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属由于护理老年痴呆症患者而引发焦虑的咨询过程及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3

家属由于护理老年痴呆症患者而引发焦虑的咨询过程及思考

胡新

(武汉中尚睿德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湖北武汉430030)

【摘要】求助者徐女士系高级知识分子,为照顾患老年痴呆症的母亲而提前退休。做事反复检查,女儿要帮忙总是断然拒绝,与女儿产生矛盾,感到紧张、担心而入睡困难。通过焦虑自评量表测验,结果显示求助者存在轻度焦虑。通过鉴别诊断和评估其心理问题属于一般心理问题。经咨询师和求助者共同商议,咨询师采用贝克和雷米的认知疗法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针对该案例,同时对照顾老年痴呆症患者的家属容易引起心理问题的普遍现象进一步思考,提出心理干预措施。

【关键词】焦虑;贝克和雷米的认知疗法;咨询过程;案例思考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3-0236-04

本案例属于一般心理问题,系家属由于照料老年痴呆症患者引起焦虑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我作为求助者的咨询师,与求助者共同协商,采用贝克和雷米的认知疗法帮助其解决心理问题。

1.咨询过程的第一阶段

与求助者建立咨询关系与诊断评估的阶段(第1次和第2次)。

(1)填写咨询登记表。

(2)介绍有关咨询事宜。

(3)对求助者进行SAS测量。

焦虑自评量表(SAS):粗分,44,标准分:55。属于轻度焦虑。

(4)与求助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运用尊重、热情、真诚、共情和积极关注的技术。

(5)通过摄入性会谈,收集求助者的相关资料。

求助者主述:将近1个月,常常感到紧张、担心,入睡困难。

求助者个人陈述:我退休前担任外企质检高级工程师,公司要求非常严格。我母亲于1年前患老年痴呆症,为了能够专心照顾母亲,我就提前退休了。我女儿要来帮忙,我不想麻烦她,因而有时候拒绝女儿的帮助。女儿说我变了,我和她之间原来感情很好,现在居然产生矛盾,我心里很难受。现在的我做任何照顾母亲的事情,都要反复检查,要求自己凡事做到完美。原来晚上可以马上入睡,现在不知怎么经常感到紧张、担心,很难入睡。我的月经仍然正常,也没有其他更年期症状。去医院做了体检,结果表明身体健康。觉得自己可能心理出了什么问题,就到这里来咨询,希望自己尽快恢复正常状态。

人口学资料:徐女士,女,50周岁,丧偶,本科学历,高级工程师,提前退休,身体健康且无重大躯体疾病史。

个人成长史:独生女,出生于高级知识分子家庭,父母对其要求严格,华中科技大学本科学历。毕业后与大学同学结婚,夫妻感情好,两年后顺产生下一女儿。五年前父亲和丈夫因病相继离世。退休前在某外企任高级工程师,因母亲患老年痴呆症,为照顾母亲提前退休。

目前精神状态:紧张、担心,说话有条理,思路很清晰,感知觉正常,人格相对稳定,咨询是主动行为。

目前身体状态:无重大疾病史,无明显更年期综合症状。近体检报告显示身体健康,晚上入睡困难。

目前社会活动状态:每天早晚带母亲和邻居一起散步,周末和母亲、女儿外出聚餐、看电影,每半月带母亲一起参加读书会。

(6)评估与诊断

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生理原因:女性,50岁,除入睡困难,生理方面无其他更年期综合症状,排除更年期综合症。社会原因:成长过程中父母要求严格;父亲和丈夫去世;退休前工作的外企对质检工作要求非常严格;和女儿产生矛盾。心理原因:情绪方面自己不能缓解产生的焦虑情绪;认知方面存在认知错误“女儿必须听我的”、“凡事要求完美”;人格特征自我要求严格,追求完美。

综合分析相关资料,可作初步诊断。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属于一般心理问题。通过近期体检报告以及既往医学史,可以排除器质性病变。

根据精神病性三原则,能够排除其精神病性问题。求助者的内心冲突与个人经历以及生活状态相符合,属于常形冲突,可以排除神经病性问题。根据一般心理问题必须满足的四个条件,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属于一般心理问题。

