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1-21
/ 1

微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体会

孙伟煌

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实验中学519100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效课堂、电子书包、翻转课堂等新的教学模式接踵而来。为了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借鉴“可汗学院”与翻转课堂的成功经验,微课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使教学方式产生革命性的变化,MOOC、微课、翻转课堂已成为教育领域中人们关注的焦点。同时随着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微课也以一种崭新的教学资源形式进入了广大学习者和教育工作者的视野。

一、微课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

微课,又称“微课程”,是利用短小的视频为主要载体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它基于教学设计思想,围绕某个知识点展开,重点是对单个知识点进行针对性讲解,内容精练,短小精悍。从国外的一些研究文献来看,微课主要包含两种类型:一种是微课程,另外一种是微课件。

微课中的“微”更多强调的是教学主题或教学内容的微型化,而并不是指授课时间和授课视频的长或短,更要强调对学习内容的即时反馈和学习过程的交互性。微课的出现也是教育资源的必然产物,大量丰富的资源信息给教育工作者和学习者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来研究和制作各种简易和精短的数字化教学视频微资源,例如教学录屏、微型教学视频等。

微课具有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针对性强、信息容量大等优点,其突破了传统教育模式的时间、空间的限制,克服了传统教学媒体承载信息种类少、容量小的缺点,突破了学习工具、场地等的限制,可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和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在具体的原则和顺序下,教师就相关知识点制作系列微课或专题,每一堂微课相互关联、形成体系,最终促进知识的连通和融合创新。

二、利用微课引导学生预习,效果佳

引导学生进行预习工作的方式有很多,教师可以事先录制为同学预习而用的微课,一开始就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给出自主学习的提纲,将学生迅速引进学习的角色中。课堂教学的时间通常会大幅缩短,教学的节奏会更为紧凑,教学的重点也会十分突出。

要想让学生充分融入到微课教学中,教师将需要学生预习的内容进行点拨、加以指导制作成微课,上传到网络平台。学生借助微课完成预习或自学,省出更多的课堂时间来进行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练习提高等。

长期坚持,不但可以使学生掌握预习的方法,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如在讲授“声现象”的相关知识前,教师利用微课将生活中的可听声、次声波、超声波等分别以影像形式展示在网络平台上,学生看到这些生活实例后就会自主思考,预习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点,进而逐步摸索出科学、有效的预习方法。

三、在课堂上渗透微课理念,功效强

微课不仅可以应用于教学导入中,在实验展开的过程中微课教学的各种优越性也能够得以充分发挥。在不少实验教学的环节中,教师都可以用微课教学来灵活地进行替代,可以充分弥补实验课题上的一些不足之处。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有效使用微课,可缓解课时少、任务多的矛盾。教师将实验过程制成微课,将关键点、关键步骤放大,学生会更了解实验过程和目的。如在“伏安法测电阻”实验教学中,笔者首先让学生明确实验原理,再运用微课讲授实验仪器和连接方法。利用提前准备的微课视频演示实验过程,学生借此来进行自主实验。在巡视中,教师对学生的问题及时解惑,引导学生集中分析讨论实验中的问题,效果很好。

在面对重难点知识的讲授时,微课教学的功效也能够很好地得到发挥,能够为重点知识的突破助以一臂之力。对于那些不太容易理解的教学内容,如果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收获的效果并不理想,教师不妨积极进行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师可以将微课融入到知识的探究中,透过微课的引入来化解学生对于知识理解上存在的障碍,并且促进教学难点内容的突破。

四、微课对学生课后学习的作用大

初中物理学习中,大量练习对学生巩固知识、应付考试非常关键,但教学课时有限,习题课安排紧凑,且以老师讲解和在黑板演示为主,如果当时不能理解,即使学生做了笔记,也只能看到结果,难以感受老师的思维变化过程和解题思路。另外,有些学生性格内向胆小,不敢向老师提问。可以针对典型例题、易错题和考点制作解题型微课,重点在分析解题思路和展示推理演算过程。制作解题型微课的前期,教师可能比较辛苦,但是资源可以重复利用,有利于学生独立复习。

在课后复习时应用微课,引导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对当天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对课堂当中的重点知识进行升华,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并且可以设计课后习题,让学生对当天学习的知识点进行自我检验。微课作为一种新生代的教学方式,它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尤其是在实验教学中优势更为突出。微课辅助与传统教学相辅相成,它对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教师业务能力的拓展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如此不仅促进了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让学生有效利用碎片化时间,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