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恢复室护理风险因素与护理风险管理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麻醉恢复室护理风险因素与护理风险管理研究

郭丽燕

云南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云南昆明650000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麻醉恢复室护理风险因素与护理风险管理。方法:采用双盲法将2016年11月--2018年3月内102例麻醉恢复室患者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2组,每一组都有51例。其中,对照组51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而研究组51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分析护理风险因素,进行护理风险管理,统计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并调查患者对本次护理管理的满意程度。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5.8%、15.6%,研究组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分别为(91.7±5.31)分、(87.9±6.74)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醉恢复室护理过程中,通过分析护理风险因素,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可减少不良事件,增加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麻醉恢复室;护理风险因素;护理风险管理

本文笔者将102例麻醉恢复室患者分成2组,采取不同方式进行护理管理,现将研究情况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双盲法将2016年11月--2018年3月内102例麻醉恢复室患者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2组,每一组都有51例。对照组:51例,29例男性,22例女性,最小15岁,最大74岁,平均年龄(43.2±5.83)岁,其中,12例腹部手术,17例胸部手术,13例四肢部位手术,9例头颈部手术。研究组:51例,32例男性,19例女性,最小11岁,最大75岁,平均年龄(45.1±6.97)岁,其中,14例腹部手术,16例胸部手术,15例四肢部位手术,6例头颈部手术。上述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有比较性。

1.2方法

对照组51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51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分析护理风险因素,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具体如下:(1)护理风险因素:①管理因素,麻醉恢复室管理制度不完善,未明确划分职责,药品、仪器设备等管理不到位,出现各种问题,如设备标识不清、过期物品等,护理管理流程不健全,依赖经验,制度执行力度差。②人员因素,护士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参差不齐,缺乏对整体病情的评估,法律意识淡薄,面对突发情况,表现出慌张等状态,处理不到位。(2)护理风险管理:①完善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护理管理人员根据麻醉恢复室护理现状,结合医护人员专业能力及综合素质,制定完善的护理风险管理制度,明确划分医护人员的职责,要求医护人员各司其职,并做到相互协作,规范仪器设备及药品管理,及时处理过期药品,规范护理管理流程,要求医护人员遵照管理制度,开展日常护理工作,提高护理工作效率。②加强培训,提高医护人员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训方式,组织培训活动,要求医护人员熟练掌握麻醉恢复室护理要点,了解麻醉恢复室护理风险,介绍常见的突发事件及处理办法,加强法律知识教育,提高医护人员法律意识,高效开展日常护理工作。③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如血压、脉搏、呼吸以及血氧等,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将患者口腔以及鼻腔的分泌物及时清理掉,维持呼吸道通畅,综合评估术后神志、呼吸、心率及皮肤、口唇颜色等,增加危险预见性,一旦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做好抢救准备。④每张病床配备有心电监护仪、除颤仪、血氧监护仪、吸氧仪器等设备,每间病室内有1台抢救车,将吸氧管、雾化面罩、开口器、喉镜、人工呼吸气囊等设备放在易取的地方,定期检查仪器及药品,保证仪器性能完好,确保药品充足且质量符合要求。⑤护士根据病人情况,进行预见性干预,以免发生不良事件。躁动不安者,借助床档、约束带进行约束,松紧适宜,确保血运正常。同时,固定好各类导管,用缝针或者胶带固定,加强巡视,做好标记,认真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量,若有异常,及时汇报。对于烦躁患者,疼痛刺激、导管位置不适等均可能引起,此时护士应找出引起烦躁的主要原因,对症处理,消除外界刺激,避免自行拔管。因导管刺激引起的疼痛,根据医嘱,给予镇痛药。

1.3观察指标

统计不良事件,并调查满意度(满分100分,得分越高表示越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均数加减标准差()和例(n)、百分率(%)用来表示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在SPSS20.00软件中进行统计分析,T值和X2检,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及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n=51】

3讨论

麻醉恢复室,是一个短时间密切观察及监护全身麻醉术后患者的场所[1]。近些年,医院管理不断优化,围术期麻醉护理逐渐成为了临床护理的重要构成要素,备受麻醉领域及护理领域医护人员的关注与重视[2]。麻醉恢复室是围手术期护理的重要环节,有资料表明,术后24h内患者死亡率可达到50%以上[3]。实践操作中,麻醉恢复室护理工作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如管理因素、人员因素等,存在护理风险。对此,为了控制麻醉恢复室护理风险,提高护理安全性与有效性,护理操作中,应完善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加大医护人员培训力度,提高医护人员综合素质与专业能力,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仪器设备、药品配备齐全,全面评估病人护理风险,进行预见性护理干预,减少不良事件,为患者生命安全提供保障,促使患者早日康复。总之,麻醉恢复室护理中,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分析护理风险因素,加强护理风险管理,效果显著,建议推广。

参考文献:

[1]韩晓莲,王静,刘芳.麻醉恢复室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应对策略探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64):290-291.

[2]沈颖.麻醉恢复室护理风险因素调查及对策[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24):143-144.

[3]罗淑群.护理风险管理在手术后麻醉恢复室中的应用[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17):238-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