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复方黄柏液、氯雷他定糖浆联合治疗小儿湿疹的可行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7-17
/ 2

评价复方黄柏液、氯雷他定糖浆联合治疗小儿湿疹的可行性

邓尚国

(1德阳市妇幼保健院四川德阳618000)

(2德阳市旌阳区妇幼保健院四川德阳618000)

(3德阳市(旌阳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四川德阳618000)

【摘要】目的:研究复方黄柏液、氯雷他定糖浆联合治疗小儿湿疹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9月收治的湿疹患儿88例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患儿氯雷他定糖浆联合硼酸治疗,观察组患儿复方黄柏液联合氯雷他定糖浆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5.4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27%;两组均没有不良反应出现。结论:复方黄柏液、氯雷他定糖浆联合治疗小儿湿疹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复方黄柏液;氯雷他定糖浆;小儿湿疹

【中图分类号】R758.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9-0026-02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clinicaleffectofLoratadineSyrupfufanghuangbailiquid,combinedtreatmentofinfantileeczema.MethodsChildrenwitheczemainourhospitalfromFebruary2014toSeptember2015were88casesastheresearchobject,pidedintotwogroups,thecontrolgroupwastreatedwithLoratadineSyrupcombinedwithboricacidtreatment,theobservationgroupwithcompoundhuangbaisolutionjointLoratadineSyruptreatment,comparedtwogroupsofclinicalcurativeeffect.ResultsTheclinicaleffectiverateoftheobservationgroupwas95.45%,whichwas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atofthecontrolgroup,andtherewasnoadversereactioninthetwogroupsofpatientsintheobservationgroup(77.27%).ConclusionTheclinicaleffectofLoratadineSyrupfufanghuangbailiquidandthecombinedtreatmentofinfantileeczemaissignificant,worthyofpromotion.

【Keywords】Fufanghuangbailiquid;LoratadineSyrup;Infantileeczema

临床上,小儿湿疹也可以称之为遗传过敏性皮炎、特应性皮炎、异位性皮炎,属于一种常见的儿童皮肤病,皮肤皱褶、四肢、额头与颜面为该疾病的主要发病部位,该疾病还可能会对全身进行累及,主要表现为剧烈瘙痒伴小丘疹样皮损,然后会出现渗出与结痂现象。该疾病通常出现在婴幼儿时期,并且会对儿童与成人期进行迁徙[1]。其次,该疾病主要是因为接触物、吸入物、食入物过敏或者不耐受造成的。但是现阶段,临床上还没有完全明确该疾病的发病机制,认为和生物、免疫、环境、遗传等因素相关,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为该疾病的主要发病原因。该疾病的主要特点为剧烈瘙痒与反复发作,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患儿痛苦,对其生命健康造成了影响,因此及时寻找一种科学有效的方式对其进行治疗是十分必要的[2]。研究显示,复方黄柏液、氯雷他定糖浆联合治疗小儿湿疹的临床效果显著,本研究对此也进行了研究,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88例湿疹患儿来源于2014年2月—2015年9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患儿中,所有患儿家长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随机以1:1分为两组,观察组:44例,其中男24例,女20例,平均年龄(5.21±2.26)岁。对照组:44例,其中男25例,女19例,平均年龄(5.05±2.12)岁。两组基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排除标准:不愿参与研究者;真菌、细菌感染者;存在复方黄柏液、氯雷他定糖浆药物应用禁忌症者;存在严重系统性疾病者。

1.2治疗方法

观察组(氯雷他定糖浆联合复方黄柏液):给予患儿口服氯雷他定糖浆,如果其年龄在3个月~2岁之间,则在每晚睡前服用2.5ml药物;如果患儿年龄在2岁~12岁之间,并且体重大于30kg,则在每晚睡前服用10ml药物;如果患儿年龄在2岁~12岁之间,并且体重小于30kg,则在每晚睡前服用5ml药物。局部用药方法:先对患儿皮损部位采用温开水进行清洗,如果为亚急性湿疹,则采用复方黄柏液原液直接擦于结痂肥厚部位,每天进行三到四次治疗,一个疗程为七天;如果为急性湿疹,则采用复方黄柏液将6~8层纱布浸湿,在皮损部位进行冷敷。

