解决发生针刺伤的护生部分费用减轻其负担,避免因费用问题而忽略对健康的保护。

3.3.4关心护生,人性化带教

护生在实习过程中渴望得到关心和重视。在发生针刺伤后,护生往往不知所措,渴望得到有力的支持,带教老师应多关心学生,多讲解有关安全防护的知识及处理流程。有特殊病情的患者,如乙肝,艾滋,梅毒等,应提醒护生重视,提高其防护意识。一旦发生职业暴露,应积极处理伤口,关心其心理变化,让护生感到温暖,使带教更人性化。

参考文献

[1]李长英,邓云模,林代琼.护生针刺伤的调查分析[J]西部医学,2010,22(2):375-376.

[2]陈琼芳,王慧珍,廖玉联.护理人员的职业及健康问题与职业健康促进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5,24(4):151-153.

[3]王海燕,胡艳,赵君健.实习护生针刺伤及伤后心理反应调查分析[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6,5(3):237-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