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检查与临床意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7-17
/ 2

血常规检查与临床意义

范喜萍

黑龙江省鹤山农场医院161443

【摘要】目的:以筛查病患为例,探讨血常规检查的临床意义,并根据结果展开分析与讨论。方法:对100例在我院进行体检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血常规检查为血液健康及不健康的患者,分为健康组与不健康组,对于两组患者的具体身体状况进行统计,总结血常规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及其临床意义。结果:结果显示,不健康组的血常规检查出疾病的检出率为99.1%,健康组的血常规检查出疾病的检出率为2%。可见,人类身体出现的疾病大多可以通过血液检查检查出来,因此血常规检查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血常规检查;临床意义探讨;注意事项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检查技术被发明出来,用于对人类或动物身体疾病的检出,血常规检查就是疾病检查中最为常规和普遍的一项检查,,此次研究则是为了探讨血常规检查的临床意义,对在我院体检的患者的体检资料进行统计与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背景资料

血常规检验就是对血液中的有形成分,即红细胞、白细胞以及血小板等系统的量以及质进行测定与分析。上述3个系统与血浆组成了血液,血液不停地流动于人体的循环系统之中。血常规检查中最重要的项目是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白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计数总共四项【1】。许多全身性疾病如贫血、血液系统疾病、骨髓的造血功能等均可通过血常规监测得到早期的诊断。在科学高度发展的今日,血常规检测已由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血液检测仪完成,在样本采集、检测项目、检测时间、检测结果准确性已明显优越于手工操作。仅需采用0.1mL血样,可检测20多项结果,时间只用0.5-1.0min。其报告结果准确及时,为临床诊断提供了相应的科学依据

1.2临床资料

此次研究对象为在我院进行体检的100例体检者的体检资料,100例体检者中,有男56例,女44例,年龄2—82岁,平均年龄57岁。经确认,所以体检者均符合相关检验的诊断标准,诊断结果无误差,不会对研究结果造成干扰,符合该研究的基本条件。分组后两组体检者的体重、年龄、性别、病程、病史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可进行良好的比较,所有的研究均是在体检者知情及志愿的情况下进行,并由他们签订了相关的知情同意书。

1.3研究方法

对100例在我院进行体检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血常规检查为血液健康及不健康的患者,分为健康组与不健康组,对于两组患者的具体身体状况进行统计,总结血常规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及其临床意义。所有实验数据在实验结束后均准确地录入到SPSS19.0软件中进行数据处理,以95%作为可信区间。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对比方法为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例数(%)表示,对比方法使用χ2检验。

2.结果

统计结果显示,不健康组的血常规检查出疾病的检出率为99%,健康组的血常规检查出疾病的检出率2%。可见,人类身体出现的疾病大多可以通过血液检查检查出来,因此血常规检查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3.讨论

3.1血常规检查于白细胞与红细胞

首先讨论血常规检查对于白细胞与红细胞的临床意义:白细胞(WBC)可分为中性分叶核粒细胞、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以及单核细胞等。白细胞是具有抵抗外侵细菌的能力,为身体组织和细胞间起到防御作用。人体某部位发生细菌性炎性反应或某组织发生坏死时,白细胞计数会增加。但孕妇和激烈运动后,白细胞数也会增加。白细胞减少时,可能是病毒性感染、恶性肿瘤、再生障碍性贫血或自体免疫性疾病等导致。正常情况下白细胞的总数处于一定范围内,通常正常新生儿白细胞总数为9×109/L-30/L-30×109/L,平均白细胞总数为20×109/L。幼儿(6个月-6岁)白细胞总数为6×109/L-15××109/L,平均白细胞总数为10×109/L。7岁-12岁的白细胞总数为4.5×109/L-13.5××109/L,平均白细胞总数为8×109/L;红细胞(RBC)的主要功能为人体组织运送氧,并完成样氧和二氧化碳的交换。红细胞过高,可能是红细胞增多症或是地中海贫血。一般红细胞计数男性低于350万个、女性低于300万个可视为贫血。对于红细胞计数主要有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如血常规检查结果显示红细胞、红细胞比容、血红蛋白上升,则可能与休克、红细胞增多症、先天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严重脱水、严重烧伤等有关。

3.2血常规检查于血小板

血小板(PLT)也具有防御功能,参考值范围为(100-300)×109/L【2】。PLT明显下降,常提示导致血小板减少的血液系统疾病,如ITP、再障和白血病等。如PLT低于正常值范围,需要警惕血液病的可能,并进行必要的检查,以明确是否存在ITP、再障和白血病等疾病。根据上述疾病的诊断标准,均需要进行骨髓检查。小板高于正常值时,则提示存在血小板增多症(原发性)、慢性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血小板增多症(症状性)、骨髓纤维化、恶性肿瘤、缺铁性贫血、炎症、感染、外伤、出血等。

3.3血常规检查注意事项

血常规检查在分析检测结果时有几点常犯错误需要注意:信息量大易致疏漏。血常规报告单上的项目和数据较多,在各种疾病诊断过程中,观察化验结果的重点各异,容易导致某些重要数据的遗漏,而造成误诊、漏诊的情况;仪器正常值预设缺陷导致结果不准确,如成人和儿童在很多指标上范围都不一样;血细胞计数生理波动易被忽视正常人的血细胞计数存在昼夜生理变化现象,尤其是ANC容易受到躯体活动、精神紧张等因素影响会出现短期内明显上升。因此,在发现ANC增高而诊断感染时,需要除外可能导致ANC增高的其他因素[3]。

参考文献:

[1]王红.血常规检测的临床意义分析与研究[J].青岛医药卫生,2013,45(2):140-141.

[2]周冰.血常规检查对筛查贫血及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意义[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03):35-36.

[3]费树强.血常规检查的临床意义分析[J],大家健康,2014,8(16):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