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性与理性的融通,塑造初中学生的写作核心素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9-19
/ 2

灵性与理性的融通,塑造初中学生的写作核心素养

吴桂青

茂名市茂南第一中学广东茂名525000

摘要:对初中生的语文写作核心素养应该具体划分为两个种类,一个是灵性的表现,一个是理性的表现,其中灵性是指的文章的语言张力,这既是先天的语感能力,又是后期的语言积累所造就的结果。另一个则是理性,理性指的是文章遣词造句的规范,这个得益于后天的综合培养。那么,想要让文章的内容和色彩变得更加丰富精彩,老师就应该从写作的灵性和理性这两个角度出发,充分培育学生们的语文习作能力。本文就根据初中作文的核心素养理念,结合相关教学实践和理论基础,探讨初中语文老师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们的习作能力。

关键词:作文核心素养;语文作文教学;教学策略;实践探究

作文是语文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考试中作文也占据着分数的“半壁江山”,因此对初中生进行作文能力的专题培养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但纵观当下的语文教育,虽然很多老师都会对学生进行习作技巧教学,但是他们的焦点都放在作文的技巧表达上。诚然,作文的技巧对于文章的润色和文章的表达都会有着一定的表现力,但是作文最重要的应该是饱满的主体情感。初中作文一般都是叙事文,那么,初中学生在写作时,实则上应该注意的是叙事文中情绪的表达和人物情感的刻画,而这需要一定的阅读积累和生活经历才能够出色地完成。但是退一步说,即使去除掉“出色”这一修饰,初中学生的叙事文在体裁表现上、故事情节的张力上会表现出千篇一律的色彩,而这正是本文要重点论述的部分。我相信,只有初中语文老师能够以综合的角度来培育初中学生的作文能力,加上一些必要的阅读措施和习作技巧,他们的作文水平肯定会再上一层楼。

一、对初中生习作现状的分析

当下许多初中生在作文的表现上都不尽人意,其原因归根结底还是要指向于老师的教学水准和学生自己的习作锻炼程度。首先,当下许多老师在自身的专业基础上没有一个严格的标准,他们自己没有经过完整化、体系化、理论化、实践化的习作专业教育,在具体的作文教学中他们也只是运用所谓的“惯常性”教学,即模仿别人的基础教学,这样带来的直接效果就是无方向的教学规划、无轻重的教学内容以及无质量的作文教学。虽说学生的素养也是决定教学效果的一大因素,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哪怕学生博闻强识怕也是无能为力,所以作文专项教学的缺陷是当下初中生习作能力差的普遍性原因之一。其次,学生们的语言表现能力还存在局限。初中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语文能力,但是想要随心所欲地完成一篇质量上乘的叙述文也是一件极难之事,很多高中生都不能够很好地完成,更何况初中生呢。但是,即使他们知道自己语文素养表现出弱势,他们也没有进行及时地针对性补充学习。据我观察,当下的学生十之八九都沉浸在网络的世界,高度依赖手机,而那些脍炙人口的经典名著却早已无人问津,学生们甚至连课本中的人物都不能够对答如流,所以他们的懒惰和懈怠也是造成写作差的根本原因之一[1]。

二、初中语文作文的核心素养理念

这里讲到的核心素养理念其实是借鉴于西方教学文化,通俗来讲其代表的就是关键性的能力、根本性的能力。对于作文而言,什么为作文的关键、根本之能力呢?那就是作文素材的整理能力、造词遣句的排列能力以及情感、内容的整合能力。这三点便是完成一篇作文最重要的能力需求之一,甚至不止于初中作文,哪怕是当下任意流行的小说、著作都需要这三根顶梁柱。那么,在作文教学中,针对这些核心素养理念,所要进行教学的方向则是素质教育方向和作文的全面素养方向,这两者是当下初中教学中最重要的因素。只有实现这些核心素养的培养,才能够最终促使学生养成完整的语文欣赏和习作能力,才能够最终达到基础教育的教育目标指向。

