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能聚焦超声联合肝动脉灌注栓塞治疗肝癌60例临床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6-16
/ 2

高能聚焦超声联合肝动脉灌注栓塞治疗肝癌60例临床疗效观察

谢蓉1赵小蓉2

谢蓉1赵小蓉2(1绵阳肿瘤医院四川绵阳621000;2绵阳市中医院四川绵阳621000)

【摘要】目的评价高能聚焦超声联合肝动脉灌注栓塞治疗肝癌的疗效。方法将原发性肝癌患者120例,分为2组,每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HIFU+肝动脉灌注栓塞治疗。肝动脉灌注栓塞治疗方案:药物为5-Fu+DDP+EPI+碘化油化疗栓塞,按Seldingerg技术要求,将药物注入肝脏肿瘤供养血管并行栓塞,28d为1周期。对照组60例单用肝动脉灌注栓塞治疗,治疗方案同治疗组,2个周期后评价。观察两组近期疗效、生活质量、甲胎蛋白(AFP)变化、T细胞亚群和NK细胞比例及毒性反应。结果近期疗效,治疗组有效率(CR~PR)为55.0%,对照组为60.0%,两组近期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AFP下降率为65.0%,对照组为4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照组生活质量稳定改善率分别为75.0%、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指标变化,治疗组CD3、CD4、NK比例均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的发热、肝功能损害与骨髓抑制反应较对照组轻,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能聚焦超声联合肝动脉灌注栓塞治疗肝癌近期疗效与单用肝动脉灌注栓塞治疗肝癌相似,但对肝功能及骨髓造血影响,生活质量的改善,甲胎蛋白(AFP)变化及T细胞亚群和NK细胞比例的变化,明显优于常规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的介入治疗。高能聚焦超声联合肝动脉灌注栓塞治疗,可作为原发性肝癌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关键词】高能聚焦超声动脉介入原发性肝癌

【中图分类号】R73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6-0090-02

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严重威胁患者生命的恶性肿瘤之一。肝癌的治疗手段主要为手术、放疗、化疗及介入治疗等。但由于肝癌起病隐匿,大部分发现时已属中晚期而失去手术机会。另外中晚期肝癌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肝硬化及肝功能异常而不能耐受高剂量化疗。肝癌对放射线相对不敏感也使得放疗只能起到抑制肝癌生长的姑息治疗作用[1]。我院自2004年6月引进中国红十字会高能聚焦超声(HIFU)-2001型治疗系统以来,联合肝动脉灌注栓塞(TACE)用于治疗中晚期肝癌,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全组共12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均为2004年6月-2009年12月期间住院,年龄26-78岁,其中男性84例,女性36例,入组条件:全部病例均有明确的MRI、CT、B超等影像学检查及AFP和肝脏穿刺行细胞学检查确诊,入院检查常规生化全项、肝肾功能、血常规、心电图、腹部CT、甲胎蛋白(AFP)等。预计生存时间>3个月,能耐受介入治疗者,其生活Darnofsky评分在60分以上,每周定期查血常规,治疗后复查腹部肝脏CT,AFP等。排除标准:肝功能严重障碍,如严重黄疸,胆红素﹥51umol/L,ALT﹥120u/L,凝血功能减退者。大量腹水或重度肝硬化,肝功能属ChildC级者。有严重食道静脉曲张,门静脉高压伴逆向血流以及门脉主干完全阻塞,侧支血管形成少,感染,如肝脓肿,癌肿占全肝70%或70%以上,白细胞<3×10/L者,已发生广泛转移者,全身情况衰竭者。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有60例,治疗组平均年龄为55.6岁,其中男41人,女l9人,对照组平均年龄为56.4岁,其中男43例,女17例。治疗组初治者38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中既往有灌注栓塞治疗的15例,对照组16例。治疗组中AFP异常升高者38例,对照组中37例。按Kamofsky评分,治疗组中90-100分11例,80-90分16例,70-80分23例,60-70分10例,对照组依次分别为12例、l5例、23例、10例。按临床分期标准,治疗组中II期9例、III期41例、Ⅳ期10例;对照组分别为9例、42例、9例。治疗组60例中肝功能A级者44例,B级者16例;对照组则分别为45例,l5例;门静脉分支癌栓者治疗组左支7例,右支8例;对照组则为左支7例,右支6例。此外,治疗组中骨转移4例,肺转移4例。两组临床资料统计学处理无差异。

1.2治疗方法

治疗组①治疗顺序:先进行TACE治疗1—2次后行HIFU治疗。②TACE:先以Seldinger技术将导管送人肝左或肝右动脉,再将化疗药物及碘油注入肿瘤供应血管,化疗药物剂量5-Fu500mg、DDP40—60mg、EPI60mg与40%碘化油5—20mg之混悬液作远端栓塞,再注入明胶海绵细条近端栓塞。根据患者耐受程度行TACE1~2次,每次间隔3~4周。③HIFU:患者取俯卧位,治疗前先行B超定位,存储2幅定位图像资料,治疗采用累积方式,输入功率0.5~2kW,有效治疗深度2~15cm,治疗介质为脱气自来水,定测焦点3mmX3mmX8mm,效应焦点6mmX6mm×10mm,应用参数:点距5mm;平面范围(X、Y轴)大于肿瘤范围2cm,层面范围(Z轴)一般1~2层,层距8mm,发射时间200ms,占空时间100ms,治疗能量(1400±280)W,扩大治疗范围2cm。根据肿瘤大小、病灶多少及患者耐受决定治疗次数,每次治疗约20~30min,每日1次,少则3~4次,多则1O~12次。对照组60例则单用肝动脉介入治疗,方案同治疗组,2个周期后观察两组近期疗效、生活质量、甲胎蛋白(AFP)变化、T细胞亚群和NK细胞比例及毒性反应。

