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内镜与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要点及疗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8-18
/ 2

脑出血内镜与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要点及疗效分析

杨麟1周国林1张恒柱2(通讯作者)

(1江苏省仪征市人民医院江苏扬州211400)

(2扬州市苏北人民医院江苏扬州225001)

【摘要】目的:探讨脑出血内镜与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要点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接受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和对照组(接受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对比(1)研究组和对照组血肿量、术前GCS评分。(2)两组骨窗大小、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3)两组术后第1天血肿清除率。(4)术后6月两组GOS分级。结果:(1)研究组和对照组血肿量、术前GCS评分分别为(62.6±18.5ml、7.1±1.5分)、(62.8±19.1ml、7.2±1.6分),比较无差异(P>0.05)。(2)两组骨窗大小、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比较有差异(P<0.05)。(3)两组术后第1天血肿清除率及比较有差异(P<0.05)。(4)术后6月两组GOS分级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患者对血肿清除率高,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患者恢复好。

【关键词】脑出血;内镜;显微镜;血肿

【中图分类号】R651.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3-0228-02

我国人口逐步进行老龄化加上庞大的人口数量,使得脑出血的发病率位于世界首位,而且脑出血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循证医学证实脑出血早期积极治疗可明显改善疾病的预后[1]。随着显微神经外科的迅速发展,影像学技术的改进,众多文献报道手术效果明显优于保守治疗。早期、微创、快速是脑出血手术治疗的方向。因此本文拟收集2014年2月-2015年12月我院脑出血患者,分析内镜与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的疗效差别。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收集2014年2月-2015年12月我院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接受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和对照组(接受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研究组平均年龄、性别、手术距发病时间分别为(58.4±16.3岁、男性33例,女性17例),对照组平均年龄、性别、手术距发病时间分别为(59.1±15.7岁、男性35例、女性15例),两组性别,年龄、手术距发病时间无差异。

1.2入选标准

(1)CT证实为脑出血。(2)血肿量≥30ml。(3)发病时间≤24小时;

1.3排除标准

(1)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造成出血者。(2)脑干出血者。(3)拒绝手术者。

1.4治疗方法

1.4.1研究组仪器为STORZImage1HDII0°神经内镜。(1)根据行头颅CT结果确定皮肤切口、皮层造瘘口及扩张器进入血肿方向。(2)切开组织,分离骨膜,牵开器撑开。钻孔,扩大骨窗。剪开硬脑膜。(3)脑穿针穿刺血肿,将软组织扩张器顺穿刺通道插入血肿深部,拔出内管,建立通道,导入内镜。(4)显微吸引器吸除深部血肿,逐步吸除浅部血肿,较韧的血肿块钳碎后吸除,活动性出血采取双极电凝止血,反复冲洗,逐层严密缝合。

1.4.2对照组(1)CT明确血肿体表投影,取额颞马蹄形切口,牵开皮瓣,铣刀铣开骨窗,放射状剪开硬脑膜,显露手术区域。(2)穿刺探查血肿,选择皮层造瘘或分离侧裂进入血肿腔,蛇形牵开器牵开,显微镜下清除血肿。(4)根据脑压选择是否行去除骨瓣减压术。

1.5观察指标

对比(1)研究组和对照组血肿量、术前GCS评分。(2)两组骨窗大小、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3)两组术后第1天血肿清除率。(4)术后6月两组GOS分级。

1.6统计学

采用SPSS17.0软件,P<0.05为差异有意义。

2.结果

2.1研究组和对照组血肿量、术前GCS评分

研究组和对照组血肿量、术前GCS评分分别为(62.6±18.5ml、7.1±1.5分)、(62.8±19.1ml、7.2±1.6分),比较无差异(P>0.05)。

2.2两组骨窗大小、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

两组骨窗大小、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比较有差异(P<0.05),见表1。

3.讨论

脑出血是脑血管破裂造成脑实质内和/或脑室内出血,病死率及致残率高,预后极差。脑出血患者中大部分(60%~70%)因高血压所致。脑出血的治疗原则为意识清醒的轻度脑出血可以采取药物保守治疗;发生颅内占位、颅内压急剧升高者,则应该采取积极外科手术,挽救患者生命。但目前脑出血的手术治疗方案仍无统一的“金标准”,有关手术时机、适应症、方式存在许多争议[2]。

本次研究中我们收集我院脑出血患者,分别给予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与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通过建立通路,可分传统大骨瓣开颅及小骨窗开颅清除血肿,前者血肿清除、止血彻底,但创伤大、出血多;后者出血较少,但视野小,深部血肿清除受限。神经内镜术野佳、省时、微创,对神经和血管损伤小。同样本次研究发现两组骨窗大小、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术后第1天血肿清除率比较有差异(P<0.05)。同样有学者指出内镜有以下优势:(1)无需做较大骨瓣,手术器械对脑组织牵拉损伤小[3]。(2)开关颅简捷,能迅速建立微创手术通道。(3)内镜可以进入血肿深处,可广角成像,利于彻底清除血肿[4]。(4)无需牵拉脑组织,减少血肿继发的病理损伤。(5)术后患者恢复快,可早期过渡至高压氧、针灸等康复治疗[5,6]。

因此,本文认为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患者对血肿清除率高,术后患者恢复好,手术创伤小。

【参考文献】

[1]刘锦平,吴红飞,周建国.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原因及防治[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3,18(10):619-621.

[2]候菊生,廉志刚,韩庆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并发症157例临床分析[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9,06:349-353.

[3]谭桂琼.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并发症的临床分析及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09,09:1322-1324.

[4]赵展,张威,卓礼霞.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并发症临床分析[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4,02:96-100.

[5]DavisSM,BroderickJ,HennericiM.Hematomagrowthisadeterminantofmortalityandpooroutcomeafterintracerebralhemorrhage[J].Neurology,2013,66(08):1175-1181.

[6]BrouwersHB,GolddsteinJN.Therapeuticstrategiesinacuteintracerebralhemorrhage[J].NeuroTherapeuties,2012,9(8):8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