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在冠心病专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3

风险管理在冠心病专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李亚林

(营山县大南街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四川南充637700)

【摘要】目的:对冠心病专科护理中风险管理的应用价值进行探究。方法:将2016年7月—2017年7月(实施后)风险管理实施期间我院冠心病专科病房护理质量与2014年7月—2015年7月(实施前)未实施风险管理的冠心病专科病房护理质量作以比较。结果:实施后一般护理差错率、患者投诉率明显低于实施前,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实施前,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78,χ2=6.013,χ2=11.741,P<0.05)。结论:在冠心病专科护理管理中实施风险管理有助于降低临床护理差错率与患者投诉率,提高护理质量,可以作为临床预防医疗风险事件发生的有效管理手段。

【关键词】风险管理;冠心病专科护理管理;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0-0247-02

风险管理指的是对现有与潜在医疗风险所进行的识别、评价、处理等一系列管理程序,其主要目的为减少或规避医疗风险及风险事件给患者和医院带来的负面影响[1]。针对病情危重且进展迅速的冠心病患者在其临床护理管理中实施风险管理是十分必要的,我院拟定于2016年7月在冠心病专科护理管理中实施风险管理,以次年7月作为风险管理在本科室患者护理管理中试用的截止日期,笔者详细记录风险管理实施期间临床所发生的护理差错事件与患者投诉事件并与此前未实施风险管理的冠心病专科护理质量进行比较。旨在探讨风险管理在冠心病专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4年7月—2015年7月与2016年7月—2017年7月两个时间段我院冠心病专科病房收治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114例冠心病患者在2014年7月—2015年7月期间就诊,其中有64例男性,50例女性;本组患者年龄区间58~76岁,平均年龄(72.4±4.3)岁;病程6个月~3年,平均病程(1.4±0.3)年。123例冠心病患者在2016年7月—2017年7月就诊,包括68例男性,55例女性;患者年龄最小的为59岁,最大为78岁,平均年龄(71.7±3.9)岁;病程5个月~2.6年,平均病程(1.2±0.2)年。不同时间段就诊的两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增强护理人员风险意识以我科护理工作特点及护理人员业务水平作为护理理论、操作、沟通技能培训计划制定的依据,按具体培训计划进行分层培训。心肺复苏、监护仪、心电图机、除颤仪、呼吸机等医疗设备的正确操作方法是技能培训的重点。要求每位护理人员在培训结束后必须掌握科学评估的基本方法。护士长汇总本月临床护理管理中所出现的各类问题并在每月月末定期召开的安全质量大会上通报,对相应护理人员提出警示批评以增强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当班护士必须详细地将患者具体的用药情况、临床全面的观察记录与综合评估结果详细告知前来接班的护士,面对面核对并在交接班登记表上签名确认[2]。接班护士当班后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对患者的活动能力、思维意识、视听力、心理等各方面进行科学评估,结合具体情况考虑酌情增加巡视次数。第一时间将患者夜间不明原因的失眠与出汗症状上报给主治医师,同时密切监测血压、心率,协助医生采取相应措施处理。

1.2.2构建风险预警机制与监督管理机制制定完善有效的病区安全管理制度、住院患者评估制度、护理安全管理制度、仪器使用规范为临床护理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建立以护士长为领导人的病区护理风险管理小组,纳选培训考核成绩合格的护士作为组员,根据护理人员能级划属各自负责护理的患者,能级较高者负责病情严重的患者,能级略低者负责病情略轻的患者。护士长负责统筹安排本周一周的护理工作任务,明确每天的护理工作重点。责任组长与辅助护士执行各项护理操作。质量控制人员不定时抽查责任护士的工作成果并将抽查结果作为个人年终奖发放的参考依据。加强科室仪器设备管理力度,确保仪器设备性能良好,提高医疗设备使用安全性。应用监护仪时切勿将粘帖电极片与除颤部位密切接触,导线一定不能置于患者受压部位;对于使用微量泵输注药物的患者一定要严格控制输注速率,保证每一项操作过程与规范完全相符。分开放置易混淆药品,使用不同颜色的记号笔标识易于混淆的药品,有特殊储存要求的药物需严格按照储存要求单独存放,每季度清点一次药物,优先使用距离有效期最近的药品以避免药物失效[3]。0.5h或1h监测一次用药后患者的心率、血压指标值,掌握患者用药疗效的同时尽早发现药物不良反应。临床护理需为服用降压药或输注扩血管药物的患者提供用药指导,防止用药后患者出现直立性低血压。加强对压疮形成及坠床高危患者的安全管理,采用《跌倒、坠床风险评估》与《压疮风险评估》量表预算患者压疮、坠床、跌倒等不良事件发生的风险系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针对有压疮形成风险的患者使用防压疮垫,为有坠床风险的患者加设床挡,将呼叫铃安置在患者最容易触及的地方。严格执行《管路滑脱规范》防止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发生脱管,同时针对患者及其家属开展必要的健康教育,让患者家属充分认识到上述不良事件所造成的不良后果,增强风险防范意识,积极参与安全管理,提高自我护理能力。