(7)说明保密原则以及保密例外。

2.咨询过程的第二阶段。

对求助者进行心理帮助的阶段(第3次到第10次)。

(1)商定咨询目标。依据以上的评估和诊断,针对求助者文化素养高、领悟力和接受力强、求助愿望强烈等特点,咨询师与求助者共同协商,最终确定以下咨询目标。

近期目标:调整求助者反复检查的行为;消除或减轻求助者的不良情绪;改善与女儿的关系;改变不合理的认知。

远期目标:以达到近期目标为基础,最终实现远期目标:促进求助者拥有健康的心理特征、正常的行为模式、稳定完善的人格。

(2)商定咨询方案。

向求助者介绍贝克和雷米的认知疗法的基本原理:错误的认知和观念是导致不良行为和情绪的根本原因。贝克和雷米的认知疗法就是通过改变求助者的认知过程和由其过程中而产生的观念,从而改变不良情绪和纠正不良行为。

向求助者介绍贝克和雷米的认知疗法的7个步骤:建立咨询关系;确定咨询目标;确定问题:提问技术,自我审查技术;检验表层错误:建议、演示、模仿;纠正核心错误观念:语义分析技术;进一步改变认知:行为矫正技术;巩固新观念:认知复习(布置家庭作业)。

协商评估咨询效果的方法;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咨询时间:每周一次,每次50分钟;咨询收费:每次300元人民币。测量收费:SAS为20元。

(3)确定问题

运用提问技术:咨询师通过开放式的提问,澄清求助者的问题。

运用自我审查技术:咨询师通过对求助者进行鼓励、引导,使其说出对自己的看法。

咨询师:我很理解你一个人照顾老年痴呆症母亲的辛苦,你觉得是什么原因让你反复检查你的护理事宜呢?

求助者:我退休前是在外企做质检工程师,单位要求严格,必须反复检查,我的工作很出色,我负责检验合格的产品系列,从来没出现问题。所以,我现在护理我的母亲,也要做到反复检查,不能出任何问题。我要坚持完美。

咨询师:单位要求质检工作反复检查,你做得很好。你现在护理你的母亲,你要求自己不能出错。

求助者:对啊,我对自己要求一贯严格。做质检工程师的时候,

我除了工作,每天还学习专业知识,如果不是母亲得了老年痴呆症,单位是不会同意我提前退休的。现在,我每天还学习老年痴呆症护理

的有关书籍,要求自己严格按照护理要求来做,并且一定要至少检查三遍,这样才算完美。

咨询师:你觉得护理你母亲的事情如果不检查至少三遍,会出现什么问题呢?

求助者:我护理母亲,都是按照护理手册来做的,如果不检查……(沉默)

咨询师:谈到不检查,你沉默了。你能继续谈谈这方面的情况吗?

求助者:其实我已经很有经验了,每次检查也没发现做错什么(停顿)……其实好像也没必要反复检查啊。而且反复检查还浪费时间,我也觉得很累。(求助者轻轻叹了口气。)

咨询师:你觉得很累,为什么拒绝女儿的帮助呢?

求助者:女儿每天工作很辛苦,我反正退休了,就不想麻烦她了。

咨询师:为了照顾母亲,你提前退休。你觉得辛苦吗?

求助者:辛苦啊!你看我都产生心理问题了。(自嘲地笑了。)但是我愿意啊,母亲以前为我付出很多。

咨询师:你觉得辛苦,但是仍然愿意照顾母亲。那么你觉得你的女儿为什么要帮忙呢?

求助者:女儿说心疼我太累,想让我休息好。她说她年轻,下班帮我,她自己很开心,不觉得麻烦。可是我退休了,她和我不一样啊。

咨询师:退休的你护理母亲,工作的女儿愿意帮助你,你觉得有什么不一样呢?