1.3观察指标

(1)近期疗效:治疗前及治疗2次后复查肝脏CT,观察肿瘤大小变化,参照WHO近期疗效标准[2]分为肿瘤完全缓解(CR)可见肿瘤完全消失,部分缓解(PR)肿瘤缩小50%以上,并持续1个月以上,稳定即无改变(SD)肿瘤缩小不到50%或增大不到25%,进展(PD)肿瘤增大超过25%以上或出现新病灶。(2)甲胎蛋白(AFP):治疗前及治疗2次后抽血查AFP。其中AFP降低25%以上为降低,下降或升高<25%为稳定,升高>25%为升高。(3)生活质量:治疗前及治疗2个疗程后,按Kamofsky评分标准评价生活质量。治疗后Kamofsky评分较治疗前提高l0分以上者为改善,提高或下降≤10分者为稳定,下降>10分者为恶化。(4)免疫功能:治疗前及治疗2次后分别测定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NK细胞活性。(5)毒性反应分级[2]:常规介入治疗后可出现消化道、血液及肝肾毒性反应,治疗组各系统毒性反应明显降低。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χ_±s)表示,采用t检验、χ2检验及秩和检验。

2结果

2.1两组近期疗效比较

两组近期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近期疗效比较【例(%)】

注:两组比较,P>0.05。

2.2两组AFP变化比较

两组AFP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见表2)

表2两组AFP变化比较【例(%)】

注:两组比较,P<0.05。

2.3两组生活质量改善比较

治疗组与对照组生活质量稳定改善率分别为75.0%和50.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两组生活质量改善比较【例(%)】

注:两组比较。P<0.05。

2.4两组免疫功能比较CD3+

两组免疫功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见表4)

表4两组免疫功能比较【例(%)】

注:两组比较,P<0.05。

2.5两组治疗后毒性反应分级比较

HIFU治疗过程中部分患者出现了局部皮肤灼热感、发热、出汗等不适症状,均未作特殊处理而自行缓解。所有患者均未发生皮肤灼伤、出血、脏器损伤等并发症。常规介人治疗后可出现消化道、血液及肝肾毒性反应,HIFU治疗后各系统毒性反应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两组治疗后毒性反应分级比较【例(%)】

注:两组比较,P<0.01。

3讨论

肝癌是高度恶性、病死率高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常用的非手术治疗方法主要有TACE,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虽然缓解率高,但疗效仍然不够理想。HIFU技术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主要是利用高能超声在体内聚焦,在焦点处产生高能效应使靶区组织毁损,是一种局部无创伤治疗肿瘤的新手段。HIFU应用于肝癌的临床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已公认为肝癌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3],其治疗机制主要包括[4]①瞬态高温效应:高能超声波使作用靶区组织坏死。②瞬态空化效应:高能超声波使作用靶区内细胞膜性结构产生瞬态压缩和膨胀,使细胞质膜和细胞核膜破裂,连续性中断。③声化效应:在聚焦超声的高温高压作用下,细胞膜性结构产生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等活性基团,损伤癌细胞。应用HIFU时靶区局部温度在0.5~lS内骤升至70℃以上,使靶区病变组织发生不可逆性损伤,并出现凝固性坏死,同时HIFU的热效应使供应肿瘤的血管闭塞,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HIFU的优点在于可及时调整治疗剂量,准确地从体外对体内肿瘤进行原位无创切除。我科应用HIFU联合TACE治疗肝癌60例亦取得较好的疗效,首先采用TACE治疗,将化疗药物带到肿瘤内部,同时栓塞了部分肿瘤的血管,避免局部血流量过大,带走HIFU治疗时产生的能量。由于肿瘤局部碘油聚集,改变了HIFU热疗时靶区的声阻抗差和声吸收系数,使高能量超声更有效地聚焦于体内肿瘤靶区,从而达到毁损肿瘤、延长患者生存期的目的。HIFU联合TACE治疗肝癌对肝功能及骨髓造血影响,生活质量的改善,甲胎蛋白(AFP)变化及T细胞亚群和NK细胞比例明显优于常规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的介入治疗,可作为原发性肝癌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胡长耀,于世英.肿瘤临床诊疗指南.3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144145.

[2]孙燕.内科肿瘤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994—995.

[3]罗德红,袁立英,李竹青.高强度超声聚焦刀治疗肝癌的疗效观察.遵义医学院学报,2009,32(5):483—484.

[4]潘春华,罗荣城.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肿瘤原理及应用.中国肿瘤,2003,12(9):530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