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的防治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3-13
/ 2

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的防治进展

张前

(重庆市中医院渝中区道门口院部消化科重庆400011)

【摘要】综述了2012年—2016年PICC置管所致机械性静脉炎的预防和治疗护理进展。对PICC后机械性静脉炎提供有效的干预措施。包括穿刺静脉和部位的选择、导管的选择和固定、药物干预和护理干预等多项中西医研究的成果,为更好地应用PICC提供参考。

【关键词】PICC;机械性静脉炎;预防;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7-0262-02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arent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是指经外周静脉(如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使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并作长期留置的方法。它为患者提供了一条方便、安全、有效的输液通道,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及质量,具有留置时间长、经济、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等优点,已在临床广泛使用。但其作为一种侵入性操作,仍有各种并发症的发生,而其中机械性静脉炎是PICC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常见于置管后3~7天,发生率为2.6%~9.7%。静脉炎的发生不仅增加患者痛苦,延长住院时间,甚至可能发展为深静脉栓塞、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如何防治静脉炎已引起临床护理的高度重视。笔者现将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预防、处理综述如下。

1.PICC置管并发机械性静脉炎的原因与发生机制

1.1病因

机械性静脉炎为无菌性炎症,表现为穿刺点的上方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改变,局部皮肤发红、有触痛,好发于穿刺点上方8~10cm。发生机械性静脉炎的主要原因为:①患者血管条件差;②选择的导管型号不当;③护士穿刺技术影响;④穿刺处手臂运动不当;⑤性别差异:因女性患者的血管壁相对狭窄,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

1.2发生机制

中医认为,静脉炎是输液过程中的穿刺损伤致局部血瘀气滞,毒结凝滞于血脉,致使局部脉络气血运行不畅。治疗当以清湿热、化瘀血、散结脉为主[1]。现代医学认为机械性静脉炎是由于导管对血管壁的摩擦、撞击作用,造成的痉挛和血管内膜的损伤,激惹了静脉壁发生静脉炎症反应,血管内膜受损后释放组胺、5-羟色胺、缓激肽、前列腺素和前列环素等炎性介质,这些物质能扩张细小血管,使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液从血管中渗出,形成局部炎性水肿并产生红、肿、热、痛症状,炎性区域的代谢产物可刺激局部组织增生形成硬结,导致机械性静脉炎。

1.3判断标准

按美国输液护理学会(INS)静脉炎判断标准:I级:输液部位发红,伴或不伴疼痛;Ⅱ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Ⅲ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条索样物形成,可触摸到条索状的静脉;IV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条索样物形成,可触摸到条索状的静脉>2.5cm,有脓液渗出。

2.机械性静脉炎的预防

2.1静脉选择

选择合适的血管,首选贵要静脉,此静脉粗、直、无静脉瓣;另有学者对肘上和肘下血管穿刺出现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进行分析,发现在肘上穿刺出现并发症几率大约为12.5%,而从肘下穿刺出现并发症的几率大约为29.2%,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2];此外,弯曲的血管出现机械性静脉炎的几率相对较大,因此,治疗期间,应尽量选择弹性较好、管壁粗大、未见血液循环异常的血管进行穿刺;提倡早期置PICC管,避免化疗等药物外渗损坏血管后再行置管。

2.2导管选择

正确选用导管能有效减少PICC并发症的发生。应根据血管的粗细,选择合适型号的导管进行穿刺,以细、小、质软等原则进行选择,从而减少对血管壁的损伤。有研究表明,置入经地塞米松预涂的PICC导管可有效预防静脉炎的发生。应尽量使用无粉手套:在PICC置管过程中使用无粉手套能避免润滑粉直接接触导管,可有效防止润滑粉微粒对血管内膜的刺激。

2.3穿刺要求

仔细测量导管长度,在置管过程中动作轻柔,穿刺力求一次成功。龚正荣等研究发现在置PICC送鞘时将止血带扎上,能显著降低穿刺点10cm内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此外,有研究证明,采用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血管超声仪引导下穿刺置管,穿刺点在肘关节上4~8cm)行PICC置管,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较传统盲穿低,值得临床推广。改良塞丁格穿刺技术中的穿刺针较细,可减少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提高穿刺成功率。超声引导穿刺技术可以更直观的了解患者的血管管径及静脉走向,利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功能可显示穿刺静脉位置,测量管壁厚度、血液流速、管腔内径及血管距体表距离,置管成功率高、并发症少、使用维护方便、患者带管舒适美观。穿刺成功后,及时行胸片检查,了解穿刺深度是否恰当,并进行适当调整。