求助者:(沉默片刻)我孝敬母亲,女儿也孝敬我啊(求助者眼中有泪光),应该是一样的,是一样的孝敬母亲。可是我每次在她过来帮忙时就推开她,想想我的语气还特别生硬。现在想想,我觉得十分内疚。

咨询师:我理解你现在觉得内疚的心情。

求助者:谢谢你的理解。女儿确实是孝顺孩子。可是我担心她按自己的方法来做,不是严格按照护理手册来做,不听我的话,出了问题怎么办呢?

咨询师:你觉得女儿必须听你的吗?

求助者:她是我的女儿,她必须听我的,严格遵守护理手册,才能做得好啊。我凡事要求完美。

咨询师:对于你母亲的话,你以前都听吗?

求助者:(沉默)不是都听,对的听,不对的不听。

咨询师:好,按照你的说法,你的女儿能不能“对的听,不对的不听”呢?

求助者:(沉默、思考)

咨询师:那么,是否可以这样理解,你的女儿也可以像你从前一样,对你的话有所选择地听呢?

求助者:(沉默片刻)我想你说的有道理。一方面,我不可能句句是真理,另一方面,女儿是成年人,不能要求她对我言听必从。

(4)检验表层错误观念。

运用建议技术:对于求助者的表层错误观念,例如:担心女儿会按她自己的方法做事,觉得按女儿的方法做,就会出问题。针对求助者的表层错误观念,咨询师建议求助者首先耐心倾听女儿的想法,试着理解女儿的观点,看看按照女儿的方法来做,是否也没有问题出现,甚至也可以做得很好,来验证求助者的观念是错误的。

运用演示技术:对于求助者“女儿必须听我的”带来的表层错误观念,通过角色扮演来验证。让求助者从其女儿的角度来分析问题,理解作为女儿想帮助母亲、孝敬母亲的心态,体验不断遭到母亲拒绝会产生母女矛盾的事实,进一步理解作为成年人的女儿,有权利遵循自己的意愿,而不是必须事事听从母亲。

运用模仿技术:让求助者去敬老院、疗养院等处,观察护士是如何护理老年痴呆症患者的。她发现护理工作并不是按部就班、一成不变的,针对患者不同的症状、老年痴呆症的病情发展阶段,护士的工作并非必须完全照搬护理手册。她了解护士采用轮班制上岗,而且是需要互相帮助、协同合作的。让求助者进一步思考自己一个人“单打独斗”、拒绝女儿帮助以及必须过分严格地执行护理手册的想法和做法是错误的

(5)纠正核心错误观念:运用语义分析技术。

我在咨询过程中,发现求助者的谈话中不断重复词语“完美”,其核心错误观念是“凡事要求完美”。我运用语义分析技术,引导求助者做这样的练习:用具体、客观的句子,一步一步地替换求助者原来的抽象、主观的句子。求助者通过这种有层次、有提升的训练,看待问题的时候逐渐变得客观,分析问题的时候显得更为合理。

【咨询内容摘录】

咨询师:你说凡事要求完美,能解释一下吗?是否仅仅指对母亲的护理工作呢?

求助者:不是。我在很多方面要求完美。

咨询师:能详细谈谈是哪些方面吗?

求助者:好的。在学校的时候,我学习成绩好;在工作的时候,我表现出色。我觉得自己很优秀。

咨询师:你能谈一谈学习和工作的优秀是体现在哪些方面吗?

求助者:我学习非常刻苦,高考是以高分考上华中科技大学的。对待工作我特别认真,对自子要求严格,工作期间我每年被评为优秀工作者。

咨询师:你确实很优秀。那么你觉得考上华师和被评为优秀工作者就是完美的吗?

求助者:我想是这样的。(沉默思考)

咨询师:在你看来,考上华师和被评为优秀工作者就是完美的,那么还有比这些更优秀的人或事吗?

求助者:当然有啊!还有更优秀的同学高考分数高,考上全国排名数一数二的大学了;工作单位还有其他部门的优秀工作者,还有总工程师管理各个部门的技术工作,总工的工作更优秀。(再次沉默)

(我和求助者之间已经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基础,这时的我决定采用面质技术。)

咨询师:按照你的说法,考上华师和被评为优秀工作者就是完美的,你也承认还有更优秀的,那么又如何解释“完美”呢?

