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移植术后并发结核病的回顾性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8-18
/ 2

肾移植术后并发结核病的回顾性临床观察

蒋源

湖南省胸科医院湖南长沙410013

【摘要】:目的:通过对肾移植后发生肺结核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疾病发生特点。方法:将我院收治的30例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在外院进行了肾移植手术,观察疾病特点与治疗效果。结果:30例患者中,疾病有效控制者27例,肾功能正常者26例。结论:肾移植患者因药物影响出现免疫机制的损害,分析结核病感染后的临床特点,有助于治疗方案的针对性应用。

【关键词】:肾移植;结核病;感染

肾移植手术患者在术后为了抑制机体对移植体的排斥,通常需要常规服用糖皮质激素与免疫抑制剂,且服用时间较长,在多种药物的联合作用下,可导致患者的免疫功能下降,引发一系列的并发症。结核病是肾移植后严重的感染性疾病,是导致术后发热的原因之一[1]。在我院收治的肺结核患者中,存在既往有肾移植手术病史,现以我院30例肾移植后发生肺结核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总结肾移植手术后并发结核病的特点。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30例有外院肾移植病史的肺结核患者参与本研究,对象选取时间区间:2017年4月起始、2018年11月终止。其中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24~65(45.06±3.52)岁。在既往史中,无明确的结核感染病史者24例;4例患者称有肺结核病史,发生时间>25年,且均已治愈;2例患者的胸部CT检查中,显示存在陈旧性肺结核。

入选标准:(1)均进行了肾移植手术治疗;(2)术后均应用了免疫抑制剂;(3)均未发生排斥反应;(4)均检出了结核分枝杆菌。

排除标准:(1)肺部感染;(2)手术前检出活动性结核杆菌;(3)资料不全。

1.2方法

对入选的30例患者进行资料分析,总结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确诊依据等,依据病情给予针对性的抗结核治疗,包括应用抗生素、一线抗结核药物等治疗。

1.3观察指标

将治疗效果作为评价指标。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2.0软件为本文的计算工具,以“均数±标准差”表达计量资料,用t检验;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检验结果:P<0.05,表示正在比较的项目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30例肾移植后合并肺结核的患者经过治疗后,27例病情得到良好控制,3例患者检出粟粒性肺结核;肾功能检查中,26例患者的各项肾功能指标均正常,4例患者的肾功能出现异常,但是仍能接受抗结核治疗。

3讨论

肾移植是各类肾病进展至终末期的有效治疗方案,未发生排斥反应的健康肾能显著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随着移植免疫学的发展,器官移植手术急性排斥反应发生风险明显降低,但是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同样降低了患者机体的免疫能力,增加了机体感染风险[2],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既是其中之一。

在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后,干扰淋巴细胞的繁殖,可出现淋巴组织的萎缩,免疫系统出现继发性的反应障碍,抗感染能力下降。或者,在机体免疫力下降同时,既往被压制的结核杆菌重新激活与繁殖,甚至可形成播散性肺结核,死亡风险增大[3]。肾移植患者即使发生结核,因常规应用免疫抑制剂,其临床特点与普通结核患者有较大的差别,并无典型的结核症状,疾病形成早期,结核菌素试验、抗结核抗体实验室检查等检查结果为阴性,且胸片显示结果正常,仅有少数患者在早期依靠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检出疾病。在统计的临床表现中,多数患者仅表现为发热,或者首发症状为发热,经一般抗感染治疗方案治疗无效;其次还有呼吸困难、消瘦等,因炎性反应受到抑制,常规结核患者出现的乏力、体重减轻、盗汗等症状反而未见明显出现,部分患者甚至连体温亦在正常范围内,未见任何的结核相关症状,经连续痰培养检查后发现抗酸杆菌才确定存在结核杆菌感染。

对肾移植手术后并发结核病的影像学特点进行分析,此类结核病中,以血行播散性肺结核多见,胸片检查显示病灶形态不一。肾脏移植后并发浸润性肺结核的患者辅助检查中,并未出现此类型肺结核典型特征(如多形态及好发上叶等),而出现片状、云絮状阴影,且呈均匀分布,常可与急性细菌性肺炎混淆。肾移植手术后引起肺结核的肺部影像学检查中,经典的结核空洞型肺结核反而少见,较多的为条索样、实变样改变等,笔者分析,空洞型肺结核少见的原因可能与免疫抑制剂导致的变态反应抑制有一定的关联。在胸片结果中,病灶位置的增殖成分较少,主要以渗出为主要表现,渗出范围未见局限,倾向于扩展及播散[4]。

肾移植患者可发生免疫功能下降是毋庸置疑的,积极、全面进行病史的采集是必要的,以识别发生结核杆菌感染的风险性。在进行肾脏移植后合并结核病的判断中,应意识到肾移植患者与普通肺结核患者之间的差异性,明了临床表现、胸片影像学表现等方面的差别,以更好、更全面、更充分的诊断疾病。肾移植患者在术后发生体温升高,未检出明确的病因且常规抗感染治疗无效时,应着重考虑结核感染的可能性,在相关检查(包括结核相关的血清学检查、病理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出现一定程度的结核支持依据后,亦应果断的进行抗结核治疗。

疾病确诊后,合理、科学应用抗结核药物是决定治疗成果的关键,在抗结核药物的选择中,应结合患者病情及肾功能状态给予针对性的结核控制,并进行用药效果的监测,以不定时的调整用药方案,将毒副作用降至最低。

本文中,通过对肾移植后发生结核感染的患者进行综合分析,了解疾病发生特点,进而接受针对性的抗结核治疗方案,因此,30例患者中,病情控制较佳者占比为90.00%(27/30),肾功能维持较佳者占比为86.67%(26/30),剩余肾功能异常者均能耐受抗结核序列治疗。

综上,对于肾移植手术后并发结核病的患者进行临床资料的整合与分析,了解疾病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孟晓云,孙珂珂,裴育杰等.肾移植术后并发结核病危险因素总结及护理研究进展[J].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2017,11(2):93-96.

[2]崔勇,王光策,陈铸等.中西医结合疗法在肾移植术后并发结核病中的应用[J].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36(3):191-193.

[3]范宇,何龙,陈鹏等.肾移植术后罹患结核危险因素及诊断方法回顾性研究[J].临床军医杂志,2018,46(9):998-1001.

[4]秦燕,张芳,赵航等.肾移植后胃窦结核一例[J].中华器官移植杂志,2018,39(4):246-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