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1-21
/ 1

学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

罗忠

黑龙江省八五三农场清河中学罗忠

跨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由于各种科技的进步以及网络的高度发展,加之家庭监护人的监管不力,我们农场学困生的数量越来越多,给学校的教育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所谓“学困生”,顾名思义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简称,是指那些学习没兴趣,基础比较差,失去学习信心,在行为习惯和学习方法有明显缺陷的学生。与一般学生相比,学困生都有一些突出的缺点。例如:认知能力往往比较低,情感易波动,习惯不良,学习成绩较差,逞能好强,哥们义气严重等等,他们极易受诱惑,常做出一些傻事。同时,他们有着比较复杂的心态,很强的自尊心,由于很少得到别人的尊重,又时常表现出胆怯和自卑。孤僻冷漠、自由散漫、冲动暴力、意志薄弱、逆反心理严重是部分学生的性格表现。

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才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中学生由于社会阅历浅,心理还比较稚嫩,因而在生活、学习和人际交往中往往容易发生各种心理问题。总之,学困生的出现都是由于不同的内外因结合而造成的,而这个内因就是心理。所以,要想转换学困生,就要从心理入手。因此,教师要全面把握学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来引导和帮助他们学会处理各种心理问题,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增强学困生的自我保健意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做好学困生的工作难度很大,而且他们常常屡教不改。在此我想结合我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我对学困生转换的初浅之所见。

首先,教师要与学困生要建立一种尊重、真诚、理解的关系。教师要关注和接纳学困生,专心聆听他们发表意见,通过各种交流方式走入他们的内心世界,要设身处地的感受他们面临的心理困惑,引导他们正确对待学习与生活中出现的烦恼,学会消除烦恼的各种方法。教师要对学困生加强学习目的性的教育,培养他们为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而主动学习的决心与态度。帮助他们制定切合实际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以增强学习自信心。此外,教师要为人师表,高尚的品行是培养学困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保证。为此教师要增强个人修养,注意日常生活的表率作用,避免在学生心中形成不良形象。

其次,要加强对学困生的竞争意识、忧患意识和生存意识的教育。事实证明:一个缺乏竞争意识、忧患意识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而我们国家当前的青少年学生由于所处的社会环境物质条件较为优越,基本上没有遇到过任何生活困难,所以他们的生存忧患意识相对淡薄。这要求教师、家长乃至全社会必须认清形势,相互协作,对学困生加强个人生存教育,提高他们的竞争意识,培养学困生坚强的意志品质,这是一个人立身处世必不可少的优良的心理品质。

第三,要加学困生的强挫折教育,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品质。挫折是人生中常常遇到的,若不具备良好的耐挫折心理品质,走向社会难免不出问题。当代的孩子,大多是“小皇帝”、“小公主”,从小生长在一个宽容到极致的环境里。他们受到家人的过分溺爱,从没有受到过任何的委屈。可想而知,这样的孩子情感会是多么的脆弱。因此,促进学困生自我意识的觉醒与发展,增强抗挫折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一环,也是家长们必修的一课。我们一方面帮助学生形成豁达开朗的而不是心胸狭隘的生活态度,一方面分析学困生心理受挫的原因,引导他们正视挫折,使他们的行为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第四,要加强学困生的心理咨询活动,建立学困生心理档案,帮助学困生克服在学习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心理障碍,使他们走出阴影,处理好人际关系,顺利完成社会角色转换。老师要有意识地与受困于心理问题的同学建立起关心、尊重、了解和指导的关系,并依据问题的需要使用恰当的心理治疗方法,减轻或消除学困生不适应的心理现象及行为,培养适应习惯,促进心理的健全发展。了解学生,可以采取写心理日记的方法。班主任给学困生布置心理作业,要求每位学困生写心理日记,陈述自己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体验,心理感受,尤其是自己的心理困扰。通过心理日记,开启了学困生的心灵窗户,学困生可以向老师吐露他们所有的内心世界,教师可以有效的了解到学困生的内心世界,特别是许多我们日常生活中难以观察到的心理世界。这样,对于学困生存在的消极、不良的心理问题,可以及时有效地加以矫正,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予以答复、解决,比如书信,电话以及网络等等,但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要注意保护他们的隐私,否则不但无效,甚至会增加学困生心理压力。

另外,我认为学困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心理健康教育要始终与德育教育相结合,要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寓道德教育,在道德教育中促进心理健康教育。针对学困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我们教师要有足够的心理知识储备和耐心的心理准备,才能及时、有效地开展教育和指导,以最符合青少年心理需求的各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困生对症治疗,这样才能取得一个良好的转化效果,才能最终把学困生培养成人格完善、适应社会、积极进取的一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