三、基于初中语文作文核心素养理念下的教学策略

(一)提升老师的专业教学水平

语文老师专业素养的强弱会直接影响到作文教学的质量和水准,最终会直接体现在学生们的能力上,因此在初中的作文教学中想要有效提升学生们的语文习作能力,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提升老师们的专业素养能力。当下,语文学科的课改如火如荼,教育部明确要求语文学科的基础建设要围绕学生的语言能动性来进行,要以教学的目标指向为学生们语言素养的积累、语言理解能力的强化以及探究能力的培育,想要做到这些就要求语文老师必须要拥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一定的教学经验,否则他们是无法迎合这些教育的指向性要求的。所以,初中的语文老师们一定要从自身的原因出发,要自己下意识地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要海量阅读教育学、语文学等专业性的内容,不断拓展自己的专业知识积累,还要在实践之中强化对语文知识的运用,强化对学生们的引导教学,做到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的融合。其次,学校教研部门还要定期举办语文能力研修,进一步提升老师团队的教研实力,让他们能够真正地理解学生,能够从学生们的角度出发,规划切身有效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向,只有做到这些才能够从教学的源头上改善初中生的习作问题[2]。

(二)巩固学生的主体地位,趣味化地设计习作教学内容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推动力,纵观当下初中生习作能力差的原因,不乏他们缺少对习作的兴趣。根据我的教学经验,我发现,我身边的写作能力强的学生,通常他们都喜欢看书,都将看书当成了一种生活的习惯,他们不仅看丰富多彩的课外书,还涉猎那些内容比较深奥的专业书籍,始终以此为乐。而那些习作能力较差的学生,他们通常表现出对语文方面的厌恶,很少看到他们看语文书、课外书,他们的兴趣一部分在理科学习上,一部分在电脑游戏上。所以,结合这些实践,我想说,老师只有在习作的教学中巩固学生的主体地位,趣味化地设计习作教学的内容,才能够从学生们的内心需求角度出发来设计教学,让习作教学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从而让他们逐渐形成对作文的兴趣[3]。

当下大部分老师在对学生进行作文教学时,他们的焦点往往是放在习作的技巧内容上,教学开展的形式也只是范文选读、佳句背诵、范文仿写等等,虽然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提高学生们的习作表达能力和技巧能力,但是面对这种枯燥单一的教学学生们会表现出热情吗?答案显而易见,所以老师可以在进行作文的教学时,创造特定的习作情景,选择一个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因素插入到课堂里面,这样就能够吸引到学生们的注意力,让他们在作文的学习中保持兴奋和积极。如,在七年级(上)的《我是谁》写作课中,老师可以提前准备一些素材,素材需要迎合当下的时代热潮,可以是明星真人秀的片段,也可以是经典的影视剧片段,然后老师在课堂开始时,向学生们展示这些素材,他们一定会表现出极高的兴奋度,老师这时就要把握住时机,及时由这些素材引导到具体的写作训练中。老师可以说“同学们,你们看XXX的个性是如此之鲜明,那么你们是不是也是这样的人?请你们花15分钟的时间完成200字的自我描写,描写中要运用叙事的写法,让老师了解一下你们所认为的自己是一个什么样子的人呢?”然后当学生们完成相关内容的描写之后,老师再统一进行围绕着技巧性、内容性的专项习作教学。通过这种情景化的引导,老师就可以将原本专业性极强,但是学习氛围较枯燥单一的习作课堂转化为轻松愉悦的习作模拟课,学生们在这种氛围下面才会平和地完成作文的习作锻炼,从而使得作文的教学井然有序。

(三)科学地评价作文,挖掘学生们的习作潜力

传统的作文评价是固守成规,没有任何个性色彩的,在这种评价模式下,学生们会认为语文习作只是一个固定的模式,自然会逐渐滋生厌恶之情感。因此想要彻底改进作文教学,提升学生们的习作能力,老师还需要做到科学地评价作文,老师要善于挖掘学生们的习作亮点,找到他们在语文表达中的闪光之处,并且不断地鼓励他们,培养他们对习作的信心,这样一来便会促使他们私下进一步地完成作文的拔高训练,从而让作文的学习成为自主性的良性循环[4]。

四、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初中生习作核心素养的能力培养,老师需要贯穿两条思路,一条是对学生们习作灵性的培养,这里体现在作文评价方式上的改善、习作情景的营造。另一条是对学生习作理性的培养,体现为对老师个人素质的强化培育、对学生们作文专向技能的跟踪辅导。只有老师在实际的教学环节里面始终以学生为教学的对象,以学生的能力需求为教学开展的方向,那么我相信,改善初中生的习作现况、提升他们的习作表达能力和习作兴趣,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石翠萍.灵性与理性的融通——初中语文写作核心素养的塑造[J].课外语文,2018(3):22-22.

[2]姚芳.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8(4).

[3]陶年生.什么是中学生作文核心素养[J].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2016(5):19-22.

[4]王丽.中学生核心素养与写作立意的源流关系[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7(11):13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