求助者:看来也不能说考上华师和被评为优秀工作者就是完美的啊。

咨询师:那么对于护理工作,你要求的完美又是怎么样的呢?

求助者:就是照顾母亲周到、细致,不出问题。

咨询师:按照你的说法,周到、细致和不出问题就是完美的。

求助者:(沉默)我这么说好像比较矛盾。其实做到足够好就可以了。

咨询师:是否可以这么理解:护理事宜做到足够好,并不要求完美。

求助者:你说得对。其实也不可能做到完美啊,我看敬老院的高级护士也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啊,他们就是做到足够好了。(忽然音量提高)对了,当时我考上华科就是足够好的,评为优秀工作者也是足够好的,虽然这些都算不上完美。

咨询者:那么按照你的说法,是否可以理解为“凡事做到足够好,并不要求完美。”?

求助者:(连连点头)你说得太好了,我现在的问题就是过分追求完美,其实凡事做到足够好,才是现实的。

咨询师:你能这么想,我为你感到高兴。

求助者:(露出笑容)我自己也很开心,好像豁然开朗,感觉特别轻松了。

(6)进一步改变认知

为帮助求助者进一步改变其原来的错误观念,咨询师运用行为矫正技术。例如,对母亲的护理工作改由女儿来检查,在女儿的检查过程中增加与女儿的沟通交流;放手让女儿做一些简单的护理工作,自己作为检查者进而发现反复检查的不必要;对护理工作能做到足够好即可,完美是不现实的。让求助者记录自己轻松、愉快的情绪体验,随着自己的紧张情绪减少,轻松、愉快的体验增加,给与自己阳性强化奖励。

3.咨询过程的第三阶段。

结束咨询与巩固效果的阶段(第11次和12次)。

(1)布置家庭作业

教会求助者在实际生活中,继续使用演示和模仿的技术,从而纠正自己的表层错误观念。教会求助者进一步使用语义分析法,从而纠正自己的核心错误观念。让求助者能够做到自助,即自己帮助自己来调节不良行为和情绪、纠正认知偏差。

(2)评估咨询效果

求助者自我评估:通过咨询,不再反复检查,心理问题缓解,学会自助。求助者某些症状的改善程度:入睡时间缩短,紧张减轻。求助者社会功能恢复的情况:与女儿的关系逐渐融洽。他人评估:求助者女儿:求助者精神状态良好,心情愉快,与其恢复良好的母女关系。求助者邻居:认为求助者心态平和,情绪稳定,乐于助人。

(3)咨询前后心理测验的结果比较

咨询前SAS标准分为55,咨询后SAS标准分为44分。

(4)咨询师的评估

求助者经过12次咨询后,能理性地处理问题,与人相处融洽,能正常生活。三个月后电话回访,求助者称紧张症状基本消除,并在生活中运用在咨询中学会的方法来调节行为、情绪和认知,对咨询师表示感谢。

(5)结束咨询

通过对案例的进一步思考,我深刻理解照顾老年痴呆症患者家属的内心痛苦。老年痴呆症是在老年人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在中国,老年痴呆症患者由家属在家中照顾比较普遍。由于该症状认知功能持续下降,病情具有不可逆转性,家属很容易由于精神压力和生活负担,而产生心理问题,这种现象已经具有普遍性。老年痴呆症家属的心理问题以及心理干预应当引起社会关注。

本人认为对老年痴呆症患者家属进行心理干预,应该包括以下方面:

(1)进行老年痴呆症常识教育。

(2)宣教老年痴呆症护理知识。

(3)协助家属寻求社会资源。

(4)鼓励家属寻找生活乐趣。

(5)引导家庭成员增进沟通。

(6)教会家属自我调理情绪和行为。

(7)引起社会重视和给与社会支持。

【参考文献】

[1]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编写,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5年版.

[2][美]贝克著,翟书涛等译,认知疗法:基础与应用[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年版.

[3]陆恒等编,老年痴呆症病人家属最关心的330个问题,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