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酶检测在早期肾损害诊断中的应用康双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1-11
/ 2

尿酶检测在早期肾损害诊断中的应用康双

康双

康双

哈尔滨市呼兰区中医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500

【摘要】肾脏是人体的重要排泄器官,肾脏受损所致功能减退将导致机体各个系统功能障碍及器官损害。正常尿液内酶的含量极低。早期肾损害时,肾小球基底膜的结构和静电屏障发生改变,加上肾小球滤过的蛋白质被肾小管上皮细胞吞饮后产生的“促溶酶体酶释放作用”,使尿酶含量明显升高。传统的肾病实验室检测多以血尿素、肌酐以及肌酐清除率等作为主要指标,然而这些项目难以发现早期肾脏损伤,无法满足临床早期诊断的需要。肾组织学检查虽然比较灵敏,但必须做出损伤性的肾活检,难以普遍推广。相对于尿液留取的无损伤性而言,尿酶谱的检测更能简便、灵敏的反映出肾脏损害的部位及程度,常作为检测药物毒性、肾移植排异反应及各种肾小管早期损伤诊断的指标。

【关键词】尿酶;早期肾损害

【中图分类号】R7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1-231-01

1早期肾损害时尿中酶类的改变

1.1反应肾小管功能损伤的酶。

1.1.1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当肾小管细胞遭受损伤时,从细胞表面脱落而进入尿中。γ-GT对肾脏局部炎症反应极为敏感,特别是当肾脏病变累及肾小管间质时,尿γ-GT排出明显增加。但当肾局部组织无明显炎症反应时,尿中γ-GT多不增高。

1.1.2丙氨酸氨基肽酶(AAP):尿中AAP活力是肾小管损伤的灵敏指标,与NAG具有相似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多数急、慢性肾病患者尿中AAP活力升高,缓解期恢复正常。因此AAP可作为早期的肾损害指标,同时也可作为肾毒性监测指标,对氨基糖苷类、化疗药物顺铂导致的肾毒性尤为敏感。

1.1.3尿海藻糖酶(T):尿T是一种胞外糖蛋白酶,能水解海藻精为两分子的葡萄糖,且具有严格的底物特异性。T位于近端肾小管刷状缘和小肠黏膜。正常人尿中T海藻糖酶只来源于损伤的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当肾小管上皮细胞受损,T吸收受到障碍时,大量的T从尿中排出使尿中T含量明显增高。尿T浓度急剧上升,显示肾小管有高度损伤。尿T可作为较理想的反映近端肾小管损伤的标志物。

2反应溶酶体的酶

2.1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广泛存在于肾小管上皮细胞溶酶体中,其中以近端小管含量最高,是一种高分子糖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30,000。溶酶体是各种致病因数(如生物毒素、化学毒素、免疫因子及自由基等)容易侵犯的靶位,当其受到侵害时可迅速诱导溶酶体释放,导致尿液中NAG大量增加。此外肾小管缺血、缺氧,溶酶体膜通透性增加,NAG排量增多。肾小球滤过的蛋白被近曲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其亦具有促进溶酶体释放的作用。尿NAG可与肌酐清除率从不同角度反应肾小球的病变程度,肾脏损害越严重,尿NAG升高越多。所以,尿NAG可作为肾小管损伤的一个标志物,并与病变程度相关,测定尿NAG常能发现早期肾毒性损害。

2.2溶菌酶(Lys):广泛存在于泪液、唾液、血液和肝、肾、脾组织中。Lys分子品质低,易于从肾小球基底膜滤过,随即被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因此,正常人尿中溶菌酶浓度极低(<3g/ml),甚至不能检出。当肾小管损伤、肾小球疾病或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所致的近端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碍时,尿中Lys浓度可升高。

3反应代谢的酶

3.1碱性磷酸酶(ALP):广泛存在于身体的各种组织中,是膜结合酶,肠上皮、肾小管、成骨细胞、肝脏、胎盘及血细胞中尤为丰富,主要用于肝脏疾病和骨骼疾病的诊断。但特异性低,许多肾脏实质性疾病也可以引起血清ALP和尿ALP升高。正常人尿ALP主要来源于肾小管上皮细胞,当肾小管滤过功能障碍和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时,尿ALP即可增高,主要可作为药物性或毒性肾损害时的早期诊断指标。但ALP是非特异的,只能作为近端肾小管损害的补充标志物。

3.2乳酸脱氢酶(LDH):相对分子量为120000,广泛存在于各种器官、组织细胞及体液中。在肾脏中LDH主要存在于肾小管上皮细胞。当急性肾组织病变时,肾小管上皮细胞受损,细胞内大量的酶释放到肾小管腔中,使尿中LDH酶的活性增高。70%肾疾病患者尿LDH均可升高。故缺乏特异性,主要用于随访肾实质病变的进展。

3.3亮氨酸氨基肽酶(LAP):在人体各组织中广泛存在,分子量约为80,000。由于分子量大,血液中的LAP不能通过肾小球滤过,因此尿中LAP主要来源于肾近端小管。在毒性物质或疾病影响到富含LAP的近端小管时,尿LAP活性最高。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高、肾小管上皮细胞损害、药物致中毒性肾损害和肾肿瘤时LAP增高。肿瘤治疗后,尿LAP增高提示肿瘤复发。

4临床应用

尿酶作为肾损伤的早期诊断与监测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同时,尿酶检测具有取材容易、无损伤等优点,亦可以提高其在临床和科研中的诊断价值。长期以来,临床上常以血清尿素氮和肌酐作为肾损害的检测指标,但血清尿素氮和肌酐主要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而大多数疾病或药物尤其是抗肿瘤药物对肾小管的损伤更为明显,当影响肾小球滤过功能时,说明肾功能损害已较为严重。故通过检测尿酶的变化,可以更早的发现肾脏的早期损害,灵敏的反映出肾脏损害的部位和程度,并可作为判断疗效和检测预后的指标。虽然大多数尿酶敏感性均较强,但敏感程度上仍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发现的数十种尿酶中,NAG作为早期肾损伤的敏感指标,已得到广泛肯定。尿中NAG升高往往提示肾小管受损,尿中γ-GT活性升高则提示肾实质损伤。尿中ALP做为肾损伤的指标特异性有限,但同其它酶类联合测定也可反应肾损伤程度。尿酶的检测特别适用于肾小管损害的早期诊断,而且通过跟踪检测,可以作为监测毒性损害是否终止、治疗是否有效的指标。

肾脏的潜在性损伤,过去用常规检查是难以发现的,尿酶的测定使这个难题得以解决。它具有简单快速、采样方便、无创伤性等优点,对于肾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改善预后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监测尿中酶类变化情况,可以对肾组织损伤部位及损伤程度进行分析,对于了解疗效及病情发展、判断预后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高鹏翔肾小球疾病尿酶的检测及临床意义.新医学导刊.2008;7(4):152

[2]唐晓,尿微量蛋白和尿酶监测对诊断肾损伤的临床意义.湖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