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野下的群众工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9-19
/ 2

新媒体视野下的群众工作

蔡巍

中国葛洲坝集团基础工程有限公司工会

近年来,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以微博微信、数字报刊、移动电视、触摸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大量涌现,这些新兴传媒,具有交互性与即时性、海量性与共享性、多媒体与超文本、个性化与社群化等特征,贴近生活,得到广大受众青睐,对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多方面产生日益深刻的影响,其在中国民众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成为中国公民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重要渠道。在这一新形势下,用好新媒体,如何做好新媒体视野下的群众工作,已成为新时期党和政府以及社会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亟待建立新媒体下的群众工作相关制度

新媒体的出现,使媒体传播“舆论引导”方向由单向传播转为双向传播、民生成为关注重点,很大程度上改变着传媒政治环境。这种新的传播模式,对包括党政机关在内的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的话语主导能力、科学决策能力、突发事件处理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1.对党的意识形态建设提出“信仰”考题。借助数字技术,新媒体让信息传播的开放性、匿名性、互动性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特别是互联网已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阵地,网上意识形态、思想观点的争论将会长期存在,并日趋激烈。西方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信息,都可借助新媒体传播,从而给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阵地的巩固带来新挑战,对广大党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产生一定冲击。

2.对党和政府公信力提出“信任”考题。互联网使社情民意得到充分表达,但如果失控也会放大社会的负面情绪。在新媒体时代,对社会公共事件的处置应对从“黄金27小时”缩短到“黄金1小时”,有的政府部门尤其是基层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论的机制和方式相对滞后,遇到突发公共事件失语或失当,这些无疑都会影响党和政府的公信力。

3.对党的干部队伍提出“素质”考题。公民的权利表达,因新媒体的发达而趋于活跃。新媒体跨越时空的交互性不仅提供了自我展现和表达的巨大空间,而且提供了相互交流的无限可能,越来越多的虚拟围观转化为现实行动。在强大的新媒体舆情面前,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应对能力、承受能力经受前所未有的考验。除了要提高与媒体尤其是新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和素质,还要不断提高民主意识、法治意识、人权意识、大局意识。

4.对党的组织建设提出“管理”考题。在新媒体时代,互联网等的迅猛发展深刻改变信息传播格局,话语权呈现出分散化趋势,新媒体领域主流与非主流、理性与非理性、正能量与负能量交织,各种传播手段并存融通,丰富了民意表达渠道,给社会管理带来新的挑战,同样也给党的各级组织建设、管理和运行提出新课题。

5.对党的新闻宣传提出“引导”考题。新媒体多平台、多渠道、多终端交叉融通,多渠道分发、多终端覆盖、多平台联动的立体传播方式可以实现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的交互传播,这种多媒体、网状化的传播,一方面提升、优化了信息传播的效率和效果,另一方面也给信息过滤和管控带来新课题。新媒体打破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模式和话语权格局,部分网民倾向于通过嘲讽、戏谑等方式解构主流意识形态,新媒体容易成为负面情绪的发泄场,受到杂音、噪音不断冲击,给党的新闻宣传提出了“舆论引导”新课题。

二、把握新媒体视野下的群众工作重点

1.新媒体视野下的群众工作为党的思想理论文化宣传提供新工具和新载体。新媒体为党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提供新渠道。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依靠群众,密切联系群众等一直是党植根群众、联系群众的执政理念。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党政干部越来越多地通过网络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使得政府的信息更加透明畅通。通过网络问政,党与人民群众的距离更近了。在网络监督中,既有信息属实的监督,亦有不确切甚至扭曲的报道。如何对待网络舆论监督,绝非简单的应对媒体能力问题,更重要的是对领导者的人权意识、民主意识、法治意识、能力水平等方面的全面考验。

2.新媒体视野下的群众工作的发展其实也在不断营造了一个开放、平等的网络议事厅,它能够更便捷地进行网络民意调查,新媒体可以成为汇集社情民意的便捷通道。新媒体具有贴近基层、贴近民生、贴近民众的特点,它既能拓展搜集社情民意的渠道,又能大大提高收集社情民意的效率。这也与党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的主张是相符相承的。新媒体可以让民主监督更有力。基层组织应该鼓励并引导党员干部运用新媒体与公众沟通,参与网上舆论引导,净化网络舆论环境。

3.及时应对新媒体上的错误和不良信息,认真对待新媒体渠道的信息反馈和诉求。近年来,论坛、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形式已经逐渐成为群众反映问题的快速渠道。基层党组织应该投入专门的人力妥善管理好各种网络平台,保证信息收集全面准确、上报及时到位、事件处理严密得当,并对工作处理的内容和结果及时公布。必须时刻关注网络渠道,掌握群众思想,及时解决问题,尽量给出合理的反馈。这是对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的考验,也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切实加强群众工作要求的现实要求。

三、引导和传播主流价值与信息,让正能量传播在润物细无声中完成

1.利用新媒体的互动性,建设“群众交流平台”。新媒体具有其前所未有的互动性,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极为平民化和通俗化的信息内容,而且使信息传受双方的交流趋于对等。网络、微博、QQ、微信、电子信箱等媒介和渠道,可以成为党组织与群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成为利益诉求表达的通道、下情上传的新渠道,成为汇集民意的强有力平台。

2.利用新媒体的即时性,建设“群众管理平台”。网络等新媒体传播技术的发展和运用改变着现代政党的活动方式,极大地促进了效率提高,为党的群众工作提供了新手段。比如可利用网络、QQ、微信等新媒体工具,实现群众工作“虚拟化”。根据基层群众分布情况,打破时空界限和身份壁垒,参加网络组织生活,以虚拟手段实现即时沟通与交流,既扩大了群众工作的覆盖面,又能提高组织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3.利用新媒体的多元性,建设“宣传引导平台”。信息网络化时代,任何人都可以发出自己的声音并影响他人,个体的意愿可以得到充分体现。时代的变化要求党建工作必须顺应时代潮流,以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群众欢迎的方式去引导社会舆论。通过新媒体获取信息,选择信息、传播信息,影响群众的思想观念,宣传动员群众;通过新媒体的多种渠道倾听群众的声音,把握社会跳动的脉搏,以便调整我们的工作目标和政策。

4.利用新媒体的丰富性,建设“学习教育平台”。与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结合起来,新媒体为党的思想理论的宣传、党员学习提供了强大工具。新媒体为党员专业技术素质的提高提供了多种方式和手段,网上培训、网上课堂、手机党校等,克服了传统学习对场地、时间的限制,每个党员在任一地方,均可通过网络自主选学各种课程,随身阅读,随时学习,让广大党员干部充分利用工作和生活中的“碎片时间”,进行“微学习”。基层党支部可组织基层党员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手段获取信息,开展多方面的教育、学习和培训,将网上业务学习与线下业务交流结合起来,产生良性互动。当前在党员流动性不断增加的背景下,可有效地解决党内思想观念更新的手段与途径匮乏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