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井深度校正系统的应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9-19
/ 2

测井深度校正系统的应用分析

李金领王明才严磊

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华北分公司冀东项目部河北任丘062552

摘要:利用计算机来完成完井深度校正工作不仅可以解决两次测井造成的误差,消除人工操作时存在的各种人为误差,准确定位射孔施工深度,还可以提高射孔施工数据的精度,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创新性强,通用性强。本文首先从自动化校深原理入手,阐述了自动化校深主要根据自然伽马曲线的相似度进行对比,确定校深层位;然后分别从用砂泥岩自然伽马尖峰和砂岩层层位两方面对自动化校深方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自动化;校深;原理;方法

1、引言

利用射孔的方法以达到最后完井的目的,是当今世界各国开发油田的主要手段。射孔工作至关重要,它的精度及准确性决定着油水井的产量输出。射孔深度来源于两次测井测得的套前(即下放套管前,以下简称套前)测井综合解释成果图和套后(即下放套管后,以下简称套后)前磁图(蓝图)。由于两次测井受测井电缆伸缩性、机械、人为以及环境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会造成两次测井测得的测井曲线深度上的误差。射孔前,为了消除这一深度误差,使深度统一,需要把套后测井曲线深度校正到套前测井曲线深度上,也就是射孔深度计算中的深度校正工作。

目前,绝大部分数字测井资料已经开始实行计算机处理,将测得的测井资料统一存入数据文件,对于比较常用的测井数据经过解编按统一格式存入数据库,以备后期使用与存档。

2、自动化校深原理

自动化校深同人工一样,采用自然伽马曲线作对比。理论上,两次测得的自然伽马曲线,无论是曲线上某个深度的数据点幅值,还是曲线上个别小曲线段的形态,都应该是完全相同的。但是由于两次测井使用仪器不同,人员不同,电缆不同,井下环境不同(套前是在下放套管前对裸眼井进行的测井,套后是下套管后对完井进行测井,以下简称套前与套后),下电缆的速率不同以及井下的泥浆浓度不同等因素影响,造成两次测井产生的自然伽马曲线略有不同,又由于套管的阻挡会从一定程序上削弱自然伽马曲线的幅度值,且有的套管被腐蚀后使得套管壁的厚度不均匀也会造成伽马曲线的形态发生细微变化。因此会导致两曲线段在同一地层深度处表现,实际上并不是完全相同的,因此,在进行自动化校深时,首先对测井曲线特征进行提取,即用一系列参数来定量描述测井曲线的特征。测井曲线主要特征参数包括:深度、幅值、地层厚度、测井相应的平均值等。然后根据微电极测井曲线在砂岩层的显示特征,再针对同一口井测得的两条自然伽马曲线(套前测得与套后测得)的幅值及形态进行相似度对比,对于同一地层,两曲线各采样点的幅值及形态仅是相似的。由于下套管后,套管对自然伽马射线幅值起到了一定的削弱作用,并且,对不同曲线段部位,削弱的程度也不同,会导致两曲线的幅值稍有不同,下套管后的测井曲线幅值要略低于下套管前的测井曲线幅值。

3、自动化校深方法

首先对齐套前、套后自然伽马曲线的起始深度位置,保证两曲线起点处于同一深度处;然后根据自然伽马曲线对砂岩层与泥岩层有明显的负异常和正异常显示的特性,在自动化校深时同人工校深一样主要采用砂岩层层位和泥岩层或致密岩层尖峰深度校正两种方法

3.1用自然伽马尖峰进行自动化校深

在尖峰深度校正中,需先计算寻找到套前自然伽马曲线尖峰幅值大于曲线平均幅值1.5倍的所有尖峰,再通过泥岩层或致密岩层在微梯度与微电位曲线上没有幅值差,或幅值差很小的特性筛选尖峰。然后在套后自然伽马曲线上寻找曲线形态相似的曲线段,选取这样的测井曲线段作为用于计算深度校正值的备选测井曲线段;再从这些尖峰曲线段中选择尖峰形态表现比较高耸,尖峰两侧数据点幅值分布比较均匀的尖峰,选择一处比较理想的尖峰对比,将此两尖峰深度差值作为尖峰深度校正值。

3.2用砂岩层层位进行自动化校深

根据人工校深原理及方法从选层厚度、所选砂岩层卡点位置等几方面对自动化校深进行限定,并将其做为可维护参数,根据具体情况调节。在砂岩层位深度校正中,根据小层解释信息,选取套前自然伽马曲线的砂岩层厚度大于的套前自然伽马曲线段作为深度校正标准曲线段,在套后自然伽马曲线同深度处取得同长度曲线段作为对比曲线段。在对比曲线段上依次向上、向下分别移动,每次移动一个数据点计算两曲线段相似度,找到最佳相似套后砂岩层位曲线段深度。再分析该层位在微电极与微梯度曲线上是否有明显的幅值差,选择这样的层位进行计算,看其套后卡点位置是否符合要求。所有条件都符合后,将套前砂岩层位深度与找到的套后相似砂岩层位深度作差,所得差值即为该砂岩层位的校正值。自动化校深时所选取的一个砂岩层,该层在微电极曲线上有明显的幅度差,套前、套后自然伽马曲线相似卡点位置符合要求。

结束语

自动化校深可以实现无纸化办公,在提高射孔施工数据精度的同时有效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质量,保障工作人员健康的工作环境。該方法满足了冀东油田信息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对冀东油田实现“数字化油田”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陈振.ECLIPS-5700测井使用中的问题及处理[J].化工管理,2016(07):162.

[2]卿元华,李秀彬.钻具深度与测井深度误差的成因探讨[J].西部探矿工程,2016,28(06):25-28.

[3]安雷,李萌,吴爱红.5700深度系统原理及使用[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5(02):6-8.

[4]冷洪涛.加强测井过程监督提高现场测井资料质量[J].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11,27(01):29-32.

[5]李志文,苏中起,张著军,王春朝.TYSC-3Q数字测井仪器深度系统的校正方法[J].科技信息,2011(11):505+836.

[6]仵杰,刘珍,张辉辉,周新刚,王昭.测井数据深度校正方法综述[J].国外测井技术,2011,32(06):14-17+3.