2.4药物预防措施

机械性静脉炎重在预防,应有前瞻性的干预措施,尽量将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控制在最小范围内。PICC后使用湿热敷后喷抹塞肤润预防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要优于单纯使用湿热;许莉萍等用吴茱萸于置管后第二天进行局部湿热敷,每次30min,每天3次,连用4d,实验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4.8%,显著低于对照组14.3%,表明吴茱萸湿热敷能有效降低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有研究[3]将药盐包(金银花30g,白芥子30g,丹参30g,白芷30g,莱菔子30g,吴茱萸30g,粗盐200g)热熨手臂,每日早中晚3次,每次20~30min,连续治疗7d,能有效降低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曾凯瑾[4]将云南白药气雾剂喷穿刺点(避开穿刺点0.5cm)以上宽3cm至上臂上1/3段处皮肤,每天3~5次,间隔3~4h喷1次,持续7~10d,结果实验组发生静脉炎2%,对照组6.5%,表明PICC置管后使用云南白药气雾剂预防静脉炎效果较好;薛圣平研究认为乳黄冰香膏外敷与常规涂喜疗妥软膏相比,能更有效预防机械性静脉炎,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此外:珠黄散外敷、康惠尔溃疡贴也能有效预防PICC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且操作简单,疗效明显,既减轻了患者痛苦又给临床护理带来了方便。王碧幸等、张韬等分别用光子治疗仪联合水胶体敷料及延胡索合剂湿敷后对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也有明显预防作用。

3机械性静脉炎的治疗

对于已发生的静脉炎,应及早采取正确措施,使炎症得到控制、减轻患者的痛苦,更能体现出留置PICC的重要性、安全性、舒适性。

刘绿花[1]等研究表明用如意金黄散外敷(于血管红肿处,外敷范围大于病变处3~4cm,厚度≤11mm,按摩血管10~15min,使药物渗入皮肤,按摩完毕使用塑料薄膜缠绕覆盖,3次/d,治疗5d)治疗PICC置管后引起的静脉炎,可缩短治愈时间,提高治愈率,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四神汤(金银花15g、蒲公英15g、紫花地丁15g、白花蛇舌草15g、生苡仁12g、丹参12g、制乳香10g、制没药10g、芒硝20g、冰片5g)配合湿热敷疗法[5](于穿刺点上方3cm沿血管走向,治疗时间为20min,2次/d,3d为1个疗程),观察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表明四神汤配合湿热敷能安全有效治疗PICC后机械性静脉炎;也有发现用镇痛灸(广东太阳神集团有限公司生产)辅助治疗(每12h治疗1次,每疗程3d)对机械性静脉炎也有较好效果。此外,红外线理疗、京外红外敷等对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也能有效减轻症状,且治疗操作方便、价格低廉,安全有效。

综上所述,PICC置管术,以其安全,方便、易于维护,减轻患者穿刺痛苦,提高了护理质量满意度,在临床应用中越来越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在应用过程中,护理工作者对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的防护和治疗进行了多方探索,首先应从预防入手,选择合适穿刺部位和导管,提高穿刺技巧,实施正确护理措施,利用药物配合物理手段能有效预防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此外,对于已发生静脉炎时,可采取药物治疗,如四神汤热熨、京万红、如意黄金散外敷等。总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PICC所致的机械性静脉炎的防治不断提高。笔者认为,临床上可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医疗环境、经济状况提供个体化的护理,加强观察,细心周到,使患者顺利、安全完成治疗过程。熟练和掌握PICC置管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以使PICC导管能够更好的应用于治疗中。

【参考文献】

[1]刘绿花,殷小勇,王爱珍.如意金黄散外敷治疗PICC置管致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观察[J].光明中医,2015,30(11):2345-2347.

[2]王雪莲.PICC不同置管部位导致机械性静脉炎的观察比较[J].吉林医学,2016,37(8):2082-2084.

[3]吴小飞,谈伟芬,詹晓雁.药盐包热熨预防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的临床研究[J].上海针灸杂志,2016,35(5):561-563.

[4]曾凯瑾.云南白药气雾剂在预防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37):114-115.

[5]程敏,樊荣华,廖咏梅.四神汤配合湿热敷疗法系统治疗PICC所致机械性静脉炎的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2015,28(1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