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水文地质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赵丹刘磊

黑龙江省龙地环境治理公司黑龙江哈尔滨150027

摘要:论述水文地质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影响。通过分析水文因素和地基变形、土质崩塌、泥石流等灾害的关系,提出加强水文防治的策略。

关键词:水文地质因素;地质灾害;影响;防治;措施

1水文地质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影响分析

1.1造成砂土液化

砂土地层液化会造成河道淤塞、地面下沉、房屋开裂等灾害,从液化机理角度来说,主要包括砂沸、流滑循环活动。以图1砂土液化模型为例分析,当土壤由松变紧,空隙之间充满了水,在振动时,受到颗粒挤压作用,难以快速排出,使得空隙水压力快速上升,颗粒之间的有效压力减小,砂粒之间相互脱离,呈现悬浮状态,转变为砂水悬液体系。通常来说,地基内部砂层会首先发生液化,产生超静水压力,极易引发地下水渗流,加之其他因素的影响,最终引发液化。

1.2诱发泥石流

以某地区为例,其地域面积总计1357km2,人口总数约为40万人,同相邻城市比,人口密度较大,人类活动频繁,包括采矿活动和工业活动等,改造了地表地形。大量的土石方堆积,使得泥石流灾害的发生有了物质基础保障。沟谷地形以及坡降较大等条件,为泥石流灾害的发生提供了运输通道。受到大气降雨的影响,尤其瞬时暴雨使得短时间内,形成坡面流给泥石流的运移提供了动力支持。总体来说,在暴雨的诱导下,加之其他因素的作用,使泥石流沿着沟谷快速移动,给下游地区造成了极大的安全威胁。

1.3引发地面沉降

从地面沉降灾害发生原因角度分析,受到地震作用、水文地质因素、人为因素等的影响,极易造成地面沉降。其中水文地质因素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为大量开采地下水,使得地下水减少,地下水补充速度慢,使得开采量始终大于补充量,难以实现平衡,进而造成地面沉降。若发生地面沉降,会使房屋和道路等的质量受到极大的影响。以道路为例,不仅会影响道路运营,还会影响行人和周围建筑的质量,因此需要做好水文防治工作。

1.4造成岩溶地面塌陷

从地质灾害类型来说,岩溶塌陷较为常见,主要是水文地质引发的。诱发岩溶地面塌陷,主要依靠以下条件:①可溶岩;②岩溶洞隙;③岩溶地面上有较厚的盖层,包括基岩或土层;④水动力条件。在岩溶地层塌陷灾害中,水文地质因素主要作用于固有地段上,尤其是地下水埋藏浅地段和地下水循环交替强烈的地段,因为地下水动力条件极易被改变,地下水运动难以保持平衡,使得地下水流汇集,产生较大的冲刷力,改变溶洞底层结构,造成地面塌陷。

2控制水文地质对地质灾害影响的策略

首先,事先预防,充分治理。如前文所述,很多地质灾害都是因为水文地质因素引发,这跟预防控制水文地质不及时有很大的关系,缺乏科学有效的应急预案。在现阶段,地质灾害的发生已经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对于我国的地质灾害频发地区来说,要结合当地的水文特点制定相应的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制定应急管理措施。实施全天候不间断的监控与监测,运用有效的监测系统来把控地下水运动的变化状况,一旦监测发现异常状况就要提醒工作人员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在地质灾害抗灾指挥工作中,要能够引导群众加大防范意识,意识到地质灾害的危害性,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应急反应。特别是在汛期来临之际,跟踪监测地下水位,一旦发现水流量超标就要调控水流速度和方向,减少因为地下水运动出现的地质破坏现象。其次,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我国地理位置相对比较特殊,地下水资源丰富甚至处在饱和状态,一旦地下水储存量过大就会增加对地质结构的冲击力,引发地质灾害。为了更加有效的防范水质灾害就要积极开发利用地下水,这样才能维持地表结构的稳定性,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率。比如,部分地区把地下水资源当作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定期开发利用地下水,还有地区把地下水当作农田灌溉的主渠道也是在提升地下水资源的利用率。再次,紧急处理水文地质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一旦出现地质灾害,要确保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采取应急措施控制地质灾害可能产生的影响,尽可能的缩小影响范围。地质灾害不同,采取的应急处理方案也是有所不同。地质灾害处理要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确保人员的安全之后再进行财物救治。比如,在出现岩溶塌陷或者砂土液化问题的时候,可以采取加固模式,避免塌陷持续出现。在出现地面沉降与变形的问题的时候,就要先看路面的交通安全性,设置醒目的警示牌进行交通管制,避免出现安全事故。

3仔细勘察施工区域地下水位

通过对岩土工程的实地勘察分析得出,无论地下水升高或是降低均有可能影响整个岩土工程的顺利开展,无形中增加了工程施工难度与复杂程度。因此,在对岩土工程施工进行现场勘察时,应从不同方面展开详细调查,如,施工区域内的水文地质和施工周边区域的水文地质,以及各个区域之间地下水位变化情况,并实时记录勘察结果,整理成综合的数据。此外,为确保岩土工程实际勘察工作质量的全面提升,改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整体水平及能力,同时适当调整观察角度,仔细观察不同施工区域内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不断增强施工与勘察两者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协调,促使双方在实际工作开展中的一致性。只有坚持上述施工及勘察原则,不但有助于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整体作业效率的全面提升,且在某种程度上能够保证工程开展的周期性,确保在规定时间之内完成施工任务,促使各参建单位在工程质量不断提升的基础上,保证企业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方面的双丰收。

4加强规范性学习,合理评价

勘察中的水文地质当前阶段,我国在实际地质勘察工作开展过程中,逐渐构建起与当前岩土工程相符的施工规范体系,在反复实践过程中积累了大量有效数据文件,但从实际来看,其应用背后仍隐藏着诸多不足之处,需站在理论联系实践的角度,进行不断的优化与完善。技术人员作为水文地质勘探工作的重要参与者以及任务实施者,应从自身做起不断增强对相关技术性知识及规范性内容的学习,对其中各项操作及流程进行有效的把控,结合工程实际开展情况及总工程量,进行各项任务的布置,并耐心认真的收集足够的数据。而对于水文地质勘察中的评价任务而言,首先,应与水文地质勘察的最终结果相结合,从而对整个岩土工程的施工开展进行有效预测,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提出相应的防护及治理措施;其次,工程地基基础类型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岩土工程勘察任务的开展,能够最大限度的确保水文地质勘察的有效性;此外,岩土工程实际开展情况以及地下水影响也是两个不容忽视的环节,只有确保相关环节开展的有效性,才可确保对地质问题最终评价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而在其中有部分建筑位于地下水之下的位置,必须要针对其对于建筑混凝土产生的腐蚀问题展开深入分析。而很多建筑基础的持力层都是膨胀土、软性岩石或者是风化岩,为此也必须重点研究地下水对岩土体带来的负面作用并客观评价。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由于水文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类型较多,为减少地质灾害的影响,需要做好水文防治工作,要建立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做好生态保护工作,合理开发地下水。通过系列措施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参考文献:4

[1]李聚敏.水文地质工程勘察中存在的问题及危害[J].世界有色金属,2017(24):217-218.

[2]张丽阁.水文地质勘查在环境地质勘查中的应用[J].世界有色金属,2017(24):220-221.

[3]李伟.岩土工程勘察中的水文地质问题分析[J].世界有色金属,2017(24):219+221.

[4]李万龙.水文地质因素对地质灾害产生的影响略述[J].世界有色金属,2017(23):210+212.

[5]车明德.水文地质在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有效应用[J].世界有色金属,2017(23):214-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