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型的数学课堂需要数学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浅谈新型的数学课堂需要数学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杜珊姗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三十九中学杜珊姗

在新课改素质教育的今天,人们将目光投向了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主体—教师,期待着学者型、专家型、创造型、专业化教师队伍的崛起。数学教育所涉及到的知识和学科很多,要成为合格的小学数学教师就必需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职业素质和数学素养,经过组织化和程序化的专门培养和训练,才能获得相应的能力。教师专业化不仅是教师教育的过程,而且是教师教育的目标和发展趋势,体现了对教师专业水平和社会地位的一种肯定和认可。促进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数学教师的专业素质,已成为数学教育现代化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那么,做一名合格的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具备条件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粗浅的认识,有不当之处还请各位领导老师多提宝贵建议!

一、专业知识方面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小学数学知识结构,还要对于初中,乃至高中数学知识加以掌握。应当从学生的发展出发,用“教小学想中学”这种具有前瞻性的眼光和意识,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迁移规律,在教学中尽可能地创造条件,作一些有利于知识衔接上的铺垫和渗透,使中小学能顺利有效地“对接”。

比如,对于平面图形来说,小学和初中在认识基本图形上,都是那几个图形,都要认识线、角、三角形、四边形、圆等等,只是知识点有所不同。

我们在小学阶段对于线的学习,只要学生能够区分一下直线、射线、线段就可以了,同时了解一下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条相交直线确定一点这两个事实;在中学,这两个事实要作为证明的非常重要的一个出发点。

对于角的学习,小学阶段要认识一些角,知道角是怎么一回事,然后要认识一些角的分类,比如锐角、钝角、直角、周角、平角等等;在中学,除了要进一步认识角以外还要深入学习如角平分线、角平分线的性质等等。

那么对于线和角你会发现,在小学和初中的变化并不是太大的,但是初中数学教学必须在小学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要强调一种符号性的表达,比如说对于直线可以用AB来表示,也可以用l来表示等等,对于角除了用∠1表示,中学可以用∠α或者是∠AOB这样的三个字母来表示,就是要进一步把它用几何语言把它表达出来。

做好这一点就对小学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从教材的整体入手通读教材,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弄清每部分教材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用联系、发展的观点,分析处理教材。还要不断加强学习以提升自身的数学文化素养(哲学、数学、逻辑、心理和美学),提高数学教学的艺术和能力。

二、在专业能力方面

能力对于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和重要性毋庸置疑,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对数学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数学教师形成新的能力结构以适应新时势。

如在教学植树问题时,学生对“种植几棵树有几个间隔”理解有困难,我让学生伸出双手观察手指与间隔的关系,使学生体会到:手指指数=手指间隔数+1,然后运用到植树问题中。学生通过观察和摆弄手指,先提炼出数学模型:两端都植树,树的棵数=树的间隔数+1,接着推广到植树问题的另两种情况:一端植树,树的棵数:树的间隔数。两端都不栽,树的棵数=树的间隔数-l。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一直没有离开手,最后将这一数学模型应用于生活实际——锯木头、数楼梯、钟打点等有间隔的实例。

教学中,学生通过不断摆弄手指,借助手指与间隔来理解植树问题,这样降低了学生认知的起点,使学生非常牢固地掌握了规律。通过这种直观教学,学生只要搞清楚手指与间隔之间的联系,每次应用有困难时,都可以借助手进行联想,手无疑对学生有效强化、存储这一规律起到积极的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巧妙地运用一些幽默的语言可以调节课堂气氛,提高思维的质量。

三、数学素养方面

数学素养,是指在个人先天素质的基础上,受后天教育与环境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学习、认识和实践活动等所获得的数学知识、数学能力和数学思想观念等的一种综合修养,也被称为数学品质。

1、数学科学素养

数学教师的数学科学素养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数学科学素养。这里,我看到这样一个案例。

案例:“工程问题”课的结尾

师:谁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工作总量可以不设为“1”,而设为2、3、4等其他的数吗?

(听了学生的问题,老师愣了一下,显然对于这个问题自己一时也弄不懂,于是“巧妙”地把球踢给了学生)

师:这个问题提得好!是啊,工作总量是否能设为其他数呢?谁能替他解决这个问题?

生:工作总量不能设为其他数。因为“工程问题”是一种分数应用题,而分数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所以工作总量只能设为“1”。

师:回答得好!你能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解决问题,真棒。你们看,课本上都把工作总量设为“1”的,课本上的设法不会错的。

其实这位老师的说法是有问题的。工作总量不仅可以设为单位“1”,也可以设为其他数,教材中将工作总量设为单位“1”,目的是使学生在解题时简明、易懂,便于理解和掌握。有时把这个工作总量设为其他特殊的数往往比设单位“1”解题时更为简便。

另外,数学语言是数学科学素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中需要越来越多的数学语言,各种统计图表,如股市行情、降雨概率、空气质量指数、利息与利率、彩票中奖率等,以准确、简明、抽象的数学语言正大踏步地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使用的语言一定要准确、科学。要使教学语言准确无误,必须概念清楚。例如:“负号乘以正号得负号”;把“非负数”说成“正数”;“不是正数,则必定是负数”;“绝对值一定大于零”;“x2一定为正数”;“a的零次幂为1”等说法都是不正确的。

2、运用数学的素养

运用数学的素养是数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需要注意“实际性”,不然就会成为“伪应用”。比如一位老师在教学“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时设计这样一题:李叔叔用盐水浸种,盐和水的比为1:2。如果调配这种盐水90千克,你能帮助李叔叔算一算需要盐和水各多少千克吗?

此题从生活实际看,至少有两方面问题:其一,在下100克水只能溶解36克盐,即盐和水的比约为36:100,而不可能为1:2;其二,用盐水浸种,只能用浓度较低的盐水,通常使用的盐和水的比为3:100的淡盐水,否则会“烧坏”种子。

可见,教师本身运用数学的素养至关重要,否则只能设计出只有在数学课堂上才有的“实际问题”,甚至还可能影响学生本来正确的生活直觉。

数学教师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数学素养是数学教师专业素质三个递进的层面。但又不只是专业知识到专业能力,再到数学素养的单向、单维的递进,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一个统一体。数学教师专业化的过程实质上也就是这三个方面共同提升、相互融合的过程。

一个教师创新艺术的时代正在到来,能否适应新课程的要求,跟上课程改革的步伐,这是现代教师所面临的挑战。荀子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行之”。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保持开放的心态,把学校视为自己学习的场所,在实践中学习,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反思、改革,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以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需要、适应社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