1.2.3护理风险出现后的应对措施临床护理中不论导致护理风险出现的责任在谁护士长都要及时赶往现场,将整个事件发生的原因与不良事件类型及造成的后果弄清楚,在明确具体诱因的情况下组织护理人员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补救,努力将给患者身心健康带来的伤害降至最低。与此同时主动联系患者家属并与其进行有效沟通,针对本次护理失误向患者家属表示诚挚歉意,并将临床补救措施告知家属以获得家属全力配合[4]。向护理部与医务部上报本次事件,择期召开全员安全质量大会并在会上讨论、制定整改措施,对全体护理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管理警示。

1.3观察指标

对照比较风险管理实施前护理差错率与患者投诉率。采用评分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表了解患者对住院期间所提供的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评分在85~100分表示非常满意;65~84分表示满意;0~64分表示不满意。

1.4统计学处理

实验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处理,n表示例数,%表示百分比,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风险管理实施前与实施后护理质量比较结果

风险管理实施前共计开展518例次责任护士护理工作成果抽查活动,存在护理缺陷与差错的有33例次(6.4%);实施后共计开展704例次责任护士护理工作成果抽查活动,发现护理缺陷与差错的有6例次(0.9%)。风险管理实施后护理差错率显著低于实施前(χ2=5.478,P<0.05)。风险管理实施前所收治的114例患者中对住院期间所获得的护理服务进行投诉的有11例(9.6%);风险管理实施后所收治的123例患者中对住院期间所获得护理服务进行投诉的有3例(2.4%),风险管理实施后患者投诉率明显下降且低于实施前(χ2=6.013,P<0.05)。

2.2风险管理实施前后护理满意率比较结果

风险管理实施后护理满意率为94.3%(116/123)明显高于风险管理实施前73.7%(84/11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41,P<0.05),数据见表1。

3.讨论

中老年人是冠心病的主要发病对象,随着年龄的增加患者机体各项组织、器官功能逐渐衰退,免疫力也大不如前,加上有些患者发病时缺乏典型临床症状表现,临床诊治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例患者表现出多种类型疾病症状,这给临床诊断带来一定难度,鉴别诊断稍有疏忽很容易导致误、漏诊现象发生,等到患者得到切确诊断时往往已错过最佳抢救时机,使得临床抢救效率降低[5]。所以有必要在冠心病专科护理管理中实施风险管理。

笔者从事冠心病护理专科管理工作已有些年头,通过不断的临床实践已基本掌握冠心病患者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风险因素,首先是护理操作风险,临床护理中实施静脉置管操作或采用静脉留置针虽然能减轻患者痛苦,避免患者血管受到损伤,同时也为危重患者保留了良好的静脉通道,但实际操作中稍有不当很容易引起静脉炎,堵塞管道及发生脱管。其次是用药护理风险,老年人记忆力差,临床治疗中患者一次可能需服用多种类型药物,而每类药物用法用量又不尽相同,临床护理若缺乏监督或未提供用药指导,超剂量服用、反复服用、少服、漏服等现象均有可能发生。并且如果对患者体重测量的不是很准确也会导致用药剂量误差,增加不合理用药发生风险[6]。再者就是在使用监护仪时,若患者出汗、翻身都有可能使电极片移位,导联线打折,进而影响检测结果,护士无法准确掌握患者病情的动态变化情况。在给冠心病患者输注药物时临床多采用输入速率可控的微量泵进行输注以确保药物剂量准确,提高输注安全性。但微量泵使用过程中输入速率控制不当或未严格按规范进行操作也会诱发不良事件。冠心病的发病对象主要集中分布在中老年人群中,该类人群身体活动度差,行动多有不便,自我保护能力低下,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相对较差,安全意识淡薄。环境因素影响下易发生跌倒、坠床、压疮,并且老年患者消化功能差,容易便秘,用力排便也会加剧心力衰竭,诱发心肌梗死。针对上述护理风险,笔者结合该科室护理工作特点与护理人员能级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并在2016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123例冠心病患者中应用取得满意护理效果。风险管理实施后护理差错率与患者投诉率显著下降,护理满意度明显升高。说明在采用风险管理方法进行冠心病患者的专科护理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患者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风险管理在冠心病专科护理管理中应用能发挥提高护理质量与护理满意率的双重作用,该管理方法势必会在未来成为冠心病患者的常规护理,并在临床广泛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武翠翠.风险管理在冠心病专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14):102-103.

[2]李华芳.风险管理在冠心病专科护理管理中的实施价值[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7,21(13):164-166.

[3]陈宜,张光君,黄明君.护理风险管理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49(2):207-209.

[4]袁莹.护理风险管理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饮食保健,2015,2(17):127-128.

[5]李倩,梁欣.风险管理在减少冠心病介入手术伤害及提高护理满意度中的应用[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6,14(3):231-233.

[6]解翠,赵广秀,李秀红.护理风险管理在冠心病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山西医药杂志,2016,45(21):2592-2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