对照组(氯雷他定糖浆联合硼酸治疗):给予患儿口服氯雷他定糖浆,如果其年龄在3个月~2岁之间,则在每晚睡前服用2.5ml药物;如果患儿年龄在2岁~12岁之间,并且体重大于30kg,则在每晚睡前服用10ml药物;如果患儿年龄在2岁~12岁之间,并且体重小于30kg,则在每晚睡前服用5ml药物。局部用药:如果为亚急性湿疹,则采用硼酸氧化锌冰片软膏直接擦于结痂肥厚部位,每天进行三到四次治疗,一个疗程为七天;如果为急性湿疹,则采用2%~3%硼酸溶液在皮损部位进行冷敷。

1.3观察指标

疗效评定:对患儿进行治疗后,其皮疹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瘙痒感没有减轻为无效;对患儿进行治疗后,其瘙痒感减轻,渗出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结痂处脱痂,丘疱疹、丘疹、红斑等消退40%以上为有效;对患儿进行治疗后,其瘙痒感明显减轻,渗出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结痂处脱痂,丘疱疹、丘疹、红斑等消退70%以上为显效;对患儿进行治疗后,其瘙痒感消失,皮损完全消退为治愈。治愈率、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为临床治疗总有效率。

其次,要对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研究。

1.4统计方法

将数据进行录入,然后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库的建立,计数资料进行方差齐性检查之后,进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则采用(x-±s)进行表示。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5.4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27%(P<0.05)。具体见表。

2.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分别对两组患儿进行治疗后,均没有不良反应出现。

3.讨论

湿疹属于一种常见的炎症性皮肤病,在皮肤科中十分常见。研究显示,在湿疹发病过程中,皮损处细菌感染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皮损处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小儿湿疹属于一种常见的儿童皮肤病,该疾病的发病原因十分复杂,变态性反应为该疾病的主要发病机理[3]。慢性、反复性瘙痒为该疾病的主要临床症状,对患儿睡眠造成了严重影响。如果没有对急性湿疹进行妥善处理,则可能转变为亚急性湿疹或者慢性湿疹,加重了患儿病情。该疾病具有较长的病程,并且容易反复性发作,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患儿痛苦。临床上通常会采用糖皮质激素联合抗菌药物的方式进行治疗,但是因为这种治疗方式下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所以不适合在较长一段时期内应用。所以临床上亟需寻找一种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治疗费用少、能够在较长一段时期内进行应用的药物对患儿进行治疗。复方黄柏液属于一种纯中药制剂,蜈蚣、蒲公英、金银花、黄柏、连翘等为该药物的主要组成部分,能够发挥出杀菌止痒、去腐生肌、祛瘀消肿、清热解毒的功效。研究显示,湿疹严重程度在很大程度上与细菌的定植量相关,这也就充分说明了湿疹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皮损部位细菌感染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复方黄柏液中金银花、连翘、黄柏等药物能够发挥出抑菌、抗菌的作用,除此之外,金银花还具有抗病毒的做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将患儿的免疫力提高。因为黄柏液属于一种纯中药提取物制剂,不含有乙醇成分,所以不会对患儿皮肤进行刺激,在临床应用上具有高度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对湿疹患儿采用该药物进行治疗,能够防止在较长一段时期内使用糖皮质激素与抗生素,将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特别是使用该药物对丘脓疱疹性皮损、丘疹、渗出、急性期皮损糜烂等进行治疗的效果更加显著。氯雷他定属于一种新型的抗组织胺药,能够反对组胺H1受体进行竞争性的抑制,将患儿湿疹现象有效缓解,发挥出止痒、抗炎的作用。除此之外,该药物发病速度较快,能够获得显著的治疗效果,不会产生心脏毒性、抗胆碱、中枢抑制作用。除此之外,还该药物服用过程中还配备有刻度量杯,药物口味较为甘甜,小儿更加容易接受。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5.4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27%(P<0.05)。由此可知,采用复方黄柏液、氯雷他定糖浆联合治疗小儿湿疹能够获得显著的治疗效果。其次,患儿均没有不良反应出现。这说明复方黄柏液与氯雷他定糖浆具有高度安全性,是一种可靠、安全的治疗方式。

综上所述,复方黄柏液、氯雷他定糖浆联合治疗小儿湿疹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将患儿的各种症状有效缓解,在临床上存在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金永南,周高良,吕军等.肤痒颗粒为主治疗小儿湿疹60例临床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13,48(9):699.

[2]王龙健,康国贵.氯雷他定糖浆联合无极膏治疗小儿湿疹效果观察[J].中国乡村医药,2015,22(22):49,51.

[3]李秀芳.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湿疹50例临床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5,36(6):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