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学前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浅谈幼儿学前教育

李海英

河北省临西县尖冢校区李海英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不断的改革,幼儿教育也逐步被提上了日程,幼儿教育也将迎来它的春天。我对当前幼儿教育的教育观有了新的认识,同时也看到了我们自身的不足及改进方向。

【关键词】幼儿学前教育教育观

1学前教育小学化超前化的起因

随着儿童观和教育观的改进,学前教育的小学化超前化已成为幼儿教育改革中不可不去的刺。可要剔出这颗已入骨的剌却是件不容易的事。特别是对于处在农村的幼儿园,因留守老人及儿童过多,而他们对于新知识、新方法的接受力较弱,面对着那些先进的理念和经验却难以运用。如,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幼儿教育应该是游戏为主的教育活动,可家长们每天放学都会不厌其烦地问教师:“我的孩子在学校为什么没写字?”“你们什么时候才会教他(她)写字?”“我们送他是来读书的,不是来玩的!”还记得刚接触幼儿教育工作时那个学期,我曾在手工课上教幼儿折一件什物,为提高幼儿的积极性,就请幼儿折好后拿回家给家长看,并告诉他们说父母一定会因为这件什物是你折的而感到高兴,也请家长对你动手力及模仿做评价,或是提建议,也便于让我们以后做得更好;第二天早上,我找了个小朋友,请他说说昨天把作品拿给家长看后家长的反映,及自己听到家长评价后的感受,那个孩子跟我说:“老师,我妈妈当时就把它扔在垃圾桶里了,说我在学校不好好的读书写字,却去做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这句话不光否定了孩子劳动成果,就连作为老师的我都很无语。作为家长,特别是那些留守的爷爷奶奶们,他们不认为与人交往交流是幼儿该学的,不认为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幼儿该养成的,不认为孩子有好奇心及探究欲望是好的,不认为发展幼儿的认识能力是不可缺的,不认为孩子健康的生活态度和心理健康起关键性作用,更不知道培养孩子主动学,快乐学的优势。他们只关注孩子今天在学校里写了什么字,做了些如1+2=3的数学题,只知道他家的小孩因参加某活动污了一身衣,只知道他的小孩跟人有点摩擦我必须出头,只知道他又因调皮把什么弄坏了等等。当下,随着外出人口的增多,农村人口不断的流失,为了仅有的生源,作为农村的幼儿教师不得不做出以家长的观念为主的观念转变。这就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幼儿教育的小学化,超前化。

2学前教育小学化超前化的弊端

作为教师的我们都知道。因为孩子出生家庭因素及幼儿成长社会环境不统一,导致了我们孩子入园前期幼儿的身心发展不统一,这就使我们必须要允许孩子的个体差异。同时孩子也是独立的个体,有他们自己的独特喜好,我们更不能用同一把尺子去衡量他们,要因人施教,引导他们全面发展的同时并富有个性地发展。作为教师的我们更知道学前教育小学化,超前化,对孩子的身心发展的影响,及幼儿升入小学一年级后因为自我满足心态将不利孩子学习习惯的养成以及将来的成长。你想,如果孩子在学前教育阶段就硬性的学了小学时的知识,到升小一年级后,他将会因为老师所说所讲的知识他都知道而不以为然,就会出现教师与学生各做各事的这种状况,使他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可是在学前期所储备的知识毕竟有限,等他的这些储备知识一用完,而他却并未获得良的学习习惯,那这个孩子将来如何去面对那更深一层的知识?没有好的学习习惯,没有了学习兴趣,他在别人学习的时间会干些什么?我们都知识催熟的水果外表鲜艳,可时间一久就会腐烂。而催熟的孩子有多少后劲?首先,违背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的训练,孩子被迫付出的努力太大,使孩子牺牲了个性多方面发展的机会;再说,急于求成的浮躁心态和所运用的强制性方法会使孩子的兴趣被压抑,产生紧张焦虑的心情,久而久之将不利于孩子的个性健康。所以,请我们的家长朋友们给孩子一定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能自由地并富有个性地发展,别让孩子在学前教育时期就背上那沉重的识文写字的担子。而这样一种以断送孩子以后为代价的提前发展是不值得的。

3正确认识儿童观,教育观

幼儿是成人之“父”,我们的学前教育承担着把个体的“自然人”培养为“社会人”的责任。早在十七世纪英国,一位叫洛克哲学家在就在《教育漫话》中说把儿童看作是生来就纯洁无暇的“空白板”。“人心中没有天赋的原则”,人心如同白板,理性与知识都是从经验而来。这就说明了孩子将来怎么样是由我们的社会环境及成人的教育方式所决定的,是授他以鱼?还是授他以渔?再结合《纲要》后更让我们知道,孩子在学前期时,作为成人的我们对待幼儿教育时,要多开展寓教于乐的幼儿教育活动,多创设有利于幼儿主动学习和发展的环境;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倾听、激发幼儿学习的动机。并对他们在活动中的需要及时适当地做出反应;找机会参与到儿童活动之中,形成合作探究式的互动;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对儿童的每一次发展和进步都做出积极的反映,看到他们的闪光点,不吝啬表扬,努力使每个幼儿获得满足与成功,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并对儿童的学习活动提出合理的要求和适当的干预,让他们在活动中了解社会规则,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重视活动的过程,让幼儿能够活动中获取社会经验,而不是活动的结果。更要善于发现教育机会,做积极的正面引导。只要我们的教育“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